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沟通在门诊换药过程中的作用

许腊梅

关键词:沟通, 门诊换药室, 应用
摘要:患者来医院换药存在对换药治疗的要求与顾虑,对所患疾病的了解和疑虑,对治疗方法的接受和信心,对并发症或疼痛的情绪反应,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的印象,都需沟通来完成.在换药前、换药中及换药后医护人员根据其年龄、病种、文化程度有针对性地实施沟通,使患者了解伤口愈合的特点,掌握促进伤口愈合的知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使伤口愈合的时间明显缩短;同时也加强了护患关系,拓宽了护理人员的知识面,使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了较大提高[1].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药学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临床药学是研究临床使用药物及其制剂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核心是合理用药,目的是使药物的应用达到合理、有效、安全,而且要低消耗.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抓住当前医改和医院药学转型的机遇,加大临床药学工作力度,本文就既往工作的回顾和现状,探讨临床医学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期引起同行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

    作者:李小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2009年惠州市医院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惠州市不同级别医院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对目前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方法 统计惠州市不同级别医院抗肿瘤药物使用的种类及所需费用,采用用药频度(DDDs)方法,对抗肿瘤药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统计显示惠州市2009年不同级别医院应用抗肿瘤药物6大类共69个品种,DDDs排序前3位的是三甲医院的多柔比星、羟基脲、唑来膦酸;二甲医院的他莫昔芬、来曲唑、顺铂;中医医院的香茹多糖、去甲斑蝥素、康艾.结论 惠州市不同级别医院化疗药物的选择趋向于疗效高、不良作用小、价格便宜的品种,基本符合我国当前药品消耗总趋势.

    作者:肖辛垣;黄伟权;陈丽芳;吴海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长春碱有关物质的含量

    目的 建立硫酸长春碱有关物质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PRODIGY ODS3-C18柱,磷酸溶液-甲醇-乙腈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2nm,流速为1.5ml/min.结果 硫酸长春碱与其降解产物在该色谱条件下能够有效分离.硫酸长春碱在0.07960~0.597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灵敏、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硫酸长春碱中的有关物质.

    作者:邱娟;章娟;伍人暾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5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ACL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患者52例行ACL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关节镜下复位并钢丝固定.结果 52例患者中45例获得随访,X线片示43例患者撕脱骨折均获骨性愈合;1例撕脱粉碎骨折患者未愈需再次行ACL重建;1例陈旧性骨折患者术后1年未愈,重新处理骨折端后,以同样方法固定半年后愈合.43例中32例已经取出内固定钢丝.结论 ACL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关节镜下复位并钢丝固定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动,同时可治疗膝关节腔内的合并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修复术式.

    作者:王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扩张宫口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前直肠应用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性扩张宫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280例早孕妇女在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前3~4h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280例仅行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且术前不用米索前列醇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2组镇痛效果、宫口松弛程度、人工流产时间、出血量、宫缩幅度、追加用药量.结果 研究组宫口松弛总有效率及人工流产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镇痛总有效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追加用药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出血量及宫缩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前直肠应用米索前列醇可较好地起到药物扩张宫口的作用,且缩短人工流产时间,使追加用药量减少,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徐利英;李艳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3个月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晚10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晚10时血糖及HbA1c水平均降低,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改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治疗达标率,同时低血糖风险较低,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立;丁俊卿;宋玉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理想的降压药物应符合的条件包括:降压效果好,不良反应轻;能防止或逆转患者生命重要器官的损害;对血脂、血糖、尿酸的代谢无不良影响,能改善胰岛素的抵抗,不引起低血钾;药物作用时间长(半衰期长).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意用药事项,并要重视非药物治疗.

    作者:李淑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规范化管理在门诊中药饮片调剂室中的应用

    我院中药饮片调剂室从2008年引入了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以患者为核心的服务体系,依据医院总体目标分解任务,承担了调剂室相关的职能,在合理的组织架构下,明确了各岗位职能和角色分工,形成了一套业务流程化的标准体系、定量化的激励机制和自觉为患者服务的部门文化.本文就中药饮片调剂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和实施报道如下.

    作者:赖潇潇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蓝芩口服液中绿原酸和栀子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蓝芩口服液中绿原酸和茵栀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Zorbax XDB-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四氢呋喃(10:90:0.6),流速为1.0ml/min,灵敏度(AUFS)0.01,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结果 绿原酸线性范围为0.0544~1.088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8%(n=5);栀子苷线性范围0.258~2.580μg(r=0.9992),平均回收率为100.3%.结论 该法测定结果准确、稳定性好,可用于蓝芩口服液中绿原酸和栀子苷质量控制的测定.

    作者:丁兆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高频电波刀环切术治疗宫颈疾病1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环切术(LEEP)对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中重度炎症、宫颈息肉的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宫颈病变患者行LEEP治疗后的随访资料.结果 LEEP术后病理级别升高者14例占8.97%(14/156),降级者19例占12.18%(19/156),两者诊断符合率为78.85%(123/156),两者病理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治愈率为94.29%,残留率为3.85%,复发率为2.56%.结论 LEEP术是治疗宫颈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冯晓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泪道激光联合逆行插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

    2008年10月我科采用泪道激光联合逆行插管术治疗38例42眼泪道阻塞患者,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病例选择:选取上段泪道阻塞(泪总管以上);无炎症表现;冲洗针头不能深入达泪囊者.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38例42眼,男9例9眼,女29例33眼;年龄19~69岁;病程2个月~8年;单眼34例,双眼4例.泪点闭塞合并泪小管阻塞8眼,上泪小管阻塞2眼,下泪小管阻塞20眼,下泪小管阻塞合并泪总管阻塞12眼.其中25例有泪道探通治疗史,13例有KTP-Nd:YAG激光治疗史.

    作者:李杜军;苏继勇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推拿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推拿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 将38例膝关节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膝关节OA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长春;王强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扶他林软膏预防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扶他林软膏预防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静脉输注甘露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输注甘露醇前80min、60min、40min采用扶他林软膏涂抹留置针近心端皮肤,涂抹范围按照血管走形方向成长条状(15cm×5cm);对照组皮肤不做任何处理.比较各组间静脉炎分级情况、红斑发生率、条索状改变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试验Ⅰ、Ⅱ组静脉炎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Ⅱ组红斑发生率分别为10.0%(4/40)、12.5%(5/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Ⅰ、Ⅱ组有条索状改变发生率分别为5.0%(2/40)和7.5%(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Ⅰ、Ⅱ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Ⅲ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他林软膏有预防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效果显著,其操作简单方便,但需提前60min预先行皮肤涂抹.

    作者:于俊敏;张维;刘传圣;刘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社区医院住院老年患者抑郁症状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医院住院老年患者产生抑郁的原因.方法 对110例住院老年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组住院老年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0.9%(45/110).在抑郁症状影响因素中,抑郁发生率比较有差异的项目为性别、家庭平均经济收入、家庭关系、文化程度、婚姻、现患病种(P<0.05).结论 对医院住院老年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的常规筛查是必要的,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抑郁症提供依据.

    作者:杨廷旭;刘玉凤;许守红;李晓英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从证论治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从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380例,根据临床症候进行辨证论治,并观察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3个月治疗后总有效350例,总有效率为92.1%.结论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经积极的辨证施治,可调整机体阴阳失衡,恢复内环境紊乱;治疗过程中应谨守病机,从证论治,促进患者月经周期的恢复.

    作者:邵志英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异丙托品联合定喘汤辅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硫酸沙丁胺醇(万托林)、异丙托品联合定喘汤辅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均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万托林、异丙托品雾化吸入联合定喘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万托林、异丙托品雾化吸入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及咳嗽、喘息、紫绀、啰音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喘息、紫绀及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万托林、异丙托品雾化吸入联合定喘汤可明显改善慢性支气管炎的咳、痰、喘症状,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从而起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良好作用.

    作者:朱宏勋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酮咯酸氨丁三醇肌内注射辅治肾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肌内注射解除肾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肾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患者在肌内注射山莨菪碱的同时,治疗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60mg肌内注射,对照组给予哌替啶100mg肌内注射.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3%高于对照组的5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肌内注射是一种快速、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小的解除肾绞痛的方法.

    作者:田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颈椎病的自我预防与保健

    颈椎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人居多,但随着现代科技电脑办公的进步,颈部长时间置于一个姿势,导致颈椎生理弧度丧失,椎管容积缩小,脊髓血管、神经受累,促使颈椎病发生,并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成为一种常见的职业病.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心房颤动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阿替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房内径、LVEF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景生;张红飞;黄宇;李冬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替罗非班在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住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3例和对照组60例.比较2组介入治疗情况、短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和安全性.结果 替罗非班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2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出血及血小板减少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短期MACE的发生率为1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作者:龚俊荣;陈群;蔡薇;吕克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