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

薛海玉;陈永利;弓志红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部切口, 诊断, 手术治疗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妇科疾病,多发生于盆腔内的卵巢、子宫、子宫直肠后陷凹,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如腹壁切口、会阴切口、脐等部位[1].国内外文献报道内异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有关的诊治进展主要是针对发生在盆腔脏器的异位病灶.对较少见的其他部位内异症而言,其确切的发病率、临床诊治情况却少有共性分析的报道.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药浴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药浴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给予中药药浴治疗配合运动疗法,B组20例给予普通运动疗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表(GMFM)对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评.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均升高(P<0.05),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中药药浴康复治疗对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童粗大动力功能的康复疗效具有影响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微管微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微管微创人工流产术与传统硬吸管进行人工流产术的疗效.方法 将300例孕38~50d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微管微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对照组采用传统硬吸管行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观察2组术中人工流产综合征、子宫穿孔、产后出血、漏吸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子宫穿孔发生.观察组人工流产综合征、不全流产、漏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人工流产术相比,微管微创人工流产术具有疼痛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完全流产率高,是终止早孕的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赵志宇;王会玲;冯美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药学监护与药师作用探讨

    药学监护是21世纪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药学监护是药师的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

    作者:李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观察和护理

    临床上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所有肺癌的80%~85%,约2/3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因此化疗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1].

    作者:何冰;陈丽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46例2型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游离T3(F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合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高,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可帮助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于军霞;逄力男;孙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措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各项常规专科护理,干预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治疗4周后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结果 治疗2周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评分及SA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加行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孟锡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U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常规使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天2次;阿托伐他汀每天10mg,晚间顿服.2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UA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患者易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缬沙坦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5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卡托普利2~3mg· kg-1·d-1,分3次口服.治疗组33例给予缬沙坦≤7岁40mg、>7岁80mg口服,每天1次,2组均持续3~6个月.比较2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8%高于对照组的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低于对照组的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远明;杜惠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所用治疗药物随机分为奥扎格雷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疗程均为14d.观察3组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奥扎格雷组的72.5%和依达拉奉组的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CRP水平低于奥扎格雷组和依达拉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德;宁观林;李冬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卫生士官属于专业技术士官,工作在基层部队平战时卫勤保障的第一线,是基层部队卫生机构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卫生防疫、健康教育、战救训练等工作的中坚力量[1].

    作者:燕颖军;刘天鹏;贾庆军;高秋菊;郭魁亮;冯长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肝硬化腹水并SB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保肝、营养支持、利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思连康口服,每次1.5g,每天3次.2组均治疗21d,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感染控制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粪便涂片球菌数≥40%的比例均降低(P<0.01),分泌型IgA(S IgA)含量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球菌数≥40%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 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思连康治疗肝硬化合并SBP,能够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改善肝功能、增强免疫,安全有效.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前庭大腺囊肿硬化治疗68例临床分析

    前庭大腺囊肿是妇女常见疾病之一,因其解剖位置的特点,腺体导管口易因炎症被纤维组织堵塞,分泌物滞留、积聚形成囊肿,若继发感染则形成脓肿,反复发作[1].以往主要采用囊肿剥除术或行造口术治疗,但因创伤大,易复发,术后局部容易形成炎性瘢痕,甚至引起邻近组织器官的损伤.我科2006年1月-2010年5月应用无水乙醇行前庭大腺囊肿腔内注射治疗前庭大腺囊肿6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潘雪珍;刘超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烟雾病的护理体会

    烟雾病又称Moyamoya病、脑底血管网症,是一种以颅底Willis动脉环进行性狭窄为特征的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因其在脑血管造影时形如吸烟时喷出的烟雾,故称为烟雾病[1].病因尚不明确,好发于儿童与青年,女性多见,在儿童中多表现为缺血性症状,而在成年人则主要为出血症状,多见发作性肢体无力或偏瘫,左右交替,反复发作.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以脑室出血为首发表现的烟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叶春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41例原因分析

    急腹症病因多种多样,是人体各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时在腹部的突出表现,它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学科的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一旦诊断延误,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1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41例,误诊率为5.7%,现将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余其先;邱琼雄;苏文;李杰;邓儒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药库管理心得体会

    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服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我院从1992年开始加强对药品的科学管理,并于2003年开始实行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措施.在人力、财力、资源和信息之间进行佳配置,取得了明显的收益.现将药库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梁钰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桡动脉穿刺方法的技巧与体会

    血气分析是血液气体的检测手段,动脉血气检测是肺功能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肺通气功能损害的程度,而且是评价换气功能的敏感指标[1].我院尘肺患者年龄偏大,合并症较多,行动大多不便,不能有效配合护士进行采血.为了快速准确采集动脉血,迅速为诊断提供依据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采用1ml注射器进行桡动脉穿刺取血进行化验,效果良好,操作方便,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青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胸腔积液是结核性胸膜炎、晚期肿瘤、多发性浆膜炎等疾病及胸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大量胸水可降低肺容积,使胸腔内压力增高,产生胸闷、气促、呼吸困难、胸痛等临床表现,甚至患者不能平卧,持续端坐或半坐位,使患者异常痛苦.胸腔反复穿刺抽液或闭式引流是常规的治疗方法,但存在较多缺点,如有创操作、出血量多,术后患者疼痛明显、活动受限、不敢用力咳嗽,易并发胸腔内或局部创口感染等,即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又使相应的医护工作量增加,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作者:张立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康复训练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报道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100~500)/10万,其致残率可达70%,严重影响了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因此,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应走向常规化、制度化,而且要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康复训练作为治疗脑梗死的一种重要方法,已被普遍应用于临床[1].目前一致认为,康复训练是根据脑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理论,利用中枢神经细胞的重组达到预防病理性的协同运用模式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田秀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蒙脱石散治疗足月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蒙脱石散治疗足月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足月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蒙脱石散组31例和光疗组30例.光疗组采用蓝光进行光疗,蒙脱石散组每天给予蒙脱石散口服.比较2组患儿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和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胆红素日均下降和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脱石散治疗足月儿母乳性黄疸有效,方便易行,花费低,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王平;张姣珍;秦刘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气管肿瘤麻醉体会

    原发性气管肿瘤临床上较为少见,只占上呼吸道肿瘤的2%[1],绝大多数均为癌,其中半数为鳞癌,多位于气管下1/3处,半数以上位于距隆突3~4cm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患者一般只有在75%的气管管腔被堵塞后出现呼吸困难、气急、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气道阻塞症状才急诊入院,故诊断常被延迟,多数均曾被误诊为哮喘、支气管炎等炎症性疾病,文献报道误诊率高达74%[2,3].现将我院2008-2010年6例气管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廖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