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0年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分析

张春丽

关键词:儿科, 门诊, 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 了解该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状况.方法 随机抽查2010年该院儿科门诊处方696张.按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线使用状况及不合理使用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46%(386/696),其中治疗用药占86.01%(332/386),预防用药占13.99%(54/386).一线用药占53.89%(208/386),二线用药占46.11%(178/386),无三线用药和一线+二线用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6.75%(47/696),依次为用药指征不明确、给药途径不合理、疗程不合理、给药次数不合理.结论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二线用药、预防用药和指征不明确用药较高,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指导与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二乙胺(扶他林)乳胶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例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一组和二组,每组16例.一组局部外用扶他林乳胶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二组单独使用甲氨蝶呤,疗程均为6周.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周后,一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二组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局部外用扶他林乳胶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作者:田静;孙丽梅;盛宇;刘静;刘会彬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53例临床治疗体会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以鼓室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中耳疾病,儿童多见.大约80%儿童都患过分泌性中耳炎,多数在6个月~4岁时发病,常引起小儿听力下降、语言发育迟缓及增加中耳炎急性发作的危险.因此积极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现对2007年5月-2010年3月所治疗的53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韦懿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门诊眼科护理体会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寿命也在提高.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年龄相关的各种眼病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具备良好的视觉功能,可使中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1].因此在门诊眼科的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眼疾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顾风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推拿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推拿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 将38例膝关节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膝关节OA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长春;王强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蓝芩口服液中绿原酸和栀子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蓝芩口服液中绿原酸和茵栀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Zorbax XDB-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四氢呋喃(10:90:0.6),流速为1.0ml/min,灵敏度(AUFS)0.01,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结果 绿原酸线性范围为0.0544~1.088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8%(n=5);栀子苷线性范围0.258~2.580μg(r=0.9992),平均回收率为100.3%.结论 该法测定结果准确、稳定性好,可用于蓝芩口服液中绿原酸和栀子苷质量控制的测定.

    作者:丁兆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小儿安全合理用药探讨

    近年来,由于小儿不合理用药导致的各种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成直线上升趋势,小儿用药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每年全球约有上千万小儿死亡,其中2/3死亡与用药不当有关.我国现有<14周岁的小儿约4亿,而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小儿因不合理应用药物而致聋及其他ADR.由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小儿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因此要尽可能地避免药物ADR,务必使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王慧;朱发绪;周进科;熊祖明;司海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高龄初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龄初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高龄初产妇85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同龄经产妇8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剖宫产的新生儿窒息率为6.67%(3/45)高于阴道产的5.00%(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为5.88%(5/85)高于对照组的5.62%(5/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为52.94%(45/89)高于对照组的49.44%(4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初产妇选择阴道分娩不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龄初产不能成为剖宫产的惟一指征.

    作者:李庆梅;肖相云;李氏天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婴幼儿用药安全性分析

    婴幼儿是指从28d~3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用药并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第一是细胞膜通透性的不同;第二是蛋白结合力的改变;第三是体液分布的差异.且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其肾有效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肾小管分泌、尿浓缩、钠离子交换和酸碱平衡功能也差,年龄愈小愈不完善[1].所以出现与成人不同的各种药物反应.因此对婴幼儿患者除要求及时正确处理、熟悉一般用药规律外,还必须掌握小儿用药特点.笔者对一些常用药与婴幼儿的关系分析如下.

    作者:魏令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单纯超滤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单纯超滤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单纯超滤治疗,治疗前后比较患者一般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20例患者共超滤95例次,透析后尿量、体质量、LVEF值较治疗前好转(P<0.05或P<0.01).发生低血压6例次,恶心呕吐4例次,出现2例次心绞痛和急性肺水肿,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单纯超滤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有效方法,但需结合具体病情调节,以预防低血压、心绞痛、急性肺水肿等的发生.

    作者:宋丽华;王双建;吴风青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异丙托品联合定喘汤辅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硫酸沙丁胺醇(万托林)、异丙托品联合定喘汤辅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均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万托林、异丙托品雾化吸入联合定喘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万托林、异丙托品雾化吸入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及咳嗽、喘息、紫绀、啰音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喘息、紫绀及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万托林、异丙托品雾化吸入联合定喘汤可明显改善慢性支气管炎的咳、痰、喘症状,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从而起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良好作用.

    作者:朱宏勋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儿童是指自出生后至14岁的年龄阶段,分为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儿童期3个生理阶段.儿童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各组织器官处于不断发育成熟阶段,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不健全,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侵袭的防御能力较差,易罹患疾病,同时儿童的药物代谢酶分泌不足或缺少,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清除能力差,且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与成人相比有明显差别,极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小儿用药较之成人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

    作者:李利香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心内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心内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 对心内科600例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出600份问卷调查表,回收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84份,问卷有效率为97.3%.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0%,其中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36~3.97,得分高的是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态度,得分低的是基础护理.结论 护理人员应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要,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沟通交流,满足其对知识的需求,不断提高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李贞田;雷显琼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脑出血微创术后预见性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脑神经科常见的急重症,其病死率高达40%~60%.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其发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病死率占脑卒中首位,且大部伤患者死于并发症[1].我院2006年1月-2011年2月对行微创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26例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淑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从证论治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从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380例,根据临床症候进行辨证论治,并观察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3个月治疗后总有效350例,总有效率为92.1%.结论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经积极的辨证施治,可调整机体阴阳失衡,恢复内环境紊乱;治疗过程中应谨守病机,从证论治,促进患者月经周期的恢复.

    作者:邵志英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甲状腺炎的分型与诊疗

    甲状腺是人体大的内分泌腺体,它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对促进细胞分化、维持代谢平衡起重要作用.甲状腺血流丰富,有很多淋巴引流;甲状腺内含高浓度的碘,而碘剂是高强度氧化剂,能杀灭细菌,故而不容易感染;甲状腺有较多分隔,因而感染不易大规模扩散[1].临床上将甲状腺炎分为6型: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慢性甲状腺炎,木样甲状腺炎,疼痛性慢性甲状腺炎.现对其诊疗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陆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关节镜在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中的应用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发生于关节滑囊、腱鞘的滑膜增生、伴有色素沉着的疾病,以滑膜高度增生、绒毛及结节形成和棕色含铁血黄素沉着为其特点.其病因不明,有学者认为是类脂质代谢引起,也有学者认为是滑膜增生和毛细血管高度扩张所致.现在一般认为是介于炎性和良性肿瘤之间的病变[1].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其次是关节镜,MRI对其诊断也有帮助.现统计2006-2010年我院对经病理证实的膝关节PVNS患者10例经关节镜手术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德举;王远清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对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阴道分娩,对照组采用常规阴道分娩方式.观察2组第二产程时间、宫口开全开始使用腹压至胎头拨露时间、胎头拨露至胎儿娩出时间和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使用腹压至胎头拨露时间、胎头拨露至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会阴裂伤、侧切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在减少了阴道分娩产妇的体力消耗,有利于产后的体力恢复,有利于母婴健康.

    作者:唐凤琼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麝香保心丸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血浆内皮素-1、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再通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药物及溶栓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及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4周后采用防免法、胶乳凝集法分别测定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浆ET-1及hs-CRP水平,同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2组治疗后ET-1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治疗组LVEF水平为(63±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明显改善AMI溶栓再通患者的预后,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性损伤及改善心功能.

    作者:张秀英;弓文秀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丹参注射液联合尿激酶辅治脑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尿激酶辅治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脑血栓形成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患者均给予脱水控制颅内压、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控制血压血糖、给予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应用14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0.5万U/k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30min内滴注完毕,连续应用14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尿激酶能够显著改善脑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来云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军校卫生士官学员蠕形螨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军校卫生士官学员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 对该院256人卫生士官男学员采用透明胶纸粘贴进行蠕形螨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检测出蠕形螨阳性62人,其感染率为24.2%,感染部位以额、鼻尖为多,鼻翼、颏部和面颊感染率次之.仅1个部位感染者占19.5%、2个部位感染者占3.9%、3个部位感染者占0.8%.62人感染者中,轻度感染占100.0%(62/62),未检出中、重度感染.本组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率为32.3%(20/62)、皮脂蠕形螨感染率为58.1%(36/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兵种学员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南方学员蠕动形螨阳性率为17.1%低于北方学员的26.9%(P<0.05).有面部疾患学员的蠕动形螨阳性率为53.1%高于正常学员的14.6%(P<0.05).结论 该院士官学员蠕形螨感染率比以往有所下降,但还应学员中进行广泛的卫生宣教,尽量避免与带虫者或患者密切接触,不断改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状况,从而减少蠕形螨的传播.

    作者:杨新华;邓淑凤;王沛;冯俊贤;傅占江;王红;赵美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