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政彪;蔡华晶
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各种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环节.静脉留置针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减少对患者穿刺次数等优点[1].危重患者常需同时输入多种药物,且患者需要床旁监护仪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传统的输液针,难以满足需要,故多选择静脉留置针.但由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易发生静脉炎、管道堵塞等并发症以及脱管、自行拔管、致出血等意外,护理投诉时有发生.为保证护理安全,我科于2009年1月开始对静脉留置针实施安全管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阴道镜联合LEEP刀诊治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59例宫颈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9例.观察组给予阴道镜联合LEEP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高于对照组的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3±2.1)min短于对照组的(15.1±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阴道镜联合LEEP刀诊治宫颈病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优玉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56例确诊为小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 病灶位于肝右叶36例,肝左叶19例,肝尾叶1例,共发现78个病灶.单发癌结节44例,多发癌结节12例,结节直径0.5~3.0cm.CT平扫检出率为61.5%,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检出率分别为87.2%、80.8%和74.4%.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小肝癌有典型特征表现且检出率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更丰富、准确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占军;李颖勤;秦培鑫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经内镜确断为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静脉输液及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40mg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首剂予250μg加入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继而以25μg/h的速度连续静脉滴注.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再出血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出血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树旗;冷明芳;周国华;周红宇;孟红叶 刊期: 2011年第31期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舒利迭)为白色或类白色的微粉,密封在铝箔条内.其组分为沙美特罗(支气管扩张剂)和丙酸氟替卡松(皮质激素),用于可逆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常规治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1].欲使药物达到佳疗效,患者必须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为此,笔者调查我科2010年1~5月住院患者使用舒利迭的情况,了解影响舒利迭正确使用的相关因素及错误形式.
作者:陈隆玖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比较2种输液方法在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6例清洁灌肠患者根椐采用灌肠管的不同分为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灌肠,对照组采用普通肛管灌肠.比较2组灌肠后的有效率和舒适度.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和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灌肠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效果,舒适度更佳.
作者:刘莉贞 刊期: 2011年第31期
近年来,急性肺栓塞(PTE)发病率日益增高.PTE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漏诊、延诊及误诊率极高.若未及时诊治,病死率较高,所以PTE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23例急性PT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艳玲 刊期: 2011年第31期
每个新兵都要经历入伍军事训练的过程,在每年的训练中,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占一定比例,应力性骨折的发生较多见,直接影响部队战备训练和参训率,不但损害了新兵的身体健康,而且对提高训练质量有极大的障碍.因此,了解应力性骨折的发生及防护很有必要.
作者:甘露;王琳;杜玉苹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纠正老年人不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方法 抽查老年人门诊处方5879张,对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106张,不合理用药原因依次为:未关注老年人特点(38.7%),药物相互作用(24.5%),联合用药不合理(17.0%),未注意不良反应(14.2%),用药与诊断不符(5.7%).结论 加强老年人临床药学的培训学习,提高医师、药师的业务水平,才能合理、安全用药.
作者:何子祥 刊期: 2011年第31期
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病,病死率占居民死因首位.近半个世纪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对肿瘤生物学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与提高,治疗后5年生存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2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50%左右,但复发和转移仍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这由于肿瘤在早期阶段往往缺乏足以引人警惕的症状,且不少肿瘤在早期阶段就已发生目前检查手段尚难发现的亚临床微小转移,面对这些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几种有效治疗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作者:王雅丽;李雅玲;王文霞;李富华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曲马多缓释片在肺癌晚期患者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肺癌晚期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缓释片组和普通片组各50例.缓释片组给予曲马多缓释片100mg口服,普通片组予曲马多普通片50mg口服,6h后再服50mg.比较2组镇痛效果及疼痛缓解指标.结果 用药后12h内2组疼痛强度(PI)逐渐下降,疼痛强度差(PID)逐渐增加,各组中度以上缓解率均能达到66%以上.2组用药后12h内各时间PID及用药1d的SPI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释片组中度以上缓解率为68%高于普通片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马多缓释片对肺癌晚期患者疼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作者:李树芬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8例高脂血症患者每晚餐前口服洛伐他汀40mg,持续8周.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服药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不良反应.结果 48例患者中显效26例(54.2%),有效18例(37.5%),无效4例(8.3%).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学慧 刊期: 2011年第31期
我院2001年2月-2011年4月收治前列腺增生症(BPH)并膀胱癌(BTCC)患者36例,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常规行膀胱内灌注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孝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了解威海市儿童血铅水平的分布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威海市870例儿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血铅测定.结果 本组儿童870例,血铅浓度为9~354μg/L,平均(48±13)μg/L.血铅含量相对安全的儿童有795例(91.38%),铅中毒75例(8.62%),其中轻度铅中毒74例(8.5%),中度铅中毒1例(0.12%),无重度铅中毒儿童.结论 威海市儿童血铅含量情况应引起重视,加强儿童血铅抽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环境干预等措施,及早预防儿童铅中毒,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马梅;孙俊翠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4%的住院患者遭受某种不良事件的伤害.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上报汇总制度,据有关资料统计三级医院平均发生医疗纠纷30起左右,全国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现象.此种医患纷争的现象层出不穷,在全国范围内,医患矛盾冲突呈现出多发的态势,而在这些医患纷争的案例中,因护理人员的过失造成的医患纷争不在少数.
作者:丁俊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用于小儿隐睾固定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小儿隐睾固定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组(R组)和氯胺酮组(L组),各20例.L组于切皮前2min给予氯胺酮2mg/kg静脉注射后手术;R组于切皮前2min给予瑞芬太尼0.5μg/kg,静脉注射后用微量输液泵泵入瑞芬太尼6μg·kg-1·h-1,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后手术,术中依需要静脉注射氯胺酮加深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呼吸与循环的变化、氯胺酮的用量及苏醒时间.结果 2组均获良好麻醉效果;R组血压和心率稳定,L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升高(P<0.05),R组麻醉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L组(P<0.01).R组较L组易引起呼吸抑制.R组氯胺酮的用量为(54.0±13.8)mg少于L组的(82.0±17.6)mg(P<0.01),R组停药至苏醒时间为(10.3±3.4)min短于L组的(23.1±9.6)min(P<0.05).结论 瑞芬太尼-氯胺酮静脉全麻疗效确切,苏醒快而完全,可用于小儿隐睾固定手术.
作者:文公堂;刘刚;周菊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研究阿德福韦与小牛胸腺DNA结合作用的盐效应及热力学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光谱法、热力学理论研究阿德福韦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 证实了阿德福韦是通过嵌插作用模式与DNA发生了相互作用.结论 阿德福韦与DNA之间存在嵌插作用模式,其相互作用力为静电作用.
作者:孟彦波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受试者128例[其中急性脑梗死33例(A组),无症状颈动脉斑块者45例(B组),健康体检者50例(C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类型,同时测定血清的hsCRP水平.结果 A、B组颈动脉IMT较C组均明显增厚(P<0.05),而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斑块发生率为61.9%明显高于B组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血清hsCRP均高于C组(P<0.05);A组不同狭窄率者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B组相应狭窄者(P<0.05);且动脉狭窄程度越高,血清hsCRP越高(P<0.05).结论 软斑为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hsCRP是形成不稳定斑块的重要促进因素;hsCRP不仅是反映炎症的指标,同时还可反映斑块的稳定性和病变程度.
作者:王红;邓远琼;李宏翔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给予铝碳酸镁20mg口服,每天3次;B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天1次;C组给予铝碳酸镁20mg口服,每天3次,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天1次.2个月后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个月后,A、B和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83.3%和96.7%,C组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2个月后无效患者经治疗1年后均痊愈或有效.结论 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铝碳酸镁或奥美拉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院常见的中毒性疾病,严重者由于脑水肿、肺水肿、呼吸肌麻痹,终出现呼吸功能衰竭,是目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致死原因.因此及时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改善缺氧症状、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丽 刊期: 2011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