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氨基胍、牛蒡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非酶糖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李兴源;刘长山;魏进;王秀军

关键词:细胞凋亡, 糖尿病肾病, 非酶糖化, 氨基胍, 牛蒡, 大鼠
摘要:目的 探讨非酶糖化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以及非酶糖化抑制剂氨基胍和具有非酶糖化抑制作用的牛蒡干预治疗对DN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氨基胍(100mg·kg-1·d-1)治疗组(氨基胍组)、糖尿病牛蒡(150mg·kg-1·d-1)治疗组(牛蒡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3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16周后,处死大鼠,分离肾脏,测定组织非酶糖化,取部分肾脏皮质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治疗16周结束时,糖尿病各组大鼠体质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各组间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氨基胍组和牛蒡组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肾皮质糖化终产物(AGEs)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氨基胍组和牛蒡组AGEs含量低于糖尿病组(P<0.01),氨基胍组和牛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见糖尿病组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氨基胍组和牛蒡组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改变明显减轻.糖尿病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域扩大.结论 非酶糖化抑制剂氨基胍、牛蒡通过抑制非酶糖化、抑制细胞凋亡,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与功能,延缓DN的发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药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8例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28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利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一个医院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要看护理水平[1],如果护理质量不高,即使医院硬件再好,服务质量也难以提高,因为24h接触患者的是护士,特别是精神科对护士的要求更严,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意外,甚至患者生命的丧失.为此,自1998年起,我院在精神科病房管理中推行了护理质量控制,通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尝试,促进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邢改书;李亚静;张跃兰;尹丽苹;孙风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药药浴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药浴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给予中药药浴治疗配合运动疗法,B组20例给予普通运动疗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表(GMFM)对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评.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均升高(P<0.05),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中药药浴康复治疗对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童粗大动力功能的康复疗效具有影响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女性乳腺增生的防治体会

    乳腺增生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乳房不同部位单发或多发生长的肿块.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随着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趋低龄化.目前我院针对其发病病因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有了一些认识和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余文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抗凋亡蛋白Livin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Livin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4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AL组)Livin mRNA的表达水平,其中初治患者16例(初治亚组)、复发患者11例(复发亚组)、完全缓解患者13例(缓解亚组).另选1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标本作正常对照.结果 初治亚组中Livin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缓解后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复发时又再次升高;初治亚组Livin阳性的患者缓解率(14.3%)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77.8%)(P<0.05).Livin mRNA的表达与AL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 Livin基因的过度表达参与了AL的发病,并且是AL复发的高危因素.Livin基因的高表达是判断AL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作者:赵莎莎;崔为发;张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对前列腺癌去雄激素治疗后不良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前列腺癌去雄激素治疗后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去雄激素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对2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循证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可减轻前列腺癌去雄激素治疗后的不良事件,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淑芹;梁天云;高凤蕊;李月莉;弓艳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4矫治技术在替牙期恒中切牙外伤固定中的应用

    替牙期年轻的恒前牙外伤后出现牙松动、移位、脱位,进行早期复位、固定是恢复正常咀嚼功能、保持牙列完整的有效方法.由于替牙期乳牙松动、脱落,恒牙萌出不全的特点,为牙齿的固定带来困难.近年来我科将2×4矫治技术应用在替牙期外伤的固定,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昀;张林红;刘双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骶管注射配合松腰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78例疗效观察

    骶管注射是传统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常用方法,我院在骶管注射下配合松腰术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78例患者,男56例,女22例;年龄18~65岁;病程2个月~10年.临床症状与体征:单侧下肢放射痛62例,麻木感34例,双下肢疼痛6例,马鞍区痛2例,仅有腰痛10例;直腿抬高试验10°~80°,平均40°.所有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提示腰椎间盘突出.

    作者:李军领;翟卷平;陈伟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广西二家医院2135例住院剖宫产原因的探讨

    目的 了解广西二家医院剖宫产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举措.方法 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和大新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6450例产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分娩6450例,剖宫产2135例,剖宫产率为33.10%.剖宫产原因排在前5位的是社会因素占19.58%、胎儿宫内窘迫占15.41%、产程延长占15.27%、脐带绕颈占11.29%、瘢痕子宫占10.44%.结论 加强孕前产前分娩教育,加强围生期保健,严格剖宫产指征可以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肖相云;李氏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氨基胍、牛蒡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非酶糖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酶糖化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以及非酶糖化抑制剂氨基胍和具有非酶糖化抑制作用的牛蒡干预治疗对DN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氨基胍(100mg·kg-1·d-1)治疗组(氨基胍组)、糖尿病牛蒡(150mg·kg-1·d-1)治疗组(牛蒡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3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16周后,处死大鼠,分离肾脏,测定组织非酶糖化,取部分肾脏皮质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治疗16周结束时,糖尿病各组大鼠体质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各组间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氨基胍组和牛蒡组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肾皮质糖化终产物(AGEs)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氨基胍组和牛蒡组AGEs含量低于糖尿病组(P<0.01),氨基胍组和牛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见糖尿病组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氨基胍组和牛蒡组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改变明显减轻.糖尿病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域扩大.结论 非酶糖化抑制剂氨基胍、牛蒡通过抑制非酶糖化、抑制细胞凋亡,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与功能,延缓DN的发展.

    作者:李兴源;刘长山;魏进;王秀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观察

    目的 观察室温(25℃)下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的含量,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6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室温(25℃)下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稳定性良好.

    作者:王群;谢冬梅;林玉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结合组34例和单纯西药组34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中西药结合组的显效率为88.2%高于单纯西药组的61.8%(P<0.01),显效时间为(5.1±2.7)d明显短于单纯西药组的(7.2±2.2)d(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志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特比萘芬联合10%浓碘酊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特比萘芬联合10%浓碘酊外用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2例甲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特比萘芬片250mg口服,每天1次,连服7d后,改为隔日服用1次,指甲真菌感染患者连用7周,趾甲真菌感染患者连用9周;同时加用10%浓碘酊外涂,每天2次,指(趾)甲真菌感染患者连用时间分别为8周和10周.对照组52例给予特比萘芬片250mg口服,每天1次,指甲真菌感染患者连服8周,趾甲真菌感染患者连服10周.结果 治疗组停药时、停药后6个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相当的情况下,治疗组所需药品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特比萘芬联合10%浓碘酊外用治疗甲真菌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节省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文文;王亚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桡动脉穿刺方法的技巧与体会

    血气分析是血液气体的检测手段,动脉血气检测是肺功能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肺通气功能损害的程度,而且是评价换气功能的敏感指标[1].我院尘肺患者年龄偏大,合并症较多,行动大多不便,不能有效配合护士进行采血.为了快速准确采集动脉血,迅速为诊断提供依据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采用1ml注射器进行桡动脉穿刺取血进行化验,效果良好,操作方便,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青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加味牵正散联合平衡针灸佐治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牵正散联合平衡针灸佐治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口服联合平衡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60.4%高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牵正散联合平衡针灸佐治面神经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裕成;徐庶;刘厚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3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4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150mg,随后以6~30μg·kg-1·min-1维持静脉滴注1~4d;同时口服胺碘酮600mg/d,1周后减为400mg/d,2周可减至200~300mg/d维持.如仍有室性心律失常,加用胺碘酮200mg口服,每天1次,连用15~30d.结果 显效18例占52.9%,有效15例占44.1%,无效1例占2.9%,总有效率为97.1%.其中出现低血压1例,恶心呕吐2例.结论 胺碘酮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少,在防治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列为一线抗心律失常药物.

    作者:王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1世纪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目前我国严重地存在着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现象,虽然抗菌药物对控制、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围术期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1],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也可诱导耐药菌株产生,导致细菌耐药性的日益加重,并在不同地区、国家间的人群之间传播.因此,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工作及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已刻不容缓.

    作者:马宏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急性胰腺炎诊治体会

    随阒近年老年胆道疾病的增多,老年急性胰腺炎(AP)发病率亦随之上升.但临床多因老年人感觉迟钝、合阈症较多等容易误诊、误治.

    作者:孙敬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丁咯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50mg口服,每天1次;同时培他司汀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每隔12h注射1次,连用7d;2组患者均治疗14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咯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显著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作次数,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学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8例治疗体会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的一种类型,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时处理,易使胰腺坏死而演变成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很高.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有急性胆道感染,60%是由于结石堵塞,30%为高脂肪饮食、酒精中毒、外伤等,其发病特点及处理均有独特性,手术时机及治疗原则目前尚有争论.本文就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8例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子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