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管微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赵志宇;王会玲;冯美玲

关键词:微管微创人工流产术, 传统人工流产术, 不良反应,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比较微管微创人工流产术与传统硬吸管进行人工流产术的疗效.方法 将300例孕38~50d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微管微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对照组采用传统硬吸管行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观察2组术中人工流产综合征、子宫穿孔、产后出血、漏吸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子宫穿孔发生.观察组人工流产综合征、不全流产、漏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人工流产术相比,微管微创人工流产术具有疼痛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完全流产率高,是终止早孕的较理想的选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一个医院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要看护理水平[1],如果护理质量不高,即使医院硬件再好,服务质量也难以提高,因为24h接触患者的是护士,特别是精神科对护士的要求更严,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意外,甚至患者生命的丧失.为此,自1998年起,我院在精神科病房管理中推行了护理质量控制,通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尝试,促进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邢改书;李亚静;张跃兰;尹丽苹;孙风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丁咯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50mg口服,每天1次;同时培他司汀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每隔12h注射1次,连用7d;2组患者均治疗14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咯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显著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作次数,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学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苷注射液中次黄嘌呤和鸟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肌苷注射液中次黄嘌呤和鸟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Shiseido Superiorex ODS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水(10∶9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8nm.结果 次黄嘌呤的线性范围为0.05~5μg/ml,r=0.9999,低检测限为8.5ng;鸟苷的线性范围为0.05~5μg/ml,r=0.9998,低检测限为14.2ng.结论 次黄嘌呤及鸟苷杂质峰与肌苷峰能达到有效分离,而且操作方法 简便、准确、稳定,专属性强.该方法 可用于肌苷注射液有关物质的检查.

    作者:戴震;文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药透皮制剂研究现状与展望

    透皮制剂称经皮给药系统,指药物经由皮肤给药途径转运至局部组织或全身血液循环而发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透皮给药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有其独特优点: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维持较长的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等[1].现从透皮给药剂型、基质与辅料、制备工艺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蒋喜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我院门诊及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门、急诊处方用药不合理情况,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3-10月门、急诊处方31 426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1553张,不合格率为4.94%.抗菌药物占44.8%,注射剂占26.3%,基本药物占52.2%,平均每张处方用药金额为134.5元.结论 提升医师用药水平,减少不合理用药处方发生率.

    作者:孙国先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措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各项常规专科护理,干预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治疗4周后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结果 治疗2周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评分及SA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加行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孟锡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我院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总结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xcel软件对该院2009年上报的9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96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且以40~80岁患者ADR发生率高(78例,81.2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4例,97.92%);涉及的药品有53种,抗感染药占首位(23种,43.40%),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42.86%),以加替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0例,40.82%),其次为消化系统(32例,32.65%)和神经系统(13例,13.27%)损害.结论 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制度,促进ADR工作的全面开展,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作者:徐春燕;王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女性乳腺增生的防治体会

    乳腺增生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乳房不同部位单发或多发生长的肿块.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随着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趋低龄化.目前我院针对其发病病因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有了一些认识和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余文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乡镇卫生院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了解乡镇卫生院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现状及合理性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5家乡镇卫生院163例剖宫产手术病历,对其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100.0%,且全部为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应用率较高的前4位分别是甲硝唑(96.3%)、氨苄西林(40.5%)、头孢曲松钠(26.4%)、头孢噻肟钠(20.9%),联合用药中二联用药占90.8%.95.1%的患者持续使用抗菌药物>72h.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未暂停哺乳.结论 乡镇卫生院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尚存在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联合用药不当、用药时间过长和对产妇用药期间暂停哺乳重视不够等情况,应加强临床用药指导、监管,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荀绍银;王志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耳道生乳头状汗腺囊腺瘤恶变1例

    患者,男,86岁.左耳道流血20d来我院就诊.耳道镜检查:左耳甲腔底部可见一淡红色新生物,约1cm×0.7cm×0.5cm,肿物表面糜烂,行肿物切除术.临床诊断:左耳道耵聍腺腺瘤.病理检查,巨检:不规则组织2块,大者0.7cm×0.6cm×0.5cm,灰黄灰红色,质地较脆.

    作者:王云鹏;姜军强;贺进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小儿急性喉炎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急性喉炎多继发于鼻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可为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水痘、百日咳、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疾病.起病较急,多有发热、声嘶、咳嗽等.病情较重者可出现吸气性喉喘鸣,吸气期呼吸困难,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及上腹部软组织吸气期内陷等喉阻塞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则面色苍白,呼吸无力、循环呼吸衰竭、昏迷、抽搐,甚至死亡.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小儿急性喉炎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乔庆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CT诊断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

    超急性期脑梗死是指发病6h内的早期脑梗死[1].早期的明确诊断,及时的溶栓治疗,对降低脑部损伤,减少后遗症至关重要.CT检查是诊断脑梗死的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广大基层医院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8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护理体会

    肺癌是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率在多数国家都有明显增长的趋势,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新增100万左右肺癌患者.肺癌是目前在我国增长率的快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许多大城市,肺癌跃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1].

    作者:郑振茹;吕品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结合组34例和单纯西药组34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中西药结合组的显效率为88.2%高于单纯西药组的61.8%(P<0.01),显效时间为(5.1±2.7)d明显短于单纯西药组的(7.2±2.2)d(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志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8例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28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利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氨基胍、牛蒡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非酶糖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酶糖化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以及非酶糖化抑制剂氨基胍和具有非酶糖化抑制作用的牛蒡干预治疗对DN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氨基胍(100mg·kg-1·d-1)治疗组(氨基胍组)、糖尿病牛蒡(150mg·kg-1·d-1)治疗组(牛蒡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3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16周后,处死大鼠,分离肾脏,测定组织非酶糖化,取部分肾脏皮质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治疗16周结束时,糖尿病各组大鼠体质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各组间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氨基胍组和牛蒡组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肾皮质糖化终产物(AGEs)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氨基胍组和牛蒡组AGEs含量低于糖尿病组(P<0.01),氨基胍组和牛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见糖尿病组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氨基胍组和牛蒡组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改变明显减轻.糖尿病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域扩大.结论 非酶糖化抑制剂氨基胍、牛蒡通过抑制非酶糖化、抑制细胞凋亡,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与功能,延缓DN的发展.

    作者:李兴源;刘长山;魏进;王秀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胸腺肽α1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胸腺肽α1联合恩替卡韦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高于对照组的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LT和AST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ALT和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α1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林家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妇科疾病,多发生于盆腔内的卵巢、子宫、子宫直肠后陷凹,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如腹壁切口、会阴切口、脐等部位[1].国内外文献报道内异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有关的诊治进展主要是针对发生在盆腔脏器的异位病灶.对较少见的其他部位内异症而言,其确切的发病率、临床诊治情况却少有共性分析的报道.

    作者:薛海玉;陈永利;弓志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桡动脉穿刺方法的技巧与体会

    血气分析是血液气体的检测手段,动脉血气检测是肺功能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肺通气功能损害的程度,而且是评价换气功能的敏感指标[1].我院尘肺患者年龄偏大,合并症较多,行动大多不便,不能有效配合护士进行采血.为了快速准确采集动脉血,迅速为诊断提供依据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采用1ml注射器进行桡动脉穿刺取血进行化验,效果良好,操作方便,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青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U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常规使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天2次;阿托伐他汀每天10mg,晚间顿服.2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UA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患者易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