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玲
上消化道出血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易诱发失血性休克、肝性脑病等,且有较高的病死率[1].我院2008-2010年收治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5例,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贾梅;高斌;蔡秀;杨锦玉;陈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病程中常并发心血管、眼、肾、神经系统的疾病和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家庭幸福,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到位的健康教育,让其掌握正确的治疗、饮食和运动方法,对控制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减轻症状,保持疾病稳定,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春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当前,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增无减,其中由真菌引起的感染也因免疫受损宿主的不断增多而日渐突出,随着免疫抑制剂介入性检查等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临床标本中酵母样真菌的分离率明显增加[1];再加上近年来为了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大量新的高效广谱抗生素不适宜用于临床,使真菌引起的临床感染也随之增加,国内近年也有报道,机会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病死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并出现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作者:马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蒙脱石散治疗手足口病所致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 手足口病导致的口腔溃疡患儿1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81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蒙脱石散,对照组应用西瓜霜喷剂,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蒙脱石散治疗手足口病所致口腔溃疡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强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疗效显著.
作者:吕建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30例.术前瑞芬太尼组给予瑞芬太尼,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10min后2组均给予丙泊酚和琥珀酰胆碱静脉推注诱导.记录2组给用药前、用药后10min、插管、切皮、手术开始后30min及拔管前血压、心率及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结果 2组给药前、插管时、切皮和手术30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0min和拔管时瑞芬太尼组收缩压均低于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瑞芬太尼组平均拔管时间为(6.36±3.29)min短于芬太尼组的(8.79±4.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具有更好的控压效果,降低脑血管意外风险,拔管时间更短,用于短时手术麻醉更具优势.
作者:刘庆;文启明;张军辉;刘舒杨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中药制剂和剂型在中国创用甚早, 夏商时代已有药酒汤液的制作和应用.<内经>载医方13首记述了汤、丸、散、膏、丹等剂型, 并对各种制剂的制法、用法、用量及适应证均有较明确的规定. 秦汉时期医书<五十二病方>、<山海经>就记载将药物制成各种制剂进行使用,中国药物制剂的知识和理论有了显著的发展. 伟大的医药学家张仲景编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两书共收医方314首, 其中记载有煎剂、浸剂、丸剂、散剂、酒剂、浸膏剂、糖浆剂、洗剂、软膏剂、栓剂等十余种剂型. 书中各种制剂的药物加工炮制、加水量、煮取量、用法用量等项均有明确规定. 制剂的制备方法更为完备,其中很多内容蕴涵着相当深刻的道理.
作者:段秀芬;任超英;张浩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经阴道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卵巢囊肿内部结构且便于追踪观察,对卵巢囊肿类型的判断有很大价值.但因其判断方法不全一致,使临床对其实用性评价不一.本资料通过对42例卵巢囊肿经阴道超声追踪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卵巢囊肿的类型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达因-35预防药物流产后宫腔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愿接受药物流产的健康早孕妇女1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自孕囊排出后当日开始服用达因-35,每日1片,连用21d,术后随访2个月,比较2组盆腔感染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阴道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盆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流产后即时服用达因-35可降低药物流产后盆腔感染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洪红;杨钦灵;唐佳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儿童伸直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闭合复位内固定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比较圆组临床疗效.结果 闭合复位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6.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治疗方法各具优点,临床操作中可根据骨折端后侧骨皮质的相对完整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作者:卢雄才;罗博文;李开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触患者开放的创口、血液、体液等,而手术室又是锐器刺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手术室护士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趋势的大幅度上升,锐器刺伤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手术室护士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刺伤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作者:赵秀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医患沟通是指以医师、护士为主体,包括医技人员、临时工等组成的医者一方和以患者为主体,包括家属、亲朋好友、单位领导等组成的患者一方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可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而且有利于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作者:魏秋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2009-2010年收住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恢复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服药依从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评估人口学因素、临床因素及陪护状况、服药状况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结果 共入选病例123例,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31例占25.2%.有无专门陪护,服药种类、次数,卒中影像学分型,抑郁状态,ADL情况是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60岁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有无专门陪护、服药种类、次数、卒中影像学分型、抑郁状态、ADL情况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孙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新生儿断脐方法与血红蛋白(Hb)水平的关系.方法 足月新生儿3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6和对照组168,观察组断脐时尽量靠近胎盘,并于1min内将残留于新生儿端的脐带举起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使脐静脉内的残余血完全流入新生儿体内;而对照组则行常规断脐.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1h和24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及第3天血清总胆红素.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h和24h Hb、H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时靠近胎盘断脐并将残余脐静脉血输入新生儿体内,可提高新生儿Hb水平,且不影响剖宫产儿的复苏和第三产程的管理.
作者:张相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脑钠肽(NT pro-BNP)、6min步行试验(6-MWT)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31例CHF患者中NYHA分级Ⅱ级150例,Ⅲ级181例.所有患者进行NT pro-BNP测定,记录6-MWT的步行距离并进行对应分析.结果 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者6-MWT大于Ⅲ级者,NT pro-BNP小于Ⅲ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MWT<300m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300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 pro-BNP定量,6-MWT不仅评价心功能,制定CHF患者的活动量,而且能够预测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郭新胜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急诊管理者应针对科室的高风险,在实施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科技行为为组合的活动中进行风险鉴定、评估,采用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措施,对减少或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防止护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1].笔者现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总结如下.
作者:马素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具有创伤小、切口小、美容效果佳、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平均住院时间短等明显优势虽已成为外科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所固有的局限性,目前并不能完全代替开腹胆囊切除术(OC)[1].对LC所致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仍有继续探讨的必要.今以我院2004年6月-2010年6月31例胆囊结石行LC的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徐继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通常的损伤原因是从高处坠落,10%~15%是双侧的,5%患者并发腰、胸椎损伤,同时还并发其他脏器损伤,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共手术治疗跟骨骨折8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帅省夫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所谓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工作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1].
作者:曹爱枝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宫内节育器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对宫内节育器检查的手段以前主要依赖X线.但由于X线是平面显示,对节育器是否在宫腔内及其位置、有否嵌入等情况的判定受到一定限制,对非金属结构的节育器亦不能显示. 超声能显示环的具体位置,简便、有效,因而被广泛应用.本资料总结了2009年1月-2011年1月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超声对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的诊断价值.
作者:陶琳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