学术投稿

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李翠芳

关键词:白内障, 外科手术, 护理
摘要:白内障是我们国家排在第一位的导致盲的眼病.随着我们国家的白内障手术技术及设备和人工的晶状体质量的提高的不断提高,许多白内障患者的双眼视力均能够得到很大的改变,生活的质量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变[1].由于白内障的手术可对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发生化学性和机械性伤害,有些白内障患者术后会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失代偿等导致白内障患者严重的视力障碍并发症.所以对白内障患者进行精心护理与仔细观察角膜水肿,是白内障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促进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具有很重要意义.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患者10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肾衰竭的救治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肾衰竭患者,分析患者发病病因,将病因分为肾前性ARF、肾性ARF及肾后性ARF.根据常规内科治疗,结合患者病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中,肾前性ARF 29例,肾性ARF 37例,肾后性ARF 9例,另有3例患者发病原因不明.患者经治疗治愈为54例,好转12例,死亡11例.结论 临床一般将ARF病因分为肾前性ARF、肾性ARF及肾后性ARF.如果患者发生ARF,应尽快明确病因,给予正确、及时的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吴志刚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老年农民上消化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目的 对老年农民上消化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早期诊断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纤维胃镜检查的存在上消化道症状的农民613例,对其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3例农民中>60岁的老年患者有56例,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为51.79%.本组56例>60岁的农民共检出食管癌4例,检出率为7.14%.检出胃癌6例,检出率为10.71%.结论 老年农民是患癌肿病的高危人群,老年农民的胃癌患病率不断增高,胃癌中贲门部癌为首位,特别是男性农民患病居多.

    作者:夏亦军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为临床胰岛素强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2)和高脂组(HF组,n=24),将HF组大鼠造成T2DM模型后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即糖尿病对照组(DC组,n=12)和胰岛素治疗组(IT组,n=12).IT组大鼠皮下注射胰岛素,NC组和DC组大鼠皮下注射等容积0.9%氯化钠溶液,疗程4周,比较3大鼠实验前后血清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转移酶(GSM)水平.结果 IT组血清及肝组织中SOD、GSM较D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组较N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组较N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组血清及肝组织中MDA较D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组较N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组较N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大鼠存在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及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减轻T2DM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与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减轻脂毒性有关.

    作者:孙力;侯宝君;王银茹;周国庆;杨丁贵;王德峰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痔疮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良好的护理对患者预后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142例痔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比较综合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79%,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痔疮手术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可以大大的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芹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喜炎平配伍维生素B6的禁忌分析

    目的 分析喜炎平配伍维生素B6的禁忌.方法 通过色谱条件、回收率试验、稳定性试验检验喜炎平配伍维生素B6.结果 观察组溶液色谱条件测试中,对喜炎平注射液测定无干扰,对测定无影响.喜炎平配伍维生素B6回收率试验较好.结果 稳定性测试结果RSD 分别为0.75%、0.88%、0.94%.喜炎平+5%葡萄糖注射液在维生素B6配伍之下,含量有所下降,3h以内较为稳定,PH基本趋于稳定.结论 尽管本研究无临床用药禁忌,但有相关文献报道有禁忌,为此建议临床用药时,将喜炎平和维生素B6分开使用,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孝强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丹参冻干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丹参冻干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包括鼻导管吸氧1~2L/min、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冻干粉8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治疗组经丹参冻干粉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增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同时加用丹参冻干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佳,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黄桂芝;郝爱华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环磷酸腺苷葡胺这一新型药物在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疾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确诊为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96例,其中联用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另48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为对照组,8周后通过对患者血压、心率、射血分数(EF值),E/A比值及心脏指数CI 的评定来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选用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的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改善以及各项指标评定中均好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老年人心力衰竭,联用环磷酸腺苷葡胺能极大的调节代谢功能紊乱达到机体内稳平衡,并活化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心衰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阚小峰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记一次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病例讨论

    时间:2010年3月11日.地点:中医循环内科办公室.参加人员:护士长王英,主管护师刘晓飞,主管护师张晶,护士陈丽苗,护士常娜,护士李梅,护士王丽霞,护士刘飞及实习护士等.

    作者:刘艳丽;李颖;刘影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栓塞的处理

    目的 探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发生导管栓塞的处理.方法 在我中心留置长期导管留置的患者有18例,分别观察发生导管栓塞的患者分别经尿激酶溶栓、华法令抗凝或抗血小板处理后的疗效.结果 发生导管栓塞的患者分别经尿激酶溶栓、华法令抗凝或抗血小板处理后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血流量达到200ml/min以上,评估病人的透析充分性达标.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栓塞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处理后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周春霞;缪世梅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探讨

    目的 观察改良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78例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穿刺:静脉输液时,穿刺前放平输液瓶和一次性输液器,使其与穿刺点成一个水平面,护士能观察到穿刺过程中的回血情况,判定留置针内套管是否在血管内.结果 两种穿刺方法在成功穿刺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较高.

    作者:戴淑明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过程中护理欠缺原因分析和对策

    目的 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过程中因护理欠缺而造成试验不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试验的成功率.方法 对2011年9-12月在内分泌科共做OGTT试验28例因护理欠缺而造成试验不成功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结论,制订防范对策,并将对策于2012年1-3月的OGTT试验过程实施.结果 前后两组患者OGTT试验的成功率分别为93.3%和100%.结论 通过对OGTT试验过程中护理欠缺原因的分析和采取的对策,能提高试验的成功率.而且可丰富护士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

    作者:胡燕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脑损伤患儿的护理

    目的 探讨对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与护理的意义.方法 对36例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有异常者及时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及护理.结果 36例患儿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4%,无效5.56%.结论 早期干预、综合训练、正确家庭康复指导和护理对脑损伤高危儿疗效显著.

    作者:冯丽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搞好血液病临床教学实习的体会

    血液病学是一门专科性很强的临床学科,理论内容较抽象.血液科临床教学在很多方面综合了多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知识,需要多学科交叉知识.许多临床实习学生初入科室时,常常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实习效果,也对以后临床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做好血液病临床实习带教工作,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有以下体会.

    作者:胡增祥;赵琪;王新胜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肛门湿疹的治疗护理体验

    肛门湿疹是属于一种非传染性,发生在肛门周围的皮肤病,病变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以皮疹多样性,皮肤增厚及苔藓样改变,也有丘疹、水泡、糜烂,渗出有分泌物,局部皮肤皲裂出血,瘙痒,易复发等为特征,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季节.

    作者:萨仁花;刘静媛;宝花;郝吉亚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抗生素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在使用抗生素时,要全面掌握其引起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来选择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都是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的.

    作者:张日山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血液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分析

    目的 了解某院血液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68例住院血液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致病菌检查结果、中性粒细胞水平及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方案.结果 68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呼吸道感染常见,占39.7%;病原学送检率为72.1%,检出的菌株中,G-菌占47.6%,G+菌占23.8%,真菌占28.6%;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占61.2%;抗生素使用排名前3位的是碳青酶烯类占83.8%、氨基糖苷类占52.9%及三/四代头孢菌素类占44.1%;抗感染治疗有效率为91.2%.结论 血液疾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易出现感染,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该院经验性抗生素使用较为合理.

    作者:万正兰;杨翠兰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分析

    目的 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实行全方位的监测,包括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尿量、脉搏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全部采用复合静脉气管插管并对全身进行麻醉的方法,用维库溴铵、咪达唑仑或依托咪酯和芬太尼等药物对患者进行全身的麻醉.术中在对患者维持麻醉的同时还要抗休克,为增加血容量应该采用平衡盐溶液,还要适当的加入一些胶体液.对不同程度的休克患者,应该按量进行强心药物对血压的维持、血管活性药物的循环注射.结果 在我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均得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在术中达到麻醉的作用.30例患者中,28例手术后病情得到好转,被转送往ICU病房继续观察及治疗;有2例患者因病情加重,不幸死亡.结论 感染性休克的手术,好的方法是对患者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麻醉的药物也是应该注意的部分,应该选择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手术中的麻醉非常关键,要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治疗以及要维持各脏器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避免损伤到脏器.

    作者:覃子宇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住院医嘱不合理药物联用案例分析

    目的 为临床合理联用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查住院病例医嘱,查找不合理用药问题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406份住院医嘱中,共发现不合理药物联用问题44例.结论 临床药师应开展以药物相互作用为主线的药学服务,确保安全有效的药物联用.

    作者:张韶辉;黄铁花;刘亭;谭伟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及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台州市椒江区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不良反应报告,共发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135例,回顾性分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日剂量、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结果 135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有130例(96.3%);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有102例(63.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有17例(10.5%).结论 应加强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监测,掌握其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张敏红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12月收治的18例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与实验组(10 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实验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联合FDP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P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英雪 刊期: 2012年第3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