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耀;叶炳飞;胡黎萍
由于颌骨发育畸形或外伤等原因所致面中1/3颌骨后缩,常伴反异常,不仅影响外貌还可引起咀嚼、言语、颞颌关节紊乱等功能障碍和严重的心理负担,应及时治疗[1~3].我科自1979年12月至1997年12月共完成型截骨250例治疗面中1/3颌骨畸形,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宋九余;陈志洪;王玉琴;胡欣;张晓东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原始神经外胚瘤(PNETs)是一种临床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转移、预后差等特点[1].文献报道常见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或外周肾上腺和交感神经节,而位于口腔颌面部者则未见报道.本文通过6例临床病例的治疗总结,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同时为改善预后提供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明耀;叶炳飞;胡黎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迷走神经体瘤又称迷走神经内球瘤,它与颈动脉体瘤等皆属化学感受器瘤,亦称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现将我科收治1例迷走神经体瘤报告如下:
作者:王非;张宫厚;张海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正颌外科是在70年代我国的科学春天莅临后口腔颌面外科领域里兴起了颅颌外科、正颌外科、显微外科、植体外科中发展较为迅速,成果较为丰硕的一个新颖临床分支专业.它不仅为各类牙颌面畸形患者的矫治提供了手段,而且它的矫治设计原则、手术方法技巧也融入了颌面创伤治疗、肿瘤切除术后颌骨重建以及唇腭裂序列治疗等颌面外科专业的诸多方面.从而推动了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
作者:周正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Breast carcinomas metastatic to the jaws report of five casesMetastases of malignant tumors is uncommonly seen in the oral cavity. Reported frequencies range from 1%[1~4] to 8%[5].
作者:叶惟熊;Monica B. Zieper;Eugene O.Kelley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三维CT在颅颌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口腔颌面部肿瘤可疑侵及颅底患者54例,治疗前行CT检查,用表面阴影成像法进行重建,后与术中所见对照分析,总结其应用的经验及局限性.结果证实有颅底破坏者24例,颅底三维CT能很好地反映口腔颌面部肿瘤是否侵及颅底,已及颅底受侵的细节,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结论颅底三维CT可常规应用于可疑口腔颌面部肿瘤侵入颅底的检查.
作者:范新东;邱蔚六;张国帧;胡非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修复腭裂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患者的正常语音功能,同时必须考虑到手术可能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1].除术前后配以多科的综合序列治疗来预防和减轻腭裂本身和手术的不利影响之外,通过开展不同的外科修复模式或程序,也是有效减轻和避免消极因素,达到治疗目的的有效手段,并且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总结[2],其中不乏成功之典范.现结合本单位之经验,作一归纳与总结,以期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研究兴趣,积极探索提高腭裂整体治疗水平的方法.
作者:石冰;王晴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外伤性的颅、眶骨缺损畸形的治疗牵涉到颅眶外形和颅眶内容物的支持、保护功能的修复.外科医师通常采用自体骨移植或医用人工生物材料进行颅眶骨骼组织解剖连续性的修复以恢复颅眶的正常轮廓.然而自体骨移植临床上面临骨组织吸收坏死、供区损害或塑形困难,以及人工生物材料组织排异反应等问题.方法临床应用由美国FDA机构批准的MEDPOR外科植入体修复颅眶外伤性缺损畸形病例32例.结果术后长随访时间两年,未发现排异反应,效果满意.结论本文介绍了MEDPOR临床应用的手术方法和MEDPOR生物特性及术后效果.
作者:钱云良;范志宏;杨军;许礼根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颅颌面结构三维分析是研究颅颌面生长发育规律的重要手段,同时应用于颅颌面各类先天及后天畸形的定量诊断,手术设计,手术模拟以及术后评价.自1931年Broabent首创头颅定位X线头影测量技术以来,这种孤立地以正或侧位X片作为测量分析的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从单纯手工测量分析发展到计算机辅助分析,从人机交互方式的半自动分析发展到计算机自动分析[11].但随着正颌外科及整复外科手术范围的扩大,尤其是各类三维方向上复杂颅颌面发育及缺损畸形的矫治,常规正位或侧位X片二维分析并不能准确地反映该类畸形的特征,因而不能有效指导临床诊断及手术设计与模拟.因此如何实现颅颌面结构三维立体诊断分析与治疗设计,逐渐成为国内外有关学者关注的一个比较热门课题,尤其是近年来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图像数字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CAD、CAM技术的开发应用,为颅颌面三维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便利条件[16].现就近十多年来颅颌面结构三维分析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魏明贵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涎腺肌上皮癌(myoepithelial carcinoma)又称为恶性肌上皮瘤(malignant myoepithelioma, MME),WHO在1991的肿瘤组织学新分类中将其列为一类独立的肿瘤,是与涎腺肌上皮瘤(benigan myoepithelioma, BME)相对应的涎腺恶性肿瘤[1].以前人们对瘤组织中肌上皮细胞形态变异的认识不足,1988年Singh[2]报道3例,1994年Samir[3]也仅报道了12例.近年来随着病理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对MME和BME的认识逐步深入,有关MME的文献报道愈来愈多.至今为止,专题的文献报道已有近百例.本文将对关于MME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陶谦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由于头颈部良、恶性肿瘤及囊肿等引起的肿块种类繁多,而发生在颈部中线上、下的异位甲状腺,临床上并不常见,如果患者正常位置的甲状腺缺乏,异位甲状腺又是体内唯一有机能的甲状腺组织,误作切除就会引起一系列甚至较严重的后果,必须引起头、颈外科医生足够的重视,本文根据我们收集的临床资料对头颈部异位甲状腺的发生、诊断、治疗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徐兵;唐友盛;冯晔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颈动脉体瘤是化学感受器肿瘤,临床少见.由于肿瘤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围绕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生长,将血管包裹,滋养血管极其丰富;同时又因手术需涉及颅脑血供的颈内动脉及血管吻合后血栓形成等重要问题,因而手术风险较大.我科去年收治一例右颈动脉体瘤患者,经充分准备,成功切除.
作者:刘伟弘;王有俊;杨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断根进入上颌窦是牙和牙槽外科的一种并发症,临床上并不少见.一般采用扩大牙槽窝或尖牙窝开窗后,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的方法来处理,以上方法存在着创伤大、盲目性强、成功率低的缺点.笔者应用鼻腔内窥镜取出6例上颌窦内断根.现将方法及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杨波;朱从月;王从跃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肌上皮癌又称恶性肌上皮瘤,肌上皮瘤属少见肿瘤,约占所有涎腺的1%,而肌上皮癌则属罕见肿癌.发病部位以腮腺为常见,以往文献报告的病例几乎均位于腮腺,王洁等报告的12例中,腮腺7例,腭部3例,颌下腺2例.我科收治的一例舌肌上皮癌,现报告如下.
作者:糜华泰;吴家末;朱明月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口腔上颌窦瘘多见于拔牙术后和上颌骨囊肿术后.用常规手术方法关闭大的瘘口,修复较困难.笔者1994~1998年,利用颊脂垫瓣对11例口腔上颌窦瘘的病人进行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洪瑜;曾金表;黄婉灵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结核常与其它疾病相混淆,误诊率高.自1977年至1996年我科收治病理确诊的颌面颈部淋巴结核58例,其中误诊36例,误诊率62.1%.为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时有效治疗,现就36例颌面颈部淋巴结核误诊病例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侯文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前夕,我们高兴地迎来了我国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张锡泽教授从医执教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1999年9月16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活动.上海市教委主任张伟江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邱蔚六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范关荣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口腔医学院院长张志愿教授,上海铁道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石四箴教授,上海铁道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主任,<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主编周正炎教授,以及口腔医学界知名学者、专家近300余人参加了庆祝活动.
作者:吴正一;郑家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淋巴上皮病是淋巴细胞浸润涎腺,以致腺泡组织被淋巴细胞破坏或代替的一种疾病,好发于腮腺.目前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我科从1977年10月至1995年3月,共收治淋巴上皮病9例,其中2例恶性变.其诊断均为病理证实.9例均行肿块切除术,经随诊效果满意.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王秦;郑葆春;陈力;孟昭业;寿柏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功能性颞下颌关节成形术是本文设计的新颖术式,缘于以往的手术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术后关节功能欠佳,而作的改进术式.方法手术是作下颌骨患侧的升枝部截断,再将病变的髁状突摇摆松动折断,摘下离体进行修整成形后,再予以复位重建关节.此术式可保存部分的残留关节组织结构,便可保留关节特有滑动功能.结果本组施行了5例6侧功能性颞下颌关节成形术,在术后半年以上作随访复查,张口咀嚼等功能都很良好.结论在讨论中对颞下颌关节成形术的手术演变与手术安全进行了分析.对功能性颞下颌关节成形术的手术术式与手术命名作了评价.
作者:周正炎;顾云峰;季振威;史宏男;薛桂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的良性肿瘤,沿着神经干纵轴生长.大部分为实质性,囊性变不多.文献报道,神经鞘瘤实质性占93.1%,囊性占6.9%[1].
作者:王同海;吴惠明;范翠芬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