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华;赵世库
目的 采用薄层扫描法(TLC)测定何首乌中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的含量. 方法 以三氯甲烷(氯仿)为提取溶剂,开展剂为环己烷-内酮-甲酸乙酯-乙醇-水(1:3.5:1.6:0.25:3.65)的上层溶剂. 结果 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线性范围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5%、98.97%和99.32%.斑点颜色在1h内稳定. 结论 TLC法为控制何首乌的内在质量提供了依据.
作者:杨世春;欧汝奋;赖坤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组脑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头痛、头晕、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特征.病情发展快,病情凶险,常需急诊手术,术后常有失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CT等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和神经科抢救以及诊疗水平提高,本病的病死率有了明显下降,但是致残率明显上升.因此积极正确的康复锻炼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妍芝;米春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患者,女,35岁.于2008年2月18日因四肢乏力半年,加重伴肿胀3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双下肢乏力,酸胀不适,继而累及双上肢,无皮疹、光过敏等症,3月前出现双膝酸痛,双下肢水肿,继而累及双上肢,渐出现肌肉酸胀疼痛,1月前曾出现发热,体温38℃.
作者:田春漫;刘万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救治水平的提高,使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NICU集中了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危重儿,其免疫功能低下,许多先进的诊治手段和抗生素的应用,使院内感染的机会增加.现就NICU医护人员在预防院内感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如下分析、探讨.
作者:孙玉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健康管理的效果. 方法 对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建立健康教育和饮食管理,观察并分析其结果. 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日常行为变化和血压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建档后定期进行社区健康教育,能使患者的治疗有连续性、系统性,随访方便,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维护能力,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梁校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经典手术,而对于因为术后近、远期吻合口内的肉芽组织增生及骨孔面积缩小等原因所导致的复发泪道阻塞,临床上常采用重新手术再通,或者采用直接插管治疗.我科自2000年以来在门诊采用鼻内窥镜经鼻腔治疗复发泪囊阻塞的患者2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饶玉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压疮是机体受压部位持续受压,血液流经皮肤及皮下脂肪时,被超过毛细血管压(4~5kPa)的持续压力所阻断,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及皮下脂肪所需营养,而导致组织的坏死和压力性溃疡[1],是长期卧床患者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现将循证护理在预防压疮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作者:罗桂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前脑中风的预后不容乐观,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这除了与医学发展相对滞后、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等原因外,还与医师在治疗上存在的许多误区有关.现将脑中风治疗过程中的误区分析如下.
作者:田美香;陆秀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6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240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用14d.观察2组疗效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水肿面积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安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克谅;丁振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 方法 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与心绞痛发作情况. 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1%和94.9%,对照组为41.0%和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T段下降导联数(NST)、ST段下降的数值总和(ΣST)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UA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谈晓洁;魏翠敏;马宏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应用回顾性处方调查方法对1 200张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116张,占处方总数的9.67%.主要表现在药物联合应用不合理和用法不合理等. 结论 我院不合理用药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师缺乏足够的用药知识,药师应协助医师做好合理用药.
作者:曾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婴幼儿腹泻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秋季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治疗腹泻一般以调整饮食、控制感染、消除病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为原则.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俊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突发的急性心脏事件,常导致死亡或心力衰竭.MONICA研究报道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是50%左右,其中近35%的患者于入院前死亡.本文现就无痛性心肌梗死的院前诊断体会如下.
作者:李春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发病率与性别、年龄及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对3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病年龄、性别分布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年龄30~49岁及50~69岁的男性患者所占的百分比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梗死发病因素是多方面位的,故应采取综合性防治,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发病率.
作者:路彦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疗效. 方法 100例AHF患者随机分为新活素组与硝酸甘油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新活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硝酸甘油组加用硝酸甘油,观察2组疗效及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肺动脉压(PAP)的变化. 结果 新活素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活素组给药后第1、3、6小时的PCWP、PAP降低值高于硝酸甘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活素治疗AHF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树印;张瑞华;李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高科技在输血领域中不断使用,使输血工作从传统的输血观念逐步提升到科学、合理、安全、经济有效的使用成分输血,为保障输血工作健康发展,输血管理委员会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制定输血工作的持续发展目标,做到临床输血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达到安全、节约、合理、有效的输血目的.
作者:张若龙;李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左旋门冬酰胺酶为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的主要药物之一,但是该药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导致治疗方案的更改和停止,如引起血糖异常的升高,严重的可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死亡.笔者就应用此药所引起的血糖异常升高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克明;王菊美;陈海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舌肌训练器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舌肌训练的效果. 方法 6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舌肌训练器行舌肌训练,疗程为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3.3%和83.3%均高于对照组的10.0%和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舌肌训练器进行舌肌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祖艳红;白丽;于春艳;王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乙醇和吗啡混合性中毒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103例乙醇和吗啡混合性中毒昏迷患者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1、2、3、4组和对照组.治疗1~4组分别加用纳洛酮0.4mg、1.0mg、2.0mg和5.0mg稀释到20ml后静脉推注,每2小时1次;对照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250ml后静脉滴注.观察各组患者苏醒时间,治疗后0.5、1、2、4、8、12、24、48和72h格拉斯哥(GCS)评分. 结果 各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各组完全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纳洛酮对乙醇和吗啡联合中毒所致的急性昏迷,具有较强催醒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黄庆;王小兵;张林;郭松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HD)者来说,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是患者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临床上常用的血管通路是血管内瘘.血管内瘘(AVF)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1].现将我院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诗芸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