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药房药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探讨

赵辉

关键词:门诊药房, 药品质量管理
摘要:药品调剂是药品质量体系的一个环节,药房窗口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是根本.通过对药房日常工作中药品不合理存放的细微环节的分析,提高药房工作人员对药品保存认识,减少影响药效的各种人为因素,确保医院药房能够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方法检测HBsAg结果比较

    我站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安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相关国家标准,规定HBsAg检测必须经过初筛和复筛.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无偿献血者在流动采血车上先用胶体金试纸条法检测HBsAg(初筛),初筛合格后,再采血并留取该血样标本,送交站内检验中心进行检测(复筛).检验中心再用2种不同厂家试剂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只有初筛和复筛结果全部为阴性,才能报HBsAg阴性结果.笔者经过5个月的数据统计,得出将初筛和复筛结果结合起来,更能有效保证血液的质量.

    作者:盛利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健康教育及护理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制剂治疗情况,以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及健康教育方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98例糖尿痛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患者注射胰岛素制剂的问题.结果 96%的患者能够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注意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太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替米沙坦对胰岛素抵抗大鼠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高脂组(2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和高脂饲料喂养(制备IR大鼠模型)8周.8周后高脂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替米沙坦干预组(9只).随后替米沙坦干预组大鼠给予替米沙坦5mg/kg灌胃,其余两组则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6周后分别测定体质量(BW)、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IC)]、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治疗后大鼠的体质量、附睾脂肪重量、TC、TG、FFA、FINS显著降低,而ISI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能减轻IR大鼠的体质量和内脏脂肪重量,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黄颖睿;汪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鞍山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发病趋势及病因探讨

    目的 了解鞍山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发病趋势,探讨其发病原因.方法 对鞍山市现有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报表和个案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新生儿筛查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进行.结果 9年中,鞍山市确诊CH患儿90名,总患病率为3.97/万,并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1.5;冬春季节与夏秋季节患病率之比为2.14:1;患儿中高龄产妇所生占16.67%,二胎占18.89%;未发现CH的患病率存在户籍、出生体质量、分娩孕周等的差异.结论 鞍山地区CH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冬春季节出生,女性新生儿、高龄产妇及二胎或多次妊娠可能是CH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虹玉;包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散结镇痛胶囊(Sanjie analgesic capsule,SAC)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全面检索SAC治疗EMT的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并进行系统评价,按Jadad量表评价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性药物治疗EMT时SAC组临床有效率、妊娠率均高于激素组(P值分别为0.002和0.01),其不良反应率尤其肝功能损害率明显低于激素组(P值分别为<0.00001和0.0003);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EMT后辅以药物治疗SAC组临床有效率、妊娠率与激素组无明显差别(P分别为0.52和0.12),其肝功能损害亦明显低于激素组(P<0.00001).倒漏斗图基本对称,发表偏倚较小.结论 SAC治疗EMT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但还需要严格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周娟;惠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浅谈医院感染管理中如何落实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医院感染管理在我国相比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以及我国卫生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取得迅猛发展.并于1992年5月19日成立了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许多感染管理的新理念不断涌入,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相继出台.如何让我国医院感染管理蓬勃发展,是各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杨南英;林瑞凤;林素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初探

    目前国内外尚无任何资料显示皮试可准确预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否会发生过敏反应,亦无公认的操作方法及判断标准,仍应以同批号原液的配制液做皮试为宜.

    作者:赖庆敏;王晓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氟比洛芬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全麻术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0SAHS)患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OSAHS患儿40例,年龄8~1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每组20例.手术开始15min后试验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5m/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记录术后躁动发生率、术后4h镇痛评分,并观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3~4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15%和45%,P<0.05).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比较:试验组术后PA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40.3±11.3)min和(35.3±10.5)min,P<0.05].试验组未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 氟比洛芬酯对0SAHS患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镇痛效果较好,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安全性好.

    作者:陈奋莺;苏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微波联合干扰素凝胶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分娩方式分析.方法 徽波切割尖锐湿疣后,局部予干扰素凝胶外涂.结果 53例患者单次治愈者7例,2~4次治愈者31例,5~8次治愈者13例.29例采取阴道分娩,22例采用剖宫产.结论 微波联合干扰素凝胶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谢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血糖测定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INTERGRA-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结果的相关性及差异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快速血糖仪分别对45例患者的血清和末梢血进行测试,测得的数据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测得的血糖值分别为(7.27±3.41)mmol/L和(7.87±3.30)mmol/L,快速血糖仪测得值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得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呈正相关(r=0.91,P<0.001).结论 标本未及时测定是引起血清血糖值假性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以使结果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刘德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Kugel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Kugel补片,于2006年8月-2007年10月为15例腹股沟疝患者施行无张力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舒适性、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至今均未复发,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个开放的、无张力的、免缝合的经腹膜前途径腹股沟疝修补术式,同时也是微创术式,不需要全身麻醉,只要求较少的组织分离和需要-个比全腹膜外人工材料修补法(TEP)更小的空间,亦无需像经腹腔腹膜前人工材料修补法(TAPP)那样进入腹腔.同样也不同于其他开放手术,本术式能够修补整个腹股沟区,包括内环口、海氏三角以及股管,而且不用解剖、包绕精索.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李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1病例简介患者,男,50岁,因”突发胸痛1h”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h步行时突然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伴大汗、胸闷不适.休息不能缓解,无头晕、头痛、肢体活动障碍.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病史.体格检查:神清,血压110/65 mmHg,颈软,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心率47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异常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水肿,四肢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作者:张锦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子宫角肌壁间妊娠误诊为绒癌一例

    1病例简介患者,女,34岁,主因阴道出血1+月,血β-HCG水平升高入某省级医院就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7/30d,量中,无痛经.5月21日阴道出血,在省医院诊刮加取环,病理示:子宫内膜分泌期变化.

    作者:刘君;杨春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临床分离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生分析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IPM)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金属酶的检测方法及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分离的40株耐IPM铜绿假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DTA纸片复合法、E-test法和PCR法分别检测产金属酶菌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40株耐IPM铜绿假单胞菌EDTA纸片复合法筛选9株产金属酶菌株;E-test法筛选6株产金属酶菌株;PCR法仅检测到1株bhIMP-1和3株bhVIM-2耐药基因.产金属酶菌株呈多重耐药,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大多数表现为高水平耐药;阿米卡星抗菌活性好,其次为环丙沙星.结论 目前从临床分离的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作者:王贵年;王金玲;吴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0年10月收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现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服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同时对照组加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加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现察组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9%、9.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满意,且安全性高,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孙咏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复方白芨灌肠液治疗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社区应用前景

    目的 探讨复方白芨灌肠液对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社区应用前景.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6例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3例,均给予抗炎、抑制免疫反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白芨灌肠液灌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结肠镜表现、粪便常规及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结肠镜表现、粪便常规、C-反应蛋白及血沉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白芨灌肠液可以有效降低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并能较好改善临床症状、结肠镜表现、粪便常规,治疗效果显著,为社区合理、安全、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了实践基础.

    作者:武玉俐;孙冰;董青;马利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强迫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强迫症的识别相对容易,治疗常较困难,常用的一线药物为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或舍曲林,二线药物为氯丙咪嗪、文拉法辛缓释剂、西酞普兰、米氮平等,三线药物为静脉注射氯丙咪嗪和口服反苯环丙胺.本文综述强迫症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降糖速度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佳降糖速度.方法 选取31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现察组16例,降糖速度控制在<4mmol·L-1·d-1,对照组15例,降糖速度控制在4~6mmol·L-1·d-1,比较两组患者降糖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肝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现察组治疗后患者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t=21.320,P<0.05)和治疗后的对照组(t=13.62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前提下,降糖速度控制在<4mmol·L-1·d-1,能使患者受损的左心功能得到逆转,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宁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肱骨内上髁骨化中心损伤(附100例分析)

    本文对100例儿童肱骨骨化中心损伤病例的X线征象,结合临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据其损伤的X线征象,将其分为8型.并着重对肱骨内上髁骨化中心正常解剖,损伤特点,诊断难点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肱骨内上髁骨化中心损伤病例中,男73例,女27例,小6岁,大18岁,右侧损伤65例,左侧损伤35例.

    作者:陈玉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补肾化浊胶囊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9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补肾化浊胶囊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洛汀新口服,治疗组给予补肾化浊胶囊口服制剂,连用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尿蛋白、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均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CRP水平降低,N0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TG、CRP、NO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化浊胶囊可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降低尿蛋白、抑制肾脏内炎症反应、升高血清N0、改善脂代谢异常实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淑花;赵丽;邢文广;唐淑芬;裘松雅;韩文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