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分析

赵娟妮

关键词:退药, 住院药房, 原因
摘要:目的 分析该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方法 统计该院住院药房2011年1-12月退药单据,对退药科室、退药数量及退药原因进行列表分析.结果 该院住院药房2011年1-12月共退药1360次,退药科室排名前3位依次是肿瘤科、消化内科、脑外科,退药原因主要是患者出院、患者拒绝使用、药物过敏.结论 退药可能由多个部门引起,医院各个部门均要高度重视退药现象,做到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妥善处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辅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辅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治疗.2周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对腹泻型IBS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庄晓莉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我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方法 统计该院住院药房2011年1-12月退药单据,对退药科室、退药数量及退药原因进行列表分析.结果 该院住院药房2011年1-12月共退药1360次,退药科室排名前3位依次是肿瘤科、消化内科、脑外科,退药原因主要是患者出院、患者拒绝使用、药物过敏.结论 退药可能由多个部门引起,医院各个部门均要高度重视退药现象,做到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妥善处理.

    作者:赵娟妮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72例

    急性肠梗阻是外科较常见的急腹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管,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2007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急性肠梗阻患者72例,均经手术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72例,均经手术证实为肠梗阻.其中男46例,女26例;年龄60~87岁,中位年龄69.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h~3周,发病24h内就诊者34例(47.2%),24~72h就诊者15例(20.8%),>72h就诊者23例(31.9%).

    作者:杜茂生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支气管肺炎患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儿耐受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维;曾彬;帅明华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我院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体会

    合理用药是以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为基础,有效、安全、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合理用药是患者获得优质医疗服务的必要条件,也是反映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不合理用药的后果十分严重,首先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并可造成某些药源性疾病的新流行病学趋势,是形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为此我院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措施和办法,报道如下.1 推动临床合理用药的措施和办法

    作者:毛疆民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门诊药房药品差错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门诊药房是医院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体现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岗位,药品发生差错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更重要的是会危及患者健康[1].因此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 药品差错的类型及原因分析药品的差错首先要弄清药品的来源.门诊药房的药品主要直接来源于药库,因此去药库领药时务必要核对清楚,包括种类、数量、效期等.另一来源就是本院中心药房或病区与门诊的药品调剂,虽是内部调剂也要格外慎重,曾发生把不同剂量规格的多潘立酮当成同一规格调剂的事件,还有把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当成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的情况等.

    作者:吴清华;许嫣;陆超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妇科领域疾病诊断和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手术方法,较易被患者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推广及手术期间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和腹腔镜手术方式对体温的影响也受到关注.在实施手术的患者中,术中低体温(<36℃)相当常见,有报道轻度低温发生率为50%~70%[1].近几年来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围术期轻度低体温可明显增加围术期失血量及输血量,导致苏醒延迟且增加术后的不适感.笔者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年龄22~70岁;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38例,卵巢囊肿28例,宫外手术27例,异位妊娠3例,其他4例.

    作者:李云萍;王宇平;王丽云;李红艳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减轻产后乳房胀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产后奶胀且常规定期产检的孕妇2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未常规产检的孕妇19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围生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后3d内泌乳通畅情况、乳房胀痛情况、硬结情况以及产后4d泌乳量.结果 观察组产妇泌乳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乳房胀痛、硬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后第2天、第3天、第4天泌乳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产后乳房胀痛,有效预防产后奶胀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素芹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心理因素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由于社会变革、转型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医患关系由传统的单向模式向共同参与型发展[1].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心理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医务人员和患者不能互相适应新的心理角色、不能相互理解、不能有效的沟通,会导致医疗纠纷.

    作者:王孟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治疗及妊娠结局探讨

    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子痫前期是妊娠期一种较为严重的高血压疾病,也是产科急重症,可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2011年5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子痫前期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78例,探讨其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子痫前期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78例,年龄19~39岁,均为单活胎.

    作者:陈环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的临床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胆石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仅次于阑尾炎,已发展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胆囊疾病治疗的金标准,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胆道损伤已成为LC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致终身残疾[1].为减少LC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现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LC术后胆管损伤患者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5~57岁.术前腹部B型超声提示胆囊炎、胆囊结石.术前诊断急性胆囊炎6例,慢性胆囊炎3例.经术前准备后行LC术.

    作者:梁平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痛泻要方加减联合黄连素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痛泻要方加减联合黄连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予痛泻要方加减联合黄连素治疗,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口服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泻要方加减联合黄连素治疗腹泻型IBS有较好疗效.

    作者:曾山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手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生于盆腔脏器,也可发生于腹部手术切口.随着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深入认识和妇科手术的增加,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上升趋势[1].近年我院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8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1年1-12月我科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年龄23~41岁;其中足月剖宫产术后25例,中孕剖宫取胎术后3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10年发病,术后均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症状为腹壁切口处出现周期性(经前及经期)疼痛肿块,疼痛时肿块增大,并进行性加重,后肿块缩小,疼痛渐减轻或消失.体检在原切口一侧或中央可触及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欠清、质韧、活动度欠佳的肿块,均为单个,直径1~3cm,有触痛,经期更甚.患者均行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治疗或理疗,无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低回声肿块,包膜不完整.

    作者:杨继萍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肾脏肿瘤患者59例作为肿瘤组,其中恶性肿瘤47例(恶性亚组),良性肿瘤12例(良性亚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肾动脉收缩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结果 恶性亚组患侧肾动脉PSV、EDV、VF高于其健侧,并高于良性亚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I低于健侧、良性亚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亚组PSV、EDV高于良性亚组,RI低于良性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好地鉴别肾脏肿瘤的良恶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曲平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外周血HLA-DR、IL-10及CRP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对危重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裂解反应(HLA-DR)的表达、血清白细胞介素 -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肠外营养(PN)+EN组和EN组各30例.各组分别于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3、7、15天检测患者HLA DR表达和IL-10、CRP水平.结果 EN组HLA-DR表达水平为(94.130±7.247)%高于TPN组的(74.130±6.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IL-10、CRP水平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EN对危重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小,为首选的营养支持途径.

    作者:贺安勇;刘洋;甘燕青;谢丹;杨卫;豆周林;龙胤希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显微血管减压术的麻醉体会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临床首选治疗方法为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我科自2008年11月-2012年5月,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采用MVD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70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期行MVD患者70例,男28例,女42例;年龄25~76岁,体质量41~87kg;病程9个月~24年;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其中三叉神经痛30例,面肌痉挛40例.术前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均无异常,均为非手术治疗无效或药物毒副作用明显、无法耐受药物治疗的难治性患者.

    作者:王启明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无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无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9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无气腹腹腔镜组52例和气腹腹腔镜组46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血压、血气分析和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无气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于气腹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气腹腹腔镜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及剩余碱水平均优于气腹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气腹腹腔镜组出现术后上腹部胀感及肩部酸胀不适19例(36.5%)少于气腹腹腔镜组的43例(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出现发热病例,均无腹腔脏器损伤及出血等情况,且术后均未应用镇静剂.结论 无气腹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可行,对于直径≤6cm的子宫肌瘤更具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晓黎;张文先;杨雪梅;甘萍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妇产科常见且严重的急症,可进一步加重而出现子痫、抽搐、昏迷、脑出血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我院2011年1-12月收治妊高征患者40例,采用了科学、规范、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妊高征患者40例,年龄19~39(29.5±1.5)岁;其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15例;孕31~41周,平均36周;其中轻度15例,中度10例,重度15例.孕前均无原发性高血压、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等相关病史.

    作者:张蕾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抗感染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1].按抗菌谱和抗菌作用的特点,一般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为4代:第1代: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等;第2代: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头孢丙烯等;第3代: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第4代:头孢吡肟、头孢匹罗等.随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增多,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

    作者:李雅玲;李富华;李珊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苯丙氨酯药理毒理和临床研究综述

    苯丙氨酯是一种具有镇静作用的中枢性骨骼肌松弛剂,早由Siegfried于1960年成功合成,由日本和德国首先上市.因苯丙氨酯为强效产品,且无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严重不良反应,被我国1995年版药典所收载.<新编药物学>将其归入抗炎镇痛药类,临床主要用于腰背、四肢肌腱炎、韧带损伤、肌肉紧张痛、神经痛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1 药理毒理研究1.1 药效学研究

    作者:苏聪娟;黄占周;于林怡;孙哲;宋亮亮;李杰 刊期: 2012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