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红;杨钦灵;唐佳华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常见于居室内置放煤火炉、地炉、烧木炭等,燃烧不完全可产生大量CO.炉盖不严、烟囱堵塞、排烟不畅及使用热水器淋浴时易发生CO中毒.急性CO中毒后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常见,临床表现轻、中度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乏力、口唇及面颊部呈樱桃红色;重度中毒者可表现为昏迷,并发脑水肿、肺水肿、心律失常等,部分中、重度中毒者,尤其是昏迷>4h者,在常规治疗清醒后,经一段假愈期会出现急性CO中毒性迟发脑病,故及时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是CO中毒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储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例1.女,30岁.因不慎受风寒致头痛,发热,咳嗽、四肢酸痛2d而前来我院就诊,查体:T 37.8℃,P 84次/min,R 22次/min,BP 90/60mm Hg(1mm Hg=0.133kPa),咽部微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药物过敏史.按医嘱给予:第1组:0.9%氯化钠溶液250ml+克林霉素粉针剂0.6g静脉滴注;第2组:5%萄糖注射液250ml+双黄连粉针剂(哈尔滨制药六厂生产)2.4g静脉滴注,第3组:5%萄糖注射液200ml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维生素C 2g静脉滴注.
作者:和涯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病程中常并发心血管、眼、肾、神经系统的疾病和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家庭幸福,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到位的健康教育,让其掌握正确的治疗、饮食和运动方法,对控制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减轻症状,保持疾病稳定,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春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术后综合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更为完善的综合护理,观察2组心理恢复状况及对综合护理的满意率.结果 干预组心理良好率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凡尼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钙通道阻滞剂又称钙拮抗剂,是一类选择性阻滞钙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对心肌收缩性、窦房结功能、房室传导、周围血管、脑血管和冠脉循环有广泛作用的药物[1].各种制剂目前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肌病等,长期应用可保护血管床,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和改善舒张功能.
作者:张健;石文静;代汝佃;孙玉香;朱红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生时体质量与肾脏体积、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3例作为高血压组,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对照组,测量2组血压、肾脏体积,计算体质量指数,询问出生时体质量.结果 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BMI、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出生时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但经体表面积校正肾脏体积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生时体质量影响成年时高血压的形成,但不是通过减少肾脏体积介导的,BMI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作者:胡耀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肺癌是呼吸系统的常见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肺癌中非小细胞癌约占80%.肺癌发病隐匿,确诊时2/3的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化疗为主要手段[1].紫杉醇是目前促进微管聚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它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多见,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作者:陈秀梅;周南香;卢慧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临床实习是学校专业教育的后阶段,是将在学校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是实现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1].而对初至临床的护生来说,实习是一个陌生而又全新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所以安全管理就变得至关重要.笔者就此谈谈工作体会.
作者:吕小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小儿慢性鼻窦炎(上颌窦),是五官科的常见病之一,多行功能性内窥镜术治疗,但手术会对儿童心理造成一定影响.我科于2010年对慢性鼻窦炎患儿50例行上颌窦穿刺、置管冲洗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洁;杨兴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腘窝囊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的腘窝囊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21例患者中,共发现囊肿25个,其中单侧发病17例,双侧发病4例,均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准确、费用低等优点,是腘窝囊肿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熊莲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机器挤压造成手部骨折事件越来越多.2009-2010年我科对手掌、指骨斜行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棒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亚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江苏汉族人群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单核甘酸多态(12外显子1236 C→T突变、21外显子2677G→T/A突变、26外显子3435C→T突变)及其构成的单倍型分布.方法 通过多重单碱基延伸反应(SNaPshot SNP分型技术)对江苏地区170名健康儿童的MDR1 C1236T、G2677T/A、C3435T的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各基因型频率.UNPHASED软件对MDR1的SNPs(C1236T-G2677T/A-C3435T)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 在170例儿童中,等位基因1236T、2677T、2677A、3435T频率分别为63.5%、37.4%、17.0%和35.0%.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HW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1的1236、2677、3435三个位点间(C1236T-G2677T/A-C3435T)存在连锁不平衡性,以TTT(31.8%)、TGC(25.3%)、CGC(17.7%)和CAC(16.2%)四种单倍型为主.结论 江苏地区汉族人群MDR1的单核甘酸多态及单倍型分布具有自己的特点.在临床应用相关药物时,进行基因型及单倍型检测,将有助于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
作者:吕慧;杜智卓;王薇;赵文理;王易;胡绍燕;柴忆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当前,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增无减,其中由真菌引起的感染也因免疫受损宿主的不断增多而日渐突出,随着免疫抑制剂介入性检查等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临床标本中酵母样真菌的分离率明显增加[1];再加上近年来为了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大量新的高效广谱抗生素不适宜用于临床,使真菌引起的临床感染也随之增加,国内近年也有报道,机会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病死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并出现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作者:马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具有创伤小、切口小、美容效果佳、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平均住院时间短等明显优势虽已成为外科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所固有的局限性,目前并不能完全代替开腹胆囊切除术(OC)[1].对LC所致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仍有继续探讨的必要.今以我院2004年6月-2010年6月31例胆囊结石行LC的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徐继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关节痛、肿胀、功能障碍为特征,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故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也缺乏治愈的手段,西医治疗上多以对症、缓解疼痛为主,少数甚至需要置换关节,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笔者2003年8月-2006年1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84例,312膝,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振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分析该院住院病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方法从2010年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416例,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所抽查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324份(77.9%),合格228份,不合格96份.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选药、疗程、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不适宜、无适应证给药和溶媒使用不当等. 结论该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情况,需严密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质控力度,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作者:覃逢超;陈楚雄;叶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联合镇静镇痛药物救治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症胰腺炎ARDS患者14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配合咪达唑仑及芬太尼治疗,观察2组心率、呼吸、pH、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情况.结果 通气后24h及撤机后各指标情况均优于通气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胰腺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镇痛药物,密切观察、评估及合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作者:胡晓玲;李杰;秦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跟骨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跟后痛和跟下痛的总称.足跟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长期慢性劳损,尤其是持久站立、行走刺激,易引发跟骨周围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烦恼[1].
作者:郝玉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触患者开放的创口、血液、体液等,而手术室又是锐器刺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手术室护士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趋势的大幅度上升,锐器刺伤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手术室护士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刺伤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作者:赵秀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集,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多发生于下肢,以左侧常见,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2009年12月-2010年7月我科对6例DVT患者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林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