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部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探讨

刘伟涛

关键词:外科皮瓣, 拇指, 软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修复手部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拇指软组织缺损并伴骨外露患者采用局部皮瓣进行手术修复.结果 术后3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为3.5cm×2.5cm~5.5cm×3.5cm,皮瓣平均蒂长7cm.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例皮瓣外观、血运、质地、色泽、弹性较好,无需二期修整.皮瓣供受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拇指桡背侧动脉皮瓣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无需牺牲上肢主要动脉,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是修复手背及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之一.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遵医嘱用药状况,分析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肌内注射干扰素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78例住院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干扰素治疗依从性越来越好(P<0.01).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是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停药、好转而停药、不知道停药指征等.结论 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变其不正确的治疗观念,不断提高患者的依从行为.

    作者:柴跃峰;贾丽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节育器异位临床分析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生育期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之一,生育期妇女容易发生节育器异位和移位,常可导致阴道异常出血、疼痛、白带增多等不良反应及感染、嵌顿、穿孔等并发症[1].因此,节育器放置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节育器异位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现将报道如下.

    作者:李会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临床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分析及预防

    人力资源紧张、压力大、工作量繁重等导致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其中职业性腰背痛就是护士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本文对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探讨如下.1 腰背痛的诊断标准在<骨科手册>中腰背痛的诊断标准为:(1)腰部酸痛或胀痛,休息时减轻,劳累时加重,适当活动和改变体位后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2)睡眠时用小枕垫于腰部能减轻症状.常觉弯腰工作困难,弯腰稍久即加重.(3)患者腰部外形多无异常,也无腰肌痉挛及压痛.有时用拳叩击腰部反觉舒适.(4)X线检查多无异常.

    作者:张春燕;于桂兰;高慧彩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时机.方法 将急性胆囊炎患者116例随机分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27例.其中观察组在患者发病72h内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为发病72h后行手术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胆道损伤、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要根据患者情况,尽早实施手术治疗,能够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以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李明月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老年患者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在逐步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人类社会逐渐趋向老龄化.随着年龄增加,机体衰老日趋明显,健康状况日趋下降,老年人患各种疾病逐渐增多.老年人患病率高,病情变化快,预后差[1].如何在了解老年患者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做好心理护理及临床护理,使患者在佳状态下接受医疗保健和治疗,是护理工作者应不断探讨的课题.现将笔者多年护理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曾丽;秦红春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蒙脱石散、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蒙脱石散、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82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蒙脱石散加双岐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过程中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蒙脱石散、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少姬;关云龙;梁文旭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真菌性角膜炎80例病因分类及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8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分别从病因、临床分型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病因以及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后,80例患者中治愈35例(43 8%),好转42例(52.5%),无效3例(3.8%),总有效率为96.2%.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根据病因和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徐春霞;马光远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硝苯地平缓释片(SR)与硝苯地平控释片(GITS)治疗高血压病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7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GITS组和SR组各85例.SR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口服,每天2次;GITS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口服,每天1次.治疗后观察2组血压、谷/峰(T/P)值、血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SBP、平均DB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ITS组的T/P值大于SR组(P<0.05).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的降压效果优于缓释片.对于高血压患者,医师应具体了解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基本情况,以确定合理的管理方案.

    作者:廖琦;赖成毅;沈郭成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剖腹产术后微波治疗对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

    我院应用微波治疗仪选择剖腹产术后患者100例进行伤口表面照射,在照射期间患者反应良好,主动要求照射,普遍感觉伤口周围温热、止痛,临床观察具有消炎、消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伤口愈合的功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剖腹产术后患者100例采用微波照射,对照组照射功率为20~40W.方法 :患者或医师持微波机探头在包扎伤口上,来回移动,以患者感觉温热为宜,每次照射20min,每天1次,4~7次为1个疗程,多数病例在术后8h开始照射,至拆线日治疗约4~7次.

    作者:罗桂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介入治疗胆胰疾病的护理体会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通过内镜活检孔道将导管自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插入,并经该导管逆行注入造影剂,使胆管及胰管在X线下显影的技术.1968年首先通过十二指肠镜成功地进行了乳头插管,并随着内镜的改进、插管技术及造影成功率的提高,对胆胰疾病及十二指肠疾病的正确诊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ERCP的基础上已形成了一系列内镜下介入治疗技术.如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取石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胰胆管狭窄扩张及金属支架置入术等,已经成为胆道、胰腺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之一,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与传统的外科手术方式相比,内镜治疗痛苦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可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便于护理,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本文收集我科2008-2010年行ERCP术患者80例,从术前、术中及术后三方面探讨ERCP及其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桑翠玲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卡托普利与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影响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卡托普利和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β-受体阻断剂、洋地黄、利尿剂等基础治疗,卡托普利组另给予卡托普利治疗;缬沙坦治疗组另给予缬沙坦治疗.治疗前后监测一般生化常规及UACR、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UACR、血BUN及Cr水平均降低(P<0.05);且卡托普利组治疗后血Cr水平为(58.76±13.28)μmol/L高于缬沙坦组的(47.46±17 29)μmol/L(P<0.05).结论 卡托普利及缬沙坦均可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UACR,可能是其改善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冉群钗;夏碧桦;韩敏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及其对策.方法 对心血管内科72例发生风险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药品设备因素、患者和家属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结论 针对相应的风险提出对策,帮助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提高风险意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阮杏菲;钟华;邓建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调配处方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探讨

    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对患者的重要窗口之一,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由发药差错等原因引起的医患纠纷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错误的药品调配可使医师的诊疗措施前功尽弃,严重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防范发药差错不但要求医院药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同时也要求不断提升药房服务技术水平,改进服务流程,大限度地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1].

    作者:赖世兴;王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耻骨上小切口子宫全切术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耻骨上小切口子宫全切术的效果.方法 将择期行子宫全切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60例.麻醉后比较2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大感觉神经阻滞平面、大神经阻滞时间、大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及运动神经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效果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3.3%低于Ⅱ组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75%罗哌卡因较0.75%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更适用于耻骨上小切口子宫全切术,麻醉效果完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刘瑗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将91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ADV)10mg口服,每天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LAM)100mg口服,每天1次.1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3、6、12个月后HBV DNA及HBeAg阴转率.结果 治疗组HBV DNA、血清HBeAg阴转率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DV联合LAM治疗CHB的疗效优于单用ADV,且两药联合应用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泉滔;王茂林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及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对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各50例(分别为焦虑症组和抑郁症组)进行艾司西酞普兰6周开放性治疗,剂量10~15mg/d.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焦虑症组总有效率为79.6%,抑郁症组总有效率为82.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改善(P<0.01),且2组间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与抑郁症同样有效,可视为一种抗焦虑症的有效药物.

    作者:徐丽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中西药结合非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非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MTX)20mg静脉注射,每天1次,5d为1个疗程;同时分别于第2、3、4天加服米非司酮100m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第2天加服中药异位妊娠Ⅱ号加减方剂,每天1剂,7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及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时间及盆腔肿块消失时间.结果 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及盆腔肿块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异位妊娠,可迅速清除盆腔肿块,降低β-hCG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秋潮;张启芬;吴丽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2009年淮安市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阐述2009年淮安市传染病漏报情况.方法 对2009年淮安市分层随机抽选的9个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结果 共检查病例269例,漏报26例,漏报率为9.7%.三级医院的漏报率均低于二级和一级医院(P<0.01),且二级医院低于一级医院(P<0.01).结论 需要加强传染病报告者的认识和业务素质培训,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

    作者:李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2009年某院西药门诊处方分析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2009年西药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查医院2009年1-12月西药门诊处方,将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医院合理用药概况.结果 共审核处方8961张,其中抗菌药物处方3151张占35.16%;不合理用药处方451张占5.03%.医院在用药与诊断不符、用法用量不合理、处方不完整、处方书写不规范、联合用药欠妥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 医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临床医师、药师对<处方管理办法>和药品说明书的学习,提高医师书写处方和合理用药的能力,提高药师审核处方的能力,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作者:黄天国;梁秀群;唐云峡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将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1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麻醉诱导后,治疗组使用舒芬太尼0.2μg/kg,对照组使用芬太尼2μg/kg.分别记录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苏醒时间,并观察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 T3时对照组MAP和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呼吸恢复时间为(5.4±1.4)min短于对照组的(7.2±2.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全麻用于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提供充分的镇痛镇静,提高患儿术后恢复,减少术后患儿的躁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范明亮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