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肖华平
住院治疗对于肺结核患者是有好处的,因为住院后能在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和严格督导下进行彻底治疗.对于痰菌阳性有空洞、病变范围广泛、合并高热、呼吸困难、咯血、气胸、胸腔积液、结核性脑膜炎、肺源性心脏病等患者,住院治疗更是必要的.院外治疗是肺结核治疗的一大进展,原则上只要不排菌、无严重并发症,均可在家庭治疗.尤其农村因条件限制,在家庭接受治疗的排菌患者仍占较大比例.因此,家庭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的康复举足轻重.
作者:王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介入放射治疗是应用影像设备将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我国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使肿瘤缩小从而获得手术机会,或延缓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将我院对2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秋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透皮制剂称经皮给药系统,指药物经由皮肤给药途径转运至局部组织或全身血液循环而发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透皮给药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有其独特优点: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维持较长的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等[1].现从透皮给药剂型、基质与辅料、制备工艺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蒋喜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微管微创人工流产术与传统硬吸管进行人工流产术的疗效.方法 将300例孕38~50d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微管微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对照组采用传统硬吸管行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观察2组术中人工流产综合征、子宫穿孔、产后出血、漏吸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子宫穿孔发生.观察组人工流产综合征、不全流产、漏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人工流产术相比,微管微创人工流产术具有疼痛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完全流产率高,是终止早孕的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赵志宇;王会玲;冯美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3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黛立新治疗,比较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每周用量及住院次数.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每周用量、心电图ST段压低时间及住院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抗抑郁治疗可改善不稳定型心胶痛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秀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骶管注射是传统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常用方法,我院在骶管注射下配合松腰术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78例患者,男56例,女22例;年龄18~65岁;病程2个月~10年.临床症状与体征:单侧下肢放射痛62例,麻木感34例,双下肢疼痛6例,马鞍区痛2例,仅有腰痛10例;直腿抬高试验10°~80°,平均40°.所有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提示腰椎间盘突出.
作者:李军领;翟卷平;陈伟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特比萘芬联合10%浓碘酊外用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2例甲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特比萘芬片250mg口服,每天1次,连服7d后,改为隔日服用1次,指甲真菌感染患者连用7周,趾甲真菌感染患者连用9周;同时加用10%浓碘酊外涂,每天2次,指(趾)甲真菌感染患者连用时间分别为8周和10周.对照组52例给予特比萘芬片250mg口服,每天1次,指甲真菌感染患者连服8周,趾甲真菌感染患者连服10周.结果 治疗组停药时、停药后6个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相当的情况下,治疗组所需药品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特比萘芬联合10%浓碘酊外用治疗甲真菌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节省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文文;王亚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随着中药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对常用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比如云南白药中毒可引起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中药不良反应不仅在于药物本身的毒性,也在于用药不当所造成的损害.
作者:于国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该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为减少门诊退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门诊药房的463张退药单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等.退药品种以抗菌药物多,其中喹诺酮药物居首位.结论 提高医师诊疗水平,加强医患沟通,建立退药制度,减少退药,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廖建新;丘文戈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高危妊娠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观察并记录1150例高危妊娠者(观察组)与500例正常妊娠者(对照组)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发病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发病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妊娠发病率高,临产前要做好高危评分,以便确定分娩方案,做好高危妊娠全程系统管理.
作者:唐凤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子宫不规则出血是妇女常见症状多见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残留、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常规超声不能对以上疾病满意显示,容易误诊、漏诊.笔者将子宫造影联合宫腔镜用于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提高子宫腔疾病诊断率,报道如下.
作者:肖琰;赵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4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150mg,随后以6~30μg·kg-1·min-1维持静脉滴注1~4d;同时口服胺碘酮600mg/d,1周后减为400mg/d,2周可减至200~300mg/d维持.如仍有室性心律失常,加用胺碘酮200mg口服,每天1次,连用15~30d.结果 显效18例占52.9%,有效15例占44.1%,无效1例占2.9%,总有效率为97.1%.其中出现低血压1例,恶心呕吐2例.结论 胺碘酮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少,在防治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列为一线抗心律失常药物.
作者:王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胸腔积液是结核性胸膜炎、晚期肿瘤、多发性浆膜炎等疾病及胸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大量胸水可降低肺容积,使胸腔内压力增高,产生胸闷、气促、呼吸困难、胸痛等临床表现,甚至患者不能平卧,持续端坐或半坐位,使患者异常痛苦.胸腔反复穿刺抽液或闭式引流是常规的治疗方法,但存在较多缺点,如有创操作、出血量多,术后患者疼痛明显、活动受限、不敢用力咳嗽,易并发胸腔内或局部创口感染等,即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又使相应的医护工作量增加,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作者:张立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该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促进甲状腺手术合理用药,节约医疗费用.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2010年9月甲状腺手术患者230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各类手术易引起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病原菌及预防用药选择、围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等,分析其预防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甲状腺手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7.60d,平均住院总费用为14 674.07元,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2430.78元,平均术后用药天数6.63d.结论 该院甲状腺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象较突出,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文海岸;司法启;徐萌;孙惠霞;路安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一个医院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要看护理水平[1],如果护理质量不高,即使医院硬件再好,服务质量也难以提高,因为24h接触患者的是护士,特别是精神科对护士的要求更严,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意外,甚至患者生命的丧失.为此,自1998年起,我院在精神科病房管理中推行了护理质量控制,通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尝试,促进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邢改书;李亚静;张跃兰;尹丽苹;孙风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窦性心动过缓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心动过缓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12周,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患者阵发性房颤、心率等的影响.结果 服用参松养心胶囊12周后患者自觉气短、心悸、乏力等症状减轻,显效39例(78%),有效8例(16%),无效3例(6%),总有效率为94%.治疗后阵发性房颤发生次数为(6.3±2.6)次/周显著少于治疗前(15.8±2.3)次/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静息心率为(59.5±5.7)次/min高于治疗前的(50.3±5.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能明显缓解心动过缓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作者:朱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1世纪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目前我国严重地存在着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现象,虽然抗菌药物对控制、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围术期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1],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也可诱导耐药菌株产生,导致细菌耐药性的日益加重,并在不同地区、国家间的人群之间传播.因此,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工作及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已刻不容缓.
作者:马宏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上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所有肺癌的80%~85%,约2/3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因此化疗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1].
作者:何冰;陈丽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2例接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mg口服,每晚1次.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脂常规、左室射血分数,观察2组患者住院次数、天数与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魏丽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我院是国家二级乙等县级综合医院,是全县医疗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120急救医疗一级受理指挥中心,是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技术指导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技术指导医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军民共建医院.
作者:张珂菁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