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文
目的 观察益心血脂康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提供适合的药物,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5例,给与口服益心血脂康胶囊治疗,4粒/次,3次/d,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结论 益心血脂康胶囊对于治疗老年冠心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辉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Ⅰ类切口预防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选择我市1所二级医疗机构和1所三级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对在两所医疗机构进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使用情况对比分析.结果 两所医疗机构经过专项整治活动后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平均用药天数、二联用药率、术前30~120min给药率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优化,但三级医疗机构优化程度显著优于二级医疗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医疗机构在Ⅰ类切口预防抗菌药物使用方面都趋于合理化,但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仍然存在差异,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作者:龙世琼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中药辅助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39例,有效17例;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2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2/5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76,P<0.05).结论 中药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东占;马淑静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病变的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2年7月收治的36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血管造影及及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检查,对64层螺旋CT成像术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36例患者CTA均清晰显示检查范围内动脉血管影像,图像分辨率较高,可显示各级主要分支血管,与DSA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可靠、快捷、无创的下肢血管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梅志锋 刊期: 2012年第3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液为白色泡沫样,不易咳出,无潮热、盗汗、咯血,口服支气管炎丸后有所缓解.与6d前咳嗽咳痰加重,伴有全身困乏无力、盗汗、恶心、右侧胸痛、咳嗽时胸痛加重.行胸片示:双肺结核,右侧胸腔积液.为求诊治,收住治疗.入院体格检查:体温 37.3℃,脉搏 102次/min,呼吸 20次/min;血压 120/80mmHg.意识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双瞳孔等大等圆,巩膜无黄染.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肺呼吸音清,右下肺呼吸音消失.心界不大,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各项化验示:白细胞计数6.72×109/L,红细胞计数4.24 ×1012/L,血红蛋白 131g/L,血小板计数203×109/L,中性细胞比率37.81%.红细胞沉降率 40mm/h,总胆红素 37μmol/L,谷丙转氨酶 22U/L,谷草转氨酶24U/L.
作者:于小芸;马周旺;耿文 刊期: 2012年第36期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心搏呼吸骤停的现象,表现为患者意识突然丧失,自主呼吸消失,颈动脉触不到搏动,若及时救治,部分患者可能得救.1 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常见的有:(1)意外事故:如车祸、溺水、雷击、严重创伤等.(2)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3)麻醉手术意外、术后大出血.(4)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2 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2.1 立即叩击心前区,举拳高于手臂20~30cm连击胸骨下段2~3次,若脉搏、心率恢复,说明复苏,若未复苏,立即行心脏按压.2.2 心脏按压分胸外心脏按压和胸内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是治疗心脏呼吸骤停的常用方法,患者仰卧在硬板床或地上,操作者两肩处于患者胸部正上方,用一手掌根部按压在患者胸骨中下1/3处,另一手重叠于前一手的手背上,两肘伸直,借操作者的体质量、肘及臂力,快速、有节奏地垂直向下按压患者胸骨,施压的力量应足以使胸骨下沉3~4cm,然后迅速解除重压,使其胸骨靠弹性自行复位,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60~80次左右,每次向下按压时间较短,只占一个按压周期的1/3,放松时间应占2/3.
作者:李静 刊期: 2012年第36期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多见病症之一,其中细菌性感染仍在病原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是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为掌握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7月-2011年10月呼吸科患者痰液、咽拭和痰液吸引器标本临床培养分离菌株,按常规方法进行测定,删除同一患者的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按统一方案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中介率归于耐药率.1.2 方法 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3年版选药规则、判断标准和指控要求,进行不同种的药敏和判定.抗生物为进口纸片(美国BD公司产品),药敏琼脂基础培养基(M-H)为杭州天和微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产品.指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葡萄球菌25923.
作者:高慧琴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 对手术室护士的压力源进行分析,采取应对措施并进行探讨.方法 对手术室32名护士进行压力源调查分析并给予行为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评定对比.结果 手术室护士干预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结论 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影响较大,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减轻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有利于身心健康.
作者:杨丽华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 评价酒精性肝病的诊治效果.方法 对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酒精性肝炎32例,酒精性肝硬化16例,酒精性脂肪肝12例)的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当中,在初期诊断时,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症状较轻微、肝功能异常;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症状相差不多,但是肝肿大现象更加突出.酒精性肝炎患者有10例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主要表现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并伴有较为严重的炎症反应.三种典型的酒精性肝病的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显著增高,同时伴有黄疸.经过入院治疗,并同时戒酒以后,有2例酒精性肝炎患者在治疗期间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病程发展与患者饮酒量息息相关.患者在治疗期间,经过戒酒和一定营养支持,大多数患者恢复的效果都非常好.由此可见,戒酒这一行为在配合肝病 治疗上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熊爱辉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与环磷酰胺的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肾病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与环磷酰胺0.8g,1次/月,治疗3~6个月.治疗组除给予环磷酰胺外,同时服用雷公藤多苷100mg,3次/d,治疗3~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30例,部分缓解16例,无效4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16例,无效17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在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与目前常规的环磷酰胺疗效大致相当.
作者:陈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方法 分析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住院的23例患者均得到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抑郁症是精神科的一种常见病,它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意志活动减少,有些有自杀行为,护理上要特别注意.
作者:梁翠英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 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与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吗啡应用于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PCEA) 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并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镇痛泵配方: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0.05mg/ml吗啡+ 0.05mg/ml氟哌利多的混合液;试验组镇痛泵配方: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0.5ug/ml舒芬太尼+氟哌利多0.05mg/ml的混合液.负荷剂量6ml,维持剂量2ml/h.观察术后4、8、16、24、48h的镇静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价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4、8、16、24、48h,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吗啡和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均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更小,更适合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
作者:韩雪飞 刊期: 2012年第36期
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是临床危重症,病死率高.传统静脉溶栓及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多、风险高,且受机体个体化因素的影响.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在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我院自2009年6月-2011年8月应用介入机械性碎栓联合局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7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年龄35~74岁.患者出现症状到接受介入治疗时间为6h~9d,全部患者经肺动脉增强CT和肺动脉造影证实为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心动超声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室功能减退.临床表现:呼吸困难、气喘、咳嗽、胸闷、晕厥和休克等.1例以晕厥为首发症状,且栓子来源不明,5例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其中3例患者为外科手术后,有静脉溶栓禁忌证.
作者:陈秀梅;张大忠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 规范临床护理安全用药管理.方法 探索运用质量追踪法的思路,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用药护理质量追踪评价机制和规范化培训体系.结果 安全用药相关问题及不良事件明显减少,安全用药相关监测内容合格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运用质量追踪法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用药质量,保障患者住院安全.
作者:任玲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符合入组标准的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资料均为随机抽查,其中观察组55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保守治疗,观察组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注射臭氧治疗,采用Macnab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出现3例患者疼痛加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无其他过敏反应、神经损伤、椎间盘炎等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CT下引导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简单、起效快、安全高的特点,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微创方法.
作者:彭鹏;王清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脑室-鼓室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采用脑室-鼓室分流术治疗的脑积水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7例,症状改善3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脑室-鼓室分流术效果良好、操作简捷、视野小、术后引流不易堵塞、不易感染,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赵兰柱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抽剥术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大隐静脉传统抽剥术,观察组25例采用顺逆结合的大隐静脉抽剥术,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25例中全程剥离23例,对照组25例中全程剥离16例.观察组手术时间、人均切口数、术中出血量、彻底剥除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隐静脉抽剥术采用顺逆抽剥术治疗,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及切口数,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彻底剥除率,促进了术后康复,并大限度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华 刊期: 2012年第36期
随着医疗卫生法规逐步完善与加强,对护理管理、护理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加强护士的法律观念,增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护士的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正视护理风险及潜在的法律问题,给医院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和思索.近年来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业务量增大,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脊柱外科2012年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护理存在的问题1.1 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脊柱外科疾患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尤其是高位脊髓损伤可以合并四肢瘫、呼吸功能障碍而导致呼吸衰竭.由于护理人员相对不足,长期繁忙工作,护士身心疲惫,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态度生硬,没有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容易引起护患纠纷.1.2 未做好患者的入院评估及入院宣教,首诊护士未对患者讲解住院规则及注意事项,护理记录中未详细记录入院时情况,这些均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如未向患者做入院介绍,患者不知如何保管自己的贵重物品而被盗,或病区内有人吸烟、点火,而出现纠纷,护士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者:苏桂娣;张志英;丁美兰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银杏叶片,2粒,3次/d;治疗组在银杏叶片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7例,显著有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4例,显著有效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死亡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西汀与银杏叶片联合治疗脑梗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纪亮;范芸;徐景 刊期: 2012年第36期
随着全球脊柱外科的飞速前进,采用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进行腰椎骨折的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已经是许多脊柱外科医生的首选手术.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疼痛轻创伤小、出血量少、及手术切口小等优点,现在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应用需要很多特殊器材,因此阻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推广.我院脊柱外科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使用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30例腰椎骨折患者,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腰椎骨折患者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4~71岁,平均52岁.重物压伤11例,车祸19例.均是爆裂性骨折.受伤后患者脊柱后凸平均25°.神经损伤分级:A级8例,B级8例,C级9例,D级5例.
作者:郭朝阳 刊期: 2012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