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顾瑞香;刘学敏

关键词:胰腺炎, 乌司他丁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使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52例患者分成标准的常规治疗组28例和乌司他丁治疗组(常规治疗+乌司他丁)24例,评价2组的病死率、有效率、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联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存活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例

    患者,女,37岁,因孕4产1,孕24+5周,突然阴道大量流血(2 000ml),于2009年6月29日16: 30入院.孕妇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为2009年1月6日,预产期2009年10月13日,孕期定期检查.1996年行剖宫产术1次,同时行子宫肌瘤摘除术,之后有2次人工流产史.

    作者:杨淑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肿瘤专科医院PIVAS中临床药师的作用

    目的 调研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临床药师在安全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对本院PIVAS 46 538组输液医嘱进行审核;对配置室和生物安全柜空气沉降菌、表面附着菌进行监测.结果 612组存在溶媒选择和用量错误、给药剂量错误等不合理用药现象,经药师审核,差错医嘱修改率为100%;空气洁净度监测合格率为100%.结论 药师可凭借PIVAS平台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确保静脉用药安全.

    作者:黄伟强;林子超;魏雪;刘韬;钟锦堂;黄红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内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蒸治疗,2组疗程均20d;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肖敏;吕荣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

    创伤是骨科常见的急症,大多源自车祸和意外事件,结果难以预计.疼痛作为骨伤患者的特有体征、首发症状,伴随诊疗、康复的全过程.由于事发突然、病情急危、病程长、恢复缓慢、肢体活动受限等因素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因此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充斥患者的身心,使其饱受双重伤害.

    作者:郭文琴;李会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特点.方法 对47例2型糖尿病患者做颈动脉彩色普勒超声检查和相关血生化检查.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42.6%,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需定期全面检查和综合治疗.

    作者:杨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儿童血铅水平与排铅治疗效果1 569例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铅中毒的发病率及排铅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县范围1 569例儿童行血铅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将检出的铅中毒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其排铅效果.结果 4~7岁铅中毒检出率28.9%显著高于0~3岁组的11.7%和8~14岁组的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排铅治疗2个月后复查,治疗组治疗后铅正常率91.4%高于对照组的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铅中毒在儿童中有一定的发病率,其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定期对儿童进行血铅检测及同时给予积极的排铅治疗,是做好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措施.

    作者:段素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护理美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作用

    目的 探讨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应用护理美学以及将护理美学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所产生的作用.方法 将护士的仪表、姿态、语言、行为进行美学包装和培训,对护士的思想、心灵进行美学指导,利用美学改善病区环境,讨论应用以上措施后能否早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和提升医院的形象.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日较前减少,满意度较前提高,无护患纠纷发生,扩大了医院的知名度.结论 将护理美学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能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早日恢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构建更为融洽的护患关系;能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郎静;裴小玲;徐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卢利沙星片中普卢利沙星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卢利沙星含量的方法.方法 Ecosil-C18柱(4.6mm×250mm,5μm),以0.01mol/L三乙胺的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为3.0)-乙腈(75: 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8nm;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 卢利沙星在0.01~2.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2%.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普卢利沙星含量的测定.

    作者:熊建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日常病理切片技术的几点体会

    病理常规制片技术是基础的病理诊断技术,切片质量是指导医师做出准确诊断的重要保证,正确的病理诊断离不开一张优质切片.常规石蜡切片是制作HE切片的重要环节,现将切片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新新;付红霞;李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剖宫产产妇642例,根据不同给药方案随机分为研究组128例及对照组514例,研究组为围手术期用抗生素,对照组为术后用抗生素.观察2组疗效及抗生素用量.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生素总量为对照组的50%~60%.结论 对选择性剖宫产预防感染应用小剂量、短疗程抗生素足以达到预期效果,并以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为宜.

    作者:钱慕仪;李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 掌握临床常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药性现状及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药物敏感性试验多数采用分析仪检测,少数采用K-B法,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3年间,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总检出率分别为48.3%和45.5%,呈逐年增长趋势;其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多数头孢菌素类等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株,呈多重耐药,对碳青霉烯类和酶抑制剂类较敏感.结论 应加强产ESBLs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耐药性的变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产生和蔓延.

    作者:唐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平衡模式下的心理支持对分娩的影响

    目的 观察平衡模式下的心理支持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平衡模式下的心理支持,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第1、2、3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血量及难产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 平衡模式下的心理支持可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和难产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丽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川崎病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48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KD好发于<5岁的儿童,男孩多发,误诊20例(41.7%).48例患儿均临床治愈,无1例死亡.结论 KD早期误诊率高,对不明原因发热>5d,且伴有KD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警惕KD的可能.

    作者:邱汉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儿肛周脓肿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其诊断以往多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近年来随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表浅组织的广泛应用,超声诊断肛周脓肿已成为可靠方便的方法之一[1].我院2008年4月-2009年8月在工作中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肛周脓肿1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香慧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常见原因及对策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对患者的血压观察至关重要,它不仅是重要的生命体征,而且直接反应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耐受和体液平衡情况.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是血液透析中常见和严重并发症,是指血液透析时收缩压降低≥20mm Hg(1mm Hg=0.133kPa),或降低至100mm Hg以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的症状,发生率为25%~50%[1].

    作者:安晓霞;曲丽娟;张东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梗死抗凝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抗凝治疗对病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抗凝抗聚集治疗组和单用抗聚集治疗组,每组40例.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联合药物组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再梗死几率较小,并发症减少,致残率、致死率较对照组低.结论 联合用药有助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再发梗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新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医院药房《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与体会

    处方是医务人员诊疗活动的真实记录,是重要的医疗文书,也是法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经过2年试行,针对其中的某些不足之处,在2006年初提出修订,于2007年5月1日起,由卫生部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作者:苏明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丙泊酚用于惊厥治疗1例

    患者,男,78岁,40年前因头部创伤至硬膜下血肿,经手术治疗后,留有左侧肢体瘫痪、言语不能伴轻度意识障碍等后遗症状.此次住院29d后,于正常治疗过程中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痉挛性抽搐,后波及全身,双侧眼球向右上方斜吊、固定,意识模糊,口吐白沫,皮肤发绀,呼吸不规则.

    作者:王树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术前补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补给一定量的液体以减少术后补液量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取术前补给其潜在丢失的液体种类及量加生理需要量,减少术后补液量.结果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机体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补液不仅利于患者康复,同时可有效缓解值班护士的压力.

    作者:王庆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009年1~6月我院门诊处方分析

    目的 了解青神县人民医院门诊处方书写和药品使用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处方12 000张,对处方书写质量及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不合格处方1 174张,不合格率9.78%.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质量基本合格,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处方书写和审核.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