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麦娟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颈总动脉至颈内、颈外动脉的分叉处容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性狭窄,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1].1953年Debakey首次为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并成功重建了血流,时至今日CEA已然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标准术式.我院对1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了CEA,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碧波;宁英慧 刊期: 2011年第29期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多,骨质疏松所致的股骨颈骨折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因患者年龄大,康复周期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这些极大妨碍患者的重返社会.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传统治疗方法卧床时间较长,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几率较大.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日趋成熟,但由于忽视术后护理而引起严重并发症导致预后不佳,反复脱位的患者增多.因而术后护理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利红;刘多玲;李敏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如何做好临床教学,提高护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使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是现代护理教育者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而儿科护理作为临床护理的一部分,具有更明显的专业特征,而且儿科护理工作面对的不只是患儿,还有家长.
作者:张先敏;陈小凤;李春雨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发生的76例产后出血产妇的病因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35岁、胎次≥2次、宫缩乏力、胎盘粘连和胎盘植入、剖宫产、产前贫血及有前置胎盘的患者更易发生产后出血.结论 重视产妇产前、产时出血的高危因素,对产妇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和护理和及时的治疗抢救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翟红强 刊期: 2011年第29期
下丘脑闭经是指垂体以上,下丘脑部位引起的闭经.功能性下丘脑闭经(FHA)[1]是排除下丘脑、垂体的器质性病灶,由于促性腺功能不足导致性腺功能低落而引起的闭经.来自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如精神压力、体质量降低、运动等,通过大脑神经内分泌的多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运转,使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无脉冲式分泌或脉冲的频率、幅度降低,或成熟障碍而导致闭经.其表现为循环中的低促性腺激素水平及低雌激素水平[2].
作者:黄晓敏 刊期: 2011年第29期
静脉输液是一种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是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尤其是在抢救生命当中地位更为突出.这就要求临床护士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以争取抢救时机.
作者:朱海梅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该院>60岁人群门诊处方联合用药、高频用药情况,为老年人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老年人门诊处方2195张,1907人次,对其联合用药种数、高频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服用1种药者占15.3%,同时用2种占18.4%,3种占22.1%,4种占17.3%,5种占16.1%,≥6种占10.8%.高频用药类别及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脑血管药、抗病原微生物药、降糖药、解热镇痛药、呼吸系统药.结论 老年人联合用药极为普遍,要重视药物的相互作用,降低药物危害.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多,占疾病病死率比例较高,应重视老年人健康教育.
作者:常晓平 刊期: 2011年第29期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无论是药物流产或是负压吸引流产术,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其中药物流产服药方便、痛苦小、成功率高,被越来越多的意外怀孕妇女所接受,同时药物流产不全导致出血、感染、继发不孕、异位妊娠等并发症也日益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我站自2007年采用微管微创吸宫术,减少了患者痛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患者的好评,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志宇;王会玲;冯美玲;马花荣 刊期: 2011年第29期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本病起病急、病死率以及致残率均较高,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我科自2008年6月-2011年3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9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或微创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路俊芳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用药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3.3%和90.0%均高于对照组的23.3%和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徐平;周玉峰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该校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ST-T异常和心律失常状况.方法 选择参加体检的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作为调查对象,2006年1646名,2011年2065名.分析比较2次体检情况.结果 异常心电图改变检出率以ST-T及T波异常高,2006年为44.38%,2011年为48.64%;其次为传导阻滞2006年为24.26%;2011年为21.48%.2次体检≤50岁者患病率与年龄相关性不大,>51岁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明显增加.2006年和2011年>50岁患病率均高于≤50岁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间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是心血管发病的高峰阶段,及时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限性血管炎性综合征,以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常导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脏损害.冬春季发病率较高,婴幼儿发病多.本病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易感者感染病原后触发的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病变[1].通过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护理川崎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吴汶君;陈燕;田雪 刊期: 2011年第29期
气管切开术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措施,对抢救危重患者起重要作用.但气管切开后,干燥空气不经上呼吸道加湿、加温、清洁而直接进入肺内,可使呼吸道水分大量丢失,致呼吸道分泌物黏稠而不易排出,笔者2008年6月-2010年12月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40例应用气道持续湿化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苗华云;闫妍;尹倩倩 刊期: 2011年第29期
氨溴索又名氨溴醇、氨溴环醇等,是溴己新的活性代谢物.由于其祛痰作用强,且毒性小、耐受性好[1],近年来在临床的使用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目前使用量非常大,为临床使用的主要祛痰药.但在临床输液过程中经常出现管路中药液混浊及不良反应,而其现有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任何药物配伍禁忌的相关内容.
作者:孙欣;裴泽军 刊期: 2011年第29期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对患者来说是身心两方面的创伤过程.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承受手术的能力,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早日康复.其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更是围手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时期.
作者:张改仙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准确的检验结果是临床医师诊断疾病的可靠依据.标本采集之前患者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标本的正确采集、保存、传送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否则,不规范采血的检验结果可能是无价值的,甚至造成误诊.
作者:于芳;刘莉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原发性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患病率高,目前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3亿,控制率只有6.1%[1].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嗜烟,高胆固醇、高脂肪、高钠饮食等为其重要危险因素.为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预防知识,特对我科2010年6~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昌凤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双黄连粉针剂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双黄连粉针剂.观察2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黄连粉针剂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赵雪茹 刊期: 2011年第29期
患者,36岁,孕6产2,顺产2次,人工流产及中期引产共4次,月经规律,停经40+d出现早孕反应,持续1个多月后自行消失,孕4+个月初感胎动,孕中期经过顺利,孕39周于晨起起床后突感腹部剧烈疼痛不能耐受,伴阴道出血,鲜红色,量似月经量,无其它不适,急来我院.
作者:于俊岭;常菊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医院档案是在临床实践中形成的留备查考的原始记录资料,包括医疗历史发展资料及患者就医的医疗文书档案、病理切片资料、X线胶片及各种检查结果等资料.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对医院领导决策科学化和医院现代化建设极为重要.随着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医院档案资料越来越庞杂,信息量越来越大,档案资料的管理任务越来越重,对医院档案管理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的需要,不能适应医院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档案管理越来越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李中尧 刊期: 2011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