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霞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是剖腹胆囊切除术(OC)的改良术式,我院1998年5月-2007年9月采用MC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患者11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旭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多数出生后即可发现,到青春期逐渐增大引起症状,影响面容美观及躯体功能,女性多于男性[1].笔者采用红外CO2激光治疗血管瘤患者167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家明;陈广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外科常见疾病,是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以青壮年为主,发病率为90%,男性较女性多.主要是劳动强度大、外伤、腰背肌腱松弛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产生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腰骶部活动度大,处于活动的脊柱和骨盆交界处承受的压力大,椎间盘容易发生蜕变及损伤,故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发病率高.
作者:彭金桂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沙利杜胺分别联合第3代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实体癌的疗效.方法 5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应用第3代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沙利杜胺,对照组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化疗期间2组均常规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完成4个化疗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53例患者中完成>4个周期化疗48例,其中治疗组23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CBR为73.9%,对照组为7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低热、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以及血压升高.有5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或沙利杜胺在联合第3代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实体癌时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尚能耐受,沙利杜胺价廉,可替代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作者:刘福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所以老年患者也成为医院病原的主要人群,要求手术治疗的患者也逐渐增加,由于老龄患者病理、生理特点存在许多护理问题,其手术的复杂性、风险性远远高于一般患者.这就要求对其加强手术室护理,以保证手术达到理想效果,确保老年患者手术的安全.笔者将高龄患者149例在手术中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毕翠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胆系静脉造影是将造影剂注入静脉后,经肝脏排泄至胆系内,同时显示胆管及胆囊的检查方法,细心观察与周到的护理是造影成功的关键.1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作者:李爱东;张晓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已成为胆系和胰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手段之一[1].在临床上怀疑有胆、胰系统疾病而超声、实验室或CT扫描等检查未能确诊时,可行ERCP检查,其诊断准确率为92.1%[2],如证实有胆、胰疾病且有内镜治疗适应证者,可同时进行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扩张、放置引流等相应的内镜治疗.我院2008年5月-2009年12月对50例患者行ERCP,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味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主要的合并症之一,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病情复杂,护理难度较大,2010年1~10月通过对46例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马艳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纳米银在预防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穿刺(PICC)穿刺处感染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选择行PICC置管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使用纳米银抗菌敷料覆盖穿刺处,对照组使用常规透明贴换药.结果 观察组总感染率为1.1%高于对照组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银抗菌敷料预防PICC穿刺处感染效果好,是预防PICC置管后穿刺处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对少数民族地区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108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前后以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及生活方式的调查,同时测量教育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较健康教育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较健康教育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后生活习惯改善情况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控制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庆如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医院药房管理应严格把关、科学安排、实效管理,注重软、硬件建设,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使用.中药房管理在一般医院药房管理规范的基础之上,还需要针对中医药学自身的特点,加人一些符合实际的要求和规范,才能将医院中药房切实地管理好,真正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孙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78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2组均予健脾止泻汤口服治疗.观察组另用健脾止泻汤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西药灌肠液保留灌肠,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结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收到显著效果.
作者:滕明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胃肠镜术已成为胃肠息肉不可缺少的常规诊疗方法之一.近年来一种新的借助麻醉和镇静药物实施胃肠息肉治疗的方法即无痛胃肠镜术在临床逐渐推广应用.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应用该技术行胃肠息肉治疗4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青壮年,其特征为腰痛伴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生活、工作和劳动均可造成很大影响.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连松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多见于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使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顺应性降低.呼气时功能残气量明显降低,肺泡易于萎陷,吸气时肺泡难以扩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减少,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作者:朱芸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医学检验是为临床提供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而检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决定着医学检验的质量.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各种自动化、智能化的检验仪器不断涌现,功能越来越多,涉及面越来越广.当前医学检验专业只重视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检验仪器技能的培养.课程及其技能教学现状很难满足社会对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的要求.
作者:申绯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皮疹以群集性小水疱为主,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常伴明显神经痛[1].我院于2003年4月采用微波定向照射来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雪梅;郑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1例.2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肠溶片、川芎嗪注射液、胞磷胆碱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14d后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伊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国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药对预防和治疗疾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中药材价格的不断提高,很多中药材生产商受到利益的驱动,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不仅严重损害中医药的信誉,而且对中药的研究、生产、临床治疗都有很大的影响.中药材市场上伪品有3个来源:常见伪品(即用其他品种冒充)、严重掺伪品及伪制品.笔者现将近1年来在验收中药饮片过程中发现的常见伪品情况及外观识别要点简述如下.
作者:赵五申;井建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0年医院收集到的136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ADR报告中女75例占55.15%,男61例占44.85%;由抗感染药引发的ADR 69例占50.74%居首位,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7.06%,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6例占41.18%,其中较严重的ADR 4例.结论 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ADR监测工作.
作者:王芬;梁桂才;黎石宝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