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用药安全性分析

魏令敏

关键词:婴幼儿, 用药安全性, 分析
摘要:婴幼儿是指从28d~3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用药并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第一是细胞膜通透性的不同;第二是蛋白结合力的改变;第三是体液分布的差异.且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其肾有效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肾小管分泌、尿浓缩、钠离子交换和酸碱平衡功能也差,年龄愈小愈不完善[1].所以出现与成人不同的各种药物反应.因此对婴幼儿患者除要求及时正确处理、熟悉一般用药规律外,还必须掌握小儿用药特点.笔者对一些常用药与婴幼儿的关系分析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地尔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辅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辅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DPN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钴胺.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快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及SCV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能有效治疗DPN,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波;黄宇;李冬华;陈景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前后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42例扁桃体摘除术后患儿给予护理措施.观察其效果.结果 术后患儿手术创口愈合良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且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结论 加强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前后的护理,有利于患儿术后尽快康复,有效预防并发症,确保手术效果.

    作者:揭桂莲;杨庆云;练茹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高龄初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龄初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高龄初产妇85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同龄经产妇8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剖宫产的新生儿窒息率为6.67%(3/45)高于阴道产的5.00%(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为5.88%(5/85)高于对照组的5.62%(5/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为52.94%(45/89)高于对照组的49.44%(4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初产妇选择阴道分娩不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龄初产不能成为剖宫产的惟一指征.

    作者:李庆梅;肖相云;李氏天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及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Color RT-3DE)将超距阵探头、高通道的数据处理系统和三维空间定位系统等3种先进技术融为一体,是超声心动图成像技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可根据临床需要,在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及任意平面上进行任意切割旋转,得到所需心脏结构和血流的立体图像,更加真实精确地反映了心脏立体空间结构及血流起源、方向和立体空间分布,提高了检测细微结构和低速异常血流的敏感性和分辨力,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4].本文就Color RT-3DE在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中在临床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作者:杨磊;管琰;陈勇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高原地区胆结石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胆结石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350例胆结石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种族及发病时间进行统计,探讨其与发病率的关系.结果 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46~65岁发病率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发病率高于干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9月发病率高,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结石发病率与性别、年龄、职业及发病时间有关.

    作者:杨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辛伐他丁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患者,男,38岁.体检:血清总胆固醇8.48mmol/L,三酰甘油3.35mmol/L,低密度脂蛋白4.30mmol/L,高密度脂蛋白0.45mmol/L.诊断为高脂血症.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每晚1次,每次20mg.用药第4天患者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第6天晨起后头痛加重,并出现腰腿肌肉酸痛、僵硬,双膝关节疼痛,下蹲后站起困难.入院时查体:体温36.5℃,血压110/70mm Hg(1mm Hg=0.133kPa),心率72次/min.查血清肌酸激酶(CK)3752U/L(男性正常值为25~200U/L).诊断为辛伐他汀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立即停药,给予大量补液,并静脉滴注甘露醇和呋塞米以利尿并快速清除肾中的肌血球素,避免加重肾脏损害;给予前列地尔20mg,静脉滴注,改善肾脏血液循环;静脉滴注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保护肝脏;口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经上述治疗2d后,患者头痛消失,腰腿痛有所减轻.4d后腰腿痛消失,可站立行走,复查CK降至369U/L,患者病情好转出院.20d后复查CK 68U/L

    作者:张志辉;时新超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规范化管理在门诊中药饮片调剂室中的应用

    我院中药饮片调剂室从2008年引入了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以患者为核心的服务体系,依据医院总体目标分解任务,承担了调剂室相关的职能,在合理的组织架构下,明确了各岗位职能和角色分工,形成了一套业务流程化的标准体系、定量化的激励机制和自觉为患者服务的部门文化.本文就中药饮片调剂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和实施报道如下.

    作者:赖潇潇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颅咽管瘤2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颅咽管瘤2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是切除第三脑窒内颅咽管瘤的佳入路,术野暴露范围大,提高了全切率的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阮庆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对人工流产术及其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复合泊酚组(B组,布托啡诺1mg+丙泊酚2mg/kg)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2mg/kg+生理盐水1ml).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停药后10min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以及麻醉效果、眩晕和术毕30min腹痛VAS评分.结果 2组患者麻醉后5min的DBP、SBP均低于麻醉前(P<0.05),停药后10min均恢复至术前水平;B组丙泊酚用量为(126.8±13.7)mg少于P组的(164.3±26.4)mg(P<0.05),术中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P组(P<0.05),术毕30min时疼痛VAS评分为(2.7±1.4)分低于P组的(6.4±2.1)分(P<0.05).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可靠,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术麻醉方法.

    作者:解翔彬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扩张宫口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前直肠应用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性扩张宫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280例早孕妇女在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前3~4h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280例仅行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且术前不用米索前列醇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2组镇痛效果、宫口松弛程度、人工流产时间、出血量、宫缩幅度、追加用药量.结果 研究组宫口松弛总有效率及人工流产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镇痛总有效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追加用药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出血量及宫缩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前直肠应用米索前列醇可较好地起到药物扩张宫口的作用,且缩短人工流产时间,使追加用药量减少,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徐利英;李艳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扶他林软膏预防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扶他林软膏预防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静脉输注甘露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输注甘露醇前80min、60min、40min采用扶他林软膏涂抹留置针近心端皮肤,涂抹范围按照血管走形方向成长条状(15cm×5cm);对照组皮肤不做任何处理.比较各组间静脉炎分级情况、红斑发生率、条索状改变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试验Ⅰ、Ⅱ组静脉炎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Ⅱ组红斑发生率分别为10.0%(4/40)、12.5%(5/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Ⅰ、Ⅱ组有条索状改变发生率分别为5.0%(2/40)和7.5%(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Ⅰ、Ⅱ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Ⅲ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他林软膏有预防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效果显著,其操作简单方便,但需提前60min预先行皮肤涂抹.

    作者:于俊敏;张维;刘传圣;刘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甲状腺炎的分型与诊疗

    甲状腺是人体大的内分泌腺体,它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对促进细胞分化、维持代谢平衡起重要作用.甲状腺血流丰富,有很多淋巴引流;甲状腺内含高浓度的碘,而碘剂是高强度氧化剂,能杀灭细菌,故而不容易感染;甲状腺有较多分隔,因而感染不易大规模扩散[1].临床上将甲状腺炎分为6型: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慢性甲状腺炎,木样甲状腺炎,疼痛性慢性甲状腺炎.现对其诊疗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陆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我院住院药房部分品种帐物不符原因分析及对策

    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尽量减少差错发生,防止发生事故,药房需要优质服务.笔者对我院住院药房盘点部分品种帐物不符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徐山;曹方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高血压脑出血300例治疗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自发出现的脑实质内出血,占自发性脑内出血的60%.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高达30%,所以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愈显重要.现将我科2005-2009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30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马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护理体会

    门静脉高压是由不同因素引起的门静脉血流受阻而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致命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高达63%[1].门静脉高压症病程长,迁延反复,预后差,因此做好围术期护理至关重要.现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5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卿秀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婴幼儿用药安全性分析

    婴幼儿是指从28d~3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用药并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第一是细胞膜通透性的不同;第二是蛋白结合力的改变;第三是体液分布的差异.且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其肾有效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肾小管分泌、尿浓缩、钠离子交换和酸碱平衡功能也差,年龄愈小愈不完善[1].所以出现与成人不同的各种药物反应.因此对婴幼儿患者除要求及时正确处理、熟悉一般用药规律外,还必须掌握小儿用药特点.笔者对一些常用药与婴幼儿的关系分析如下.

    作者:魏令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膀胱损伤21例诊治体会

    膀胱损伤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多因外伤所致.近年来,医源性膀胱损伤有增多趋势,在及时救治的同时需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可作进一步治疗.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月收治膀胱破裂患者2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晓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开腹手术与药物非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开腹手术与药物非手术治疗异位妊娠(EP)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EP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药物非手术治疗.比较2组输卵管畅通率、EP复发率、宫内妊娠成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输卵管畅通率、异位妊娠复发率、宫内妊娠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非手术治疗EP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小清;李红;潘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是科学指导实践的方法,又称实证护理,是近年来护理学科发展起来的一种提高护理实践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方法[1].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它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它的临床表现为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乏、食欲缺乏、精力减退、主动性差、不配合康复治疗等[2].笔者将循证护理应用到PSD患者的护理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凤荣;王军生;杨晓飞;纪裕伟;戚光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睾丸切除联合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P)、睾丸切除术联合持续性雄激素阻断(CAD)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中晚期PCa患者行TUPKP同时行双侧睾丸切除去势结合CAD治疗.观察治疗12个月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大尿流率(MFR)、残余尿量(RV)、前列腺体积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12个月所有患者IPSS、QOL评分减少,PSA、RV水平及前列腺体积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MFR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PKP、睾丸切除联合CAD治疗中晚期PCa的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军成;朱震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