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陈降化瘀胶囊治疗糖尿病脂肪肝临床观察

曹月香;丁来标;高怀林

关键词:陈降化瘀胶囊, 糖尿病, 脂肪肝, 肝脏超声, 血糖, 血脂, 胰岛素抵抗
摘要:目的 观察陈降化瘀胶囊治疗糖尿病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予陈降化瘀胶囊2.4g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血脂康2粒,每天2次.均2个月为1个疗程.检测2组肝脏B型超声,并比较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体质量指数(BMI)、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脂肪肝程度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BG、2h PG、BMI、TC、TG及FINS水平均下降,且BMI、TC、TG及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FBG、2h PG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陈降化瘀胶囊对糖尿病脂肪肝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芪地固肾丸改善糖尿病早期肾病尿蛋白漏出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芪地固肾丸改善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尿蛋白漏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地固肾丸9g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金水宝胶囊4粒口服,每天3次.均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VER)、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FBG、2h PG、UVER、TC及TG水平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虽降低,但仅FBG与2h P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地固肾丸能较好地改善糖尿病早期肾病症状,减少尿蛋白漏出,对糖尿病早期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会玉;高怀林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持续家庭访视对空巢老人生活幸福指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持续家庭访视(家访)对空巢老人生活幸福指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于2010年8月对44名空巢老人进行首次问卷调查并将结果作为未家访组;另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连续每月对该44名空巢老人进行家庭访视作为家访组.分析比较2组的调查结果.结果 家访组正性情感(PA)、一般正性体验(PE)平均得分及总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未家访组,而负性情感(NA)及一般负性体验(NE)平均得分明显低于未家访组,总平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家庭访视可有效促进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直接提高生活幸福指数、建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群好;谢雪霞;陈英;谭玲芳;陈同同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局部麻醉下行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护理干预体会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科病症,由于其剧烈的颜面部疼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治疗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局部麻醉下行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不但减少了全身麻醉引起的并发症,且在确认责任血管时能与患者沟通、互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术中良好的手术配合,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需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对在局部麻醉下实施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68例实施护理干预,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沈桂仙;张敏;温雪娇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门诊药房药品差错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门诊药房是医院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体现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岗位,药品发生差错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更重要的是会危及患者健康[1].因此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 药品差错的类型及原因分析药品的差错首先要弄清药品的来源.门诊药房的药品主要直接来源于药库,因此去药库领药时务必要核对清楚,包括种类、数量、效期等.另一来源就是本院中心药房或病区与门诊的药品调剂,虽是内部调剂也要格外慎重,曾发生把不同剂量规格的多潘立酮当成同一规格调剂的事件,还有把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当成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的情况等.

    作者:吴清华;许嫣;陆超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支气管肺炎患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儿耐受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维;曾彬;帅明华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未婚异位妊娠患者急诊手术护理体会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外的其他部位着床,是妇产科较常见的急腹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1].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未婚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多数患者对未婚先孕及异位妊娠的危害性缺乏必要的认知,常隐瞒病史,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存在腹腔内大出血,必须立即手术挽救生命.我院2009-2010年行未婚异位妊娠手术20例,经围术期的精心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杭三华;岳菊三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液灌流护理体会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内科常见急性中毒之一,在我国因皮肤接触或口服中毒人数众多,其发病急,体内代谢慢,易反复,易猝死.传统的治疗方法抢救成功率较低,病死率高,血液灌流是将患者血液从体内引出进行体外血液循环,利用体外循环灌注器中具有广谱多效吸附效果的活性炭或树脂迅速清除血液中的毒性物质,以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1].我科对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1例进行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进行抢救,在灌流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监测和护理,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聪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 通过产后访视护理干预,统计、分析1100例新生儿产后住院期间及产后访视期间常见病发病情况及不良习俗发生情况.结果 1100例新生儿在产后访视期间的常见病发病率及不良习俗发生率均高于住院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可及早发现新生儿病情,保障新生儿健康.

    作者:陈小菊;吴玉华;许梅莲;吴见安;罗育冰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显微血管减压术的麻醉体会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临床首选治疗方法为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我科自2008年11月-2012年5月,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采用MVD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70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期行MVD患者70例,男28例,女42例;年龄25~76岁,体质量41~87kg;病程9个月~24年;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其中三叉神经痛30例,面肌痉挛40例.术前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均无异常,均为非手术治疗无效或药物毒副作用明显、无法耐受药物治疗的难治性患者.

    作者:王启明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护理体会

    人生长激素由垂体前叶分泌,是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及性器官成熟的主要激素.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是确诊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主要依据,早期诊断、治疗对身材矮小儿童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已进行数例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现将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方法有胰岛素、左旋多巴、精氨酸3种,我科采用胰岛素+左旋多巴联合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作者:范林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桑杏汤治疗秋燥咳嗽疗效观察

    燥咳是指感受燥邪,或感受风热,化燥伤阴,肺津被灼,以致肺气失宣、肃降无权所致病症,以干咳无痰或痰稠不易咯出、口鼻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1],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等疾病.燥咳四季皆发,秋季尤甚,西医多采用抗感染、止咳药或中枢性镇咳药等治疗.笔者临床运用桑杏汤治疗秋燥咳嗽患者46例,疗效较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周军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和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3月该院神经外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为意外拔管、静脉炎、仪器管理和使用不当、基础护理不到位、用药错误、轻度压疮、病情发现不及时.结论 神经外科不良事件由多种因素造成,应制定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以达到减少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田宏芳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苯丙氨酯药理毒理和临床研究综述

    苯丙氨酯是一种具有镇静作用的中枢性骨骼肌松弛剂,早由Siegfried于1960年成功合成,由日本和德国首先上市.因苯丙氨酯为强效产品,且无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严重不良反应,被我国1995年版药典所收载.<新编药物学>将其归入抗炎镇痛药类,临床主要用于腰背、四肢肌腱炎、韧带损伤、肌肉紧张痛、神经痛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1 药理毒理研究1.1 药效学研究

    作者:苏聪娟;黄占周;于林怡;孙哲;宋亮亮;李杰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结核性脓胸146例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在结核性脓胸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46例结核性脓胸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4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临床治愈132例(90.4%);术后脓胸复发4例(2.7%),发生支气管胸膜瘘7例(4.8%),死亡3例(2.1%).结论 适时的外科治疗,是结核性脓胸的佳治疗方法.

    作者:蒋国顺;崔会专;王辉;周金强;李金波;屈志刚;胡亚锋;伍光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绝经期后阴道炎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阴道用)联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治疗绝经期后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性阴道炎门诊患者3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1例.观察组予乳酸杆菌活菌胶囊(阴道用)联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酸杆菌活菌胶囊(阴道用)联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昌玉琼;杨松;伏改芬;季蓉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是主要的致死、致残并发症[1].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快速清除积血,减轻脑膜刺激征和脑血管痉挛,缩短病程,改善预后,促进恢复,因此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开展[2].我科2011年1月-2012年4月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通过严密的监测、有效的护理,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颅内动脉瘤患者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4~72岁,中位年龄48岁;均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作者:闫冬梅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长期口服致不良反应1例

    患者,女,52岁.于2011年11月21日入院,临床诊断为风湿性多发性肌痛.患者2年前受凉后出现肩背肌、颈部、左下肋间疼痛,多于休息、晨起后加重,活动后缓解.2年来上述疼痛症状反复发作,曾查红细胞沉降率(ESR)90mm/h.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 B27)阳性,类风湿因子(RF)阴性.5年前体检发现贫血,未予诊治.患者入院时神志清,精神可,纳眠正常,全身乏力,嗜睡.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8×109/L,红细胞计数3.4×1012/L,血红蛋白88.0g/L,血小板计数224×109/L,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作者:徐振霞;冯胜民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低切黏度、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组血液流变指标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监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对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随时掌握疗效、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霍永华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妇科领域疾病诊断和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手术方法,较易被患者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推广及手术期间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和腹腔镜手术方式对体温的影响也受到关注.在实施手术的患者中,术中低体温(<36℃)相当常见,有报道轻度低温发生率为50%~70%[1].近几年来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围术期轻度低体温可明显增加围术期失血量及输血量,导致苏醒延迟且增加术后的不适感.笔者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年龄22~70岁;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38例,卵巢囊肿28例,宫外手术27例,异位妊娠3例,其他4例.

    作者:李云萍;王宇平;王丽云;李红艳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原发性腹茧症4例手术诊治体会

    茧症(abdominal cocoon,AC)是一种罕见的腹部疾病,临床认识不一,故名称较多,如小肠禁锢症、小肠茧状包裹症、小肠节段性纤维包裹症和糖衣肠、硬化性腹膜炎,此病理状态首先由Cleland于1868年记载为腹膜包裹症,1907年Owtochinnitow称之为腹膜炎性纤维包裹症,1978年有学者将其命名为AC,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其病因至今不明,由于临床极少见,表现又缺乏特异性,故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治疗等方面也存在较多争议[1].2008-2011年我院收治AC患者4例,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该症特点及诊治方法.

    作者:王家坡;张苗;许爱国;童艳兰 刊期: 2012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