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娟霞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8例心功能Ⅲ~Ⅳ级患者,60例心功能Ⅰ~Ⅱ级患者及62例心功能正常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清FT3、T3水平明显低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和心功能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对心功能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陈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导致糖尿病(DM)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DF的定义是:DM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由于DM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的足,称为DF.
作者:龚文姜;李晓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85例患者经非手术治愈,平均治愈时间9.8d.12例中转手术治疗后治愈,其中8例非手术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中转手术,4例非手术治疗40d无效而中转手术.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联合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作者:陈明;李涛;曾贵利;陈安兵;陈国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情况,探讨与听力障碍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NICU的208例高危新生儿在病情稳定后或出院前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听力评价.结果 全部受检患儿中有62例呈阳性,听力异常的发生率为29.80%;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在窒息组为37.78%,高胆红素组为25.00%,早产儿组为32.81%,应用机械通气组为40.00%.结论 在NICU住院的新生儿是听力障碍发生的高危人群,较正常活产新生儿明显增高,且存在较多与听力障碍有关的高危因素.
作者:王国莲;王艳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应用护理美学以及将护理美学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所产生的作用.方法 将护士的仪表、姿态、语言、行为进行美学包装和培训,对护士的思想、心灵进行美学指导,利用美学改善病区环境,讨论应用以上措施后能否早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和提升医院的形象.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日较前减少,满意度较前提高,无护患纠纷发生,扩大了医院的知名度.结论 将护理美学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能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早日恢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构建更为融洽的护患关系;能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郎静;裴小玲;徐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6味药组成,主治因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各种病证,为滋阴补肾之著名方剂,原用于小儿肾怯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等证,笔者用此方改汤剂治疗脑震荡后遗症、复发性口腔溃疡、骨质增生症等病证,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纳洛酮2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2组均连续用药14d,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流变学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高于对照组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作者:贾中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中出现急性左心衰竭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6例,出现心源性休克6例,其中死亡3例,出现阿-斯综合征4例.终治愈12例,好转3例,死亡3例.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需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有心源性休克者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作者:夏应勇;黄禄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针刺伤是造成护士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1].据统计,全球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可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我国是HBV和HCV感染高发区,针刺伤后发生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高.尽管针刺伤的发生率高、针刺伤的危害性大,但笔者了解到针刺伤后的上报情况却不尽人意.笔者对186例临床护士进行调查,旨在探讨低报告率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雪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使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52例患者分成标准的常规治疗组28例和乌司他丁治疗组(常规治疗+乌司他丁)24例,评价2组的病死率、有效率、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联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存活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顾瑞香;刘学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药品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探讨神经系统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187例神经系统ADR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药品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神经系统ADR占我院ADR总例数的36.03%,共涉及14类药品,包括抗感染用药,生物制剂、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及解热镇痛药等.结论 警惕药品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减少神经系统ADR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吉萍;张峥;王国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处方是医务人员诊疗活动的真实记录,是重要的医疗文书,也是法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经过2年试行,针对其中的某些不足之处,在2006年初提出修订,于2007年5月1日起,由卫生部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作者:苏明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发生率明显增高,发病年龄也有所降低.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5%以上.随着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技术的提高,为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提供了时间保证.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甲氨蝶呤(MTX)治疗32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松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低渗血症是肺源性心脏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上愈来愈受到重视.笔者通过对136例肺源性心脏病继发低渗血症的临床分析,进一步探讨患者发生低渗血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提高对低渗血症的警惕,降低发病率.
作者:陈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抗病能力低下,中医为正气不足.正气是对邪气而言,其含义有二,一指人体对疾病防御、抵抗和自然再生能力,以及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指脏腑、组织、功能活动.与正气相对的为邪气,邪气即致病因素的总称,正和邪是对立的一对矛盾,正气经过斗争,其结局决定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作者:国亚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需长期正规抗结核治疗.但大量研究表明,由于诸多因素,使患者普遍存在不顺应性,即不遵医嘱行为,影响其正规疗程,产生耐药性而导致化疗失败[1],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现对我中心肺结核抗结核治疗中断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余秀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平衡模式下的心理支持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平衡模式下的心理支持,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第1、2、3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血量及难产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 平衡模式下的心理支持可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和难产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丽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传统法和改良法术后患者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术的健康临产妇按传统法和改良法术后镇痛分为2组,Ⅰ组采用传统法,穿刺间隙为L3~4;Ⅱ组采用改良法,穿刺点为L1~2间隙硬膜外穿刺向头置管3cm,L3~4间隙腰麻.术后镇痛观察和比较项目: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romage评分;PCA的按压次数;患者总体评分:优、良、一般、差;出现的不良反应.记录时间分别为术后6、12、24、48h.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传统的单点法和改良的双点法术后患者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应Ⅱ组满意率高于Ⅰ组.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改良法术后PCEA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患者的术后总体满意率高,可以作为临床PCEA的一种较佳的选择.
作者:陈勇;侯明勇;董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利凡诺)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 060例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0例.对照组羊膜腔穿刺成功后注入利凡诺100mg,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于12h后在阴道后穹窿放入米索前列醇200μg.观察记录2组临产发动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引产成功率等.结果 观察组产程及临产发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凡诺进行中期妊娠引产,不引起子宫过度收缩刺激和胎膜破裂,不影响胎儿一胎盘单位和将来的妊娠,可缩短产程,宫缩适当,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林娟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维A酸单药诱导化疗,观察组采用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三药诱导化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明显缩短,相同治疗时间后外周血中早幼粒细胞明显降低,无维A酸综合征发生,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三药诱导化疗可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吴春农;雷景萍;宋光彩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