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气管肿瘤麻醉体会

廖希

关键词:气管肿瘤, 原发性, 麻醉处理, 气管狭窄
摘要:原发性气管肿瘤临床上较为少见,只占上呼吸道肿瘤的2%[1],绝大多数均为癌,其中半数为鳞癌,多位于气管下1/3处,半数以上位于距隆突3~4cm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患者一般只有在75%的气管管腔被堵塞后出现呼吸困难、气急、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气道阻塞症状才急诊入院,故诊断常被延迟,多数均曾被误诊为哮喘、支气管炎等炎症性疾病,文献报道误诊率高达74%[2,3].现将我院2008-2010年6例气管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乳腺增生的防治体会

    乳腺增生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乳房不同部位单发或多发生长的肿块.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随着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趋低龄化.目前我院针对其发病病因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有了一些认识和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余文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药库管理心得体会

    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服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我院从1992年开始加强对药品的科学管理,并于2003年开始实行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措施.在人力、财力、资源和信息之间进行佳配置,取得了明显的收益.现将药库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梁钰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临产妇心理状态剖析与护理干预

    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对临产妇不仅可产生巨大的心理刺激,也能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许多临产妇处于一种怕疼痛、怕出血、怕难产的紧张情绪中,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紧张和恐惧[1].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对产程进展、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情况有重要影响[2].笔者对我院35名临产妇进行心理调查,探讨其心理状态并给予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朝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肿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40~50岁,男女比例约为2∶1.其发病率和年病死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为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和有效措施,而围术期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6月-200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诗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肺平喘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清肺平喘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Lichrosorb ODS C18柱(250mm×4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48∶52∶0.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8nm;柱温:室温.结果 黄芩苷对照液进样量在0.02~0.26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23%,RSD=1.31%(n=6).结论 该法灵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清肺平喘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金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抑制硬膜外麻醉内脏牵拉反应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抑制硬膜外麻醉内脏牵拉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A组60例于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进腹时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氯胺酮0.25~0.5mg/kg;B组60例于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0.5mg/kg、哌替啶1mg/kg、异丙嗪0.5mg/kg.观察术前及术中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术中牵拉反应.结果 A组抑制内脏牵拉反应总有效率为96.7%高于B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抑制硬膜外麻醉内脏牵拉反应疗效显著,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凤斌;苏秀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丁咯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50mg口服,每天1次;同时培他司汀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每隔12h注射1次,连用7d;2组患者均治疗14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咯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显著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作次数,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学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非洛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给予非洛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49例单用卡托普利治疗,2组均治疗6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洛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较好,且耐受性好.

    作者:林丽;肖华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我院心内科不合格处方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尤其是心内科患者处方用药情况,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该院2009年1月-3月门诊处方21 441张,对处方书写不规范和不合理用药进行分类与统计分析.结果 21 441张处方中处方不合格733张,不合格率为3.42%,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501张,占68.35%;不合理用药处方232张,占不合格处方的31.65%.心内科处方3011张,占抽查处方的14.04%,其中不合格处方161张,占不合格处方的21.96%.结论 该院处方开具基本规范,但存在问题也较多,应将用药信息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建议医务人员加强学习,医院要加强处方的监督和管理,旨在规范处方的正确书写和减少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作者:孙强;沈利明;江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4矫治技术在替牙期恒中切牙外伤固定中的应用

    替牙期年轻的恒前牙外伤后出现牙松动、移位、脱位,进行早期复位、固定是恢复正常咀嚼功能、保持牙列完整的有效方法.由于替牙期乳牙松动、脱落,恒牙萌出不全的特点,为牙齿的固定带来困难.近年来我科将2×4矫治技术应用在替牙期外伤的固定,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昀;张林红;刘双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009-2010年我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该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促进甲状腺手术合理用药,节约医疗费用.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2010年9月甲状腺手术患者230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各类手术易引起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病原菌及预防用药选择、围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等,分析其预防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甲状腺手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7.60d,平均住院总费用为14 674.07元,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2430.78元,平均术后用药天数6.63d.结论 该院甲状腺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象较突出,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文海岸;司法启;徐萌;孙惠霞;路安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广西二家医院2135例住院剖宫产原因的探讨

    目的 了解广西二家医院剖宫产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举措.方法 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和大新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6450例产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分娩6450例,剖宫产2135例,剖宫产率为33.10%.剖宫产原因排在前5位的是社会因素占19.58%、胎儿宫内窘迫占15.41%、产程延长占15.27%、脐带绕颈占11.29%、瘢痕子宫占10.44%.结论 加强孕前产前分娩教育,加强围生期保健,严格剖宫产指征可以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肖相云;李氏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卫生士官属于专业技术士官,工作在基层部队平战时卫勤保障的第一线,是基层部队卫生机构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卫生防疫、健康教育、战救训练等工作的中坚力量[1].

    作者:燕颖军;刘天鹏;贾庆军;高秋菊;郭魁亮;冯长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异位妊娠86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产常见的急腹症,是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异位妊娠指受精卵子于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又称宫外孕.

    作者:贾会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子宫造影联合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子宫不规则出血是妇女常见症状多见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残留、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常规超声不能对以上疾病满意显示,容易误诊、漏诊.笔者将子宫造影联合宫腔镜用于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提高子宫腔疾病诊断率,报道如下.

    作者:肖琰;赵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所用治疗药物随机分为奥扎格雷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疗程均为14d.观察3组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奥扎格雷组的72.5%和依达拉奉组的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CRP水平低于奥扎格雷组和依达拉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德;宁观林;李冬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1世纪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目前我国严重地存在着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现象,虽然抗菌药物对控制、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围术期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1],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也可诱导耐药菌株产生,导致细菌耐药性的日益加重,并在不同地区、国家间的人群之间传播.因此,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工作及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已刻不容缓.

    作者:马宏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特比萘芬联合10%浓碘酊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特比萘芬联合10%浓碘酊外用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2例甲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特比萘芬片250mg口服,每天1次,连服7d后,改为隔日服用1次,指甲真菌感染患者连用7周,趾甲真菌感染患者连用9周;同时加用10%浓碘酊外涂,每天2次,指(趾)甲真菌感染患者连用时间分别为8周和10周.对照组52例给予特比萘芬片250mg口服,每天1次,指甲真菌感染患者连服8周,趾甲真菌感染患者连服10周.结果 治疗组停药时、停药后6个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相当的情况下,治疗组所需药品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特比萘芬联合10%浓碘酊外用治疗甲真菌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节省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文文;王亚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观察

    目的 观察室温(25℃)下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的含量,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6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室温(25℃)下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稳定性良好.

    作者:王群;谢冬梅;林玉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老年人逐渐增多,并且有更多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或老化性疾病,因此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恢复和增进老年患者身体健康十分重要.护士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还要针对老年人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恢复和增进患者健康服务[1].

    作者:陆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