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珍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的常见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但由于其病理机制未得到充分认识,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对我院近3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症5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青神县人民医院门诊处方书写和药品使用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处方12 000张,对处方书写质量及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不合格处方1 174张,不合格率9.78%.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质量基本合格,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处方书写和审核.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药品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探讨神经系统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187例神经系统ADR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药品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神经系统ADR占我院ADR总例数的36.03%,共涉及14类药品,包括抗感染用药,生物制剂、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及解热镇痛药等.结论 警惕药品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减少神经系统ADR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吉萍;张峥;王国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对患者的血压观察至关重要,它不仅是重要的生命体征,而且直接反应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耐受和体液平衡情况.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是血液透析中常见和严重并发症,是指血液透析时收缩压降低≥20mm Hg(1mm Hg=0.133kPa),或降低至100mm Hg以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的症状,发生率为25%~50%[1].
作者:安晓霞;曲丽娟;张东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平衡模式下的心理支持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平衡模式下的心理支持,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第1、2、3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血量及难产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 平衡模式下的心理支持可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和难产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丽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低渗血症是肺源性心脏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上愈来愈受到重视.笔者通过对136例肺源性心脏病继发低渗血症的临床分析,进一步探讨患者发生低渗血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提高对低渗血症的警惕,降低发病率.
作者:陈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维A酸单药诱导化疗,观察组采用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三药诱导化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明显缩短,相同治疗时间后外周血中早幼粒细胞明显降低,无维A酸综合征发生,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三药诱导化疗可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吴春农;雷景萍;宋光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2000年1月-2009年6月,我院应用超声检查胎儿神经系统畸形47例,均经引产、手术、追踪随访,探讨超声诊断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价值及其检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现就其诊断价值及注意事项报道如下.
作者:丁严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依普拉芬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腹腔手术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分为阴性对照组,依普拉芬低、中、高剂量组和雌激素对照组,另设一假手术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不同剂量受试物,12周后进行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大鼠去卵巢后骨密度显著下降,股骨的力学性能指标有较大变化.给予依普拉芬后,可使骨密度显著提高,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明显增加,但其作用均高于雌激素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 依普拉芬可增加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改善部分骨生物力学性能.
作者:葛保健;王业华;郭含军;袁峰;高绪仁;龚维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随着医药科技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公共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合理用药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大课题.
作者:崔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发生率明显增高,发病年龄也有所降低.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5%以上.随着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技术的提高,为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提供了时间保证.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甲氨蝶呤(MTX)治疗32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松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纳洛酮2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2组均连续用药14d,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流变学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高于对照组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作者:贾中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急性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各科均可遇见.急诊科,特别是输液中心附属在急诊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常有过敏性休克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绝大多数为药物引起,据国内资料统计,引起过敏的药物很多,其中90%为青霉素所致[1].
作者:王玲;程立顺;程凤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阳泉矿区处级以上干部中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阳泉矿区处级以上干部55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及腹部B型超声检查.结果 557例中检出脂肪肝325例占58.4%,其中男301例占受检男性的71.7%,女45例占受检女性的32.9%.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脂肪肝的患病率与饮酒、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密切关系,且与后3者互为因果关系.有效控制脂肪肝,可以降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病率.
作者:王秀英;许素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中出现急性左心衰竭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6例,出现心源性休克6例,其中死亡3例,出现阿-斯综合征4例.终治愈12例,好转3例,死亡3例.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需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有心源性休克者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作者:夏应勇;黄禄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剖宫产产妇642例,根据不同给药方案随机分为研究组128例及对照组514例,研究组为围手术期用抗生素,对照组为术后用抗生素.观察2组疗效及抗生素用量.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生素总量为对照组的50%~60%.结论 对选择性剖宫产预防感染应用小剂量、短疗程抗生素足以达到预期效果,并以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为宜.
作者:钱慕仪;李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对景天三七糖浆的微生物限度实验--平皿菌落计数法及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3次独立的平行实验,比较各实验菌菌数和菌回收率来验证平皿菌落计数法;控制菌检查,实验组(吸取1: 10供试液10ml及56cfu/ml大肠埃希菌接种至100ml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内),阴性菌对照组(吸取1: 10供试液10ml及58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接种至100ml和200ml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内).然后把2组培养液放于MUG培养基试管内,径紫外线照射比较其,MUG和靛基质的变化来验证此方法.结果 采用平皿法,各实验菌回收率均>70.0%.控制菌检查,实验组MUG和靛基质均阳性,检出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MUG和靛基质均阴性,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景天三七糖浆的微生物测定可用平皿法进行,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可用于大肠埃希菌检查.
作者:陶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过去认为老年人的心血管病,在青中年人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青中年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增加.由于青中年人知晓率低,易被忽视,导致就诊时间延长或误诊及漏诊.复习国内文献报道的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200例,结合我院近5年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燕舞;石展;胡波;张树峰;牛月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胸腺肽联合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疗效.方法 将8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黄芪注射液及胸腺肽,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联合黄芪注射液能显著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127例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我院127例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瓣膜置换术的病例进行分析.单纯二尖瓣置换术66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36例,联合瓣膜置换术25例.二尖瓣置换术用右房-房间隔切口路径59例,用房间沟-左心房切口路径7例;其中保留后瓣27例,三尖瓣成形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6例均采用升主动脉斜行切口,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5例.结果 本组术后早期死亡4例,病死率为3.1%;术后发生并发症31例,发生率24.4%.结论 科学的术前评估、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留瓣下结构、重视三尖瓣返流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勇;江汝健;付立;程远建;彭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