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腊梅
目的 了解医院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应用特点及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05-2009年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降糖药物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其中α-糖苷酶抑制剂占了将近一半.5年间全部降糖药中销售金额稳居前两位的是伏格列波糖和阿卡波糖,而DDDs稳居前2位的则是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结论 该院降糖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梅;刘保良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因素.方法 将900例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患者随机分为9组,每组100例.即药物不同浓度组:0.2mg加100ml液体组、0.2mg加150ml液体组、0.2mg加200ml液体组;液体不同温度组:35℃组、30℃组、20℃组;不同滴速组:51~60滴/min组、41~50滴/min组、31~40滴/min组.并将每项因素带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与静脉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左氧氟沙星0.2mg加100ml液体、51~60滴/min、20℃的液体与静脉炎的发生呈正相关,上述3种情况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易引发静脉炎的发生.结论 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时注意药物浓度、滴速和液体的温度,可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杨旭权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孕妇24h内阴道失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重要的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指出[1],全球25%孕产妇死于产后出血.我国2000年死亡孕产妇中,产科出血占50%[2].了解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能为其积极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有效方法.本文对我院2009年住院的产后出血患者27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永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一种可治疗但不能治愈的终身性疾病.我科曾收治数例糖尿病患者,除给予正确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外,还针对患者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及时作好心理准备,使其身心愉快,配合治疗.
作者:范林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我科2001年1月-2010年6月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312例,其中合并自发性腹膜炎72例,严重影响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结合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王全智;高春耕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二乙胺(扶他林)乳胶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例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一组和二组,每组16例.一组局部外用扶他林乳胶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二组单独使用甲氨蝶呤,疗程均为6周.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周后,一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二组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局部外用扶他林乳胶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作者:田静;孙丽梅;盛宇;刘静;刘会彬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理想的降压药物应符合的条件包括:降压效果好,不良反应轻;能防止或逆转患者生命重要器官的损害;对血脂、血糖、尿酸的代谢无不良影响,能改善胰岛素的抵抗,不引起低血钾;药物作用时间长(半衰期长).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意用药事项,并要重视非药物治疗.
作者:李淑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简称妊高征,是孕产妇常见并发症,是孕产妇、胎儿、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居孕产妇死亡的第二位,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健康[1].妊高征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小动脉痉挛,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胸闷等先兆子痫自觉症状,甚至可发生抽搐致子痫,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为了能够提高对妊高征产妇的临床护理,笔者对98例妊高征产妇的护理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ACL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患者52例行ACL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关节镜下复位并钢丝固定.结果 52例患者中45例获得随访,X线片示43例患者撕脱骨折均获骨性愈合;1例撕脱粉碎骨折患者未愈需再次行ACL重建;1例陈旧性骨折患者术后1年未愈,重新处理骨折端后,以同样方法固定半年后愈合.43例中32例已经取出内固定钢丝.结论 ACL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关节镜下复位并钢丝固定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动,同时可治疗膝关节腔内的合并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修复术式.
作者:王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该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状况.方法 随机抽查2010年该院儿科门诊处方696张.按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线使用状况及不合理使用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46%(386/696),其中治疗用药占86.01%(332/386),预防用药占13.99%(54/386).一线用药占53.89%(208/386),二线用药占46.11%(178/386),无三线用药和一线+二线用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6.75%(47/696),依次为用药指征不明确、给药途径不合理、疗程不合理、给药次数不合理.结论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二线用药、预防用药和指征不明确用药较高,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指导与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患者,男,38岁.体检:血清总胆固醇8.48mmol/L,三酰甘油3.35mmol/L,低密度脂蛋白4.30mmol/L,高密度脂蛋白0.45mmol/L.诊断为高脂血症.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每晚1次,每次20mg.用药第4天患者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第6天晨起后头痛加重,并出现腰腿肌肉酸痛、僵硬,双膝关节疼痛,下蹲后站起困难.入院时查体:体温36.5℃,血压110/70mm Hg(1mm Hg=0.133kPa),心率72次/min.查血清肌酸激酶(CK)3752U/L(男性正常值为25~200U/L).诊断为辛伐他汀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立即停药,给予大量补液,并静脉滴注甘露醇和呋塞米以利尿并快速清除肾中的肌血球素,避免加重肾脏损害;给予前列地尔20mg,静脉滴注,改善肾脏血液循环;静脉滴注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保护肝脏;口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经上述治疗2d后,患者头痛消失,腰腿痛有所减轻.4d后腰腿痛消失,可站立行走,复查CK降至369U/L,患者病情好转出院.20d后复查CK 68U/L
作者:张志辉;时新超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近年来重症海洛因中毒已逐渐成为急危重症的常见原因[1],我院2008-2010年收治重症海洛因中毒11例,占中毒昏迷就诊人数的27.6%.海洛因中毒引起的呼吸、心血管抑制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由于各脏器、系统的严重病变均可表现为昏迷,故病因复杂隐匿,临床上极易误诊,我院首诊误诊8例,误诊率高达72%.本文就误诊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牧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健康干预对哮喘患者吸入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长期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1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方法,干预组80例采用定期举办讲座、咨询及定期随访等健康干预措施,并均于1年后随访,比较2组吸入激素治疗依从性及哮喘复发率.结果 干预组治疗依从率为62.5%高于对照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哮喘复发率为35.0%低于对照组为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哮喘患者进行健康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其吸入激素治疗的依存性,减少复发,保持病情相对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罗玉霞;石菊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近年来,由于小儿不合理用药导致的各种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成直线上升趋势,小儿用药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每年全球约有上千万小儿死亡,其中2/3死亡与用药不当有关.我国现有<14周岁的小儿约4亿,而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小儿因不合理应用药物而致聋及其他ADR.由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小儿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因此要尽可能地避免药物ADR,务必使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王慧;朱发绪;周进科;熊祖明;司海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心房颤动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阿替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房内径、LVEF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景生;张红飞;黄宇;李冬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自拟涤毒活血定坤汤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2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6例和治疗组120例.对照组给予自拟涤毒活血定坤汤口服,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仪照射,每次20~30min,每天1次,10~14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涤毒活血定坤汤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彩霞;贾桂蕾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社区医院住院老年患者产生抑郁的原因.方法 对110例住院老年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组住院老年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0.9%(45/110).在抑郁症状影响因素中,抑郁发生率比较有差异的项目为性别、家庭平均经济收入、家庭关系、文化程度、婚姻、现患病种(P<0.05).结论 对医院住院老年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的常规筛查是必要的,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抑郁症提供依据.
作者:杨廷旭;刘玉凤;许守红;李晓英 刊期: 2011年第19期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寿命也在提高.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年龄相关的各种眼病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具备良好的视觉功能,可使中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1].因此在门诊眼科的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眼疾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顾风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支气管哮喘患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2006年GINA方案中的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400mg口服,每天1次,连用60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均未影响治疗.结论 匹多莫德能够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宗良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对人工流产术及其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复合泊酚组(B组,布托啡诺1mg+丙泊酚2mg/kg)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2mg/kg+生理盐水1ml).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停药后10min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以及麻醉效果、眩晕和术毕30min腹痛VAS评分.结果 2组患者麻醉后5min的DBP、SBP均低于麻醉前(P<0.05),停药后10min均恢复至术前水平;B组丙泊酚用量为(126.8±13.7)mg少于P组的(164.3±26.4)mg(P<0.05),术中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P组(P<0.05),术毕30min时疼痛VAS评分为(2.7±1.4)分低于P组的(6.4±2.1)分(P<0.05).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可靠,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术麻醉方法.
作者:解翔彬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