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疗新生儿海洛因撤退综合征1例

党林蓉

关键词:海洛因撤退综合征, 新生儿
摘要:母亲吸食毒品(大麻、海洛因)引起新生儿初生时毒品撤退综合征不常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对37例早孕妇女药物流产的效果分析

    药物流产应用方便,可在家服药,不需手术,痛苦小,效果可靠,可避免一些人工流产所引起的并发症[1].但是,药物流产也有一些弊端, 如感染及其他的一些不良反应.

    作者:党琼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结肠梗阻163例临床分析

    结肠梗阻临床并不少见,大量报道则相对较少.现就我院在2001年11月-2007年8月收治的 163例结肠梗阻患者,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苏长顺;杨曙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种公式预测巨大儿出生体质量的效果评价

    决定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和胎儿,其中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顺利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巨大儿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此导致的母婴并发症也在增加,因此预测巨大儿的体质量比预测正常体质量新生儿更为重要.

    作者:韩素新;陈素兰;韩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氯胺酮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1].ASAⅠ~Ⅱ级的人工流产患者34例,采用其静脉麻醉方法,均获得良好麻醉效果.

    作者:阳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不同部位静脉给药显效速度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静脉给药的显药速度.方法 将136例患者,按穿刺部位随机分为上肢组和下肢组,上肢组穿刺手背静脉,下肢组穿刺内踝前方大隐静脉,每公斤体重用药量相等,注射方法和速度相同.结果 琥珀胆碱上肢组显效时间平均为(37.40±13.10)s,下肢组为(61.35±17.09)s,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阿托品上肢组显效时间平均为(77.20±12.41)s,下肢组为(104.58±15.17)s,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抢救患者给药时,应首选上肢静脉给药.

    作者:廖卫东;向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循证医学在异位妊娠手术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EBM)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提倡将临床医师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将正确的诊断、安全有效的治疗和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患者.

    作者:翟献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医院住院药房常见的调剂差错原因及应对措施

    住院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剂科工作的重心之一.通过其药品调剂工作,使患者获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和经济合理的治疗,任何差错都会影响医生处方的预期疗效.

    作者:赵丽杰;田仲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固金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固金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3组,固金解毒方加化疗组(中药加化疗组)30例,化疗组30例,固金解毒方中药组30例.3组均以21d为1周期,3个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癌灶、生存质量、气虚证候及细胞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中药加化疗组在有效率、生存质量改善、气虚证候改善及细胞免疫等方面均优于化疗组(P<0.05).结论 固金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有较好的增效解毒作用.

    作者:尤家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茵栀黄注射液和左卡尼汀注射液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血脂影响

    目的 观察茵栀黄注射液及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中药组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茵栀黄注射液,西药组予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左卡尼汀.结果 中药组及西药组均能显著降低PNAC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三酰甘油,西药组能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和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均均有效.

    作者:张水堂;周守方;高晓燕;袁贵龙;林碧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脑外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脑外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由于其生理性老化,抗病能力降低,重要器官代偿能力减弱外,大部分还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并存,老年脑外伤患者在临床表现和护理方面有其自身特点.

    作者:唐令军;陈爱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压疮的临床护理体会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压力性溃疡[1].好发于卧床患者的骨突出部位,如臀部、髋部、骶尾部、耳廓、枕骨结节、肘部及肩胛部和足跟等处,其中以髋部和骶尾部多见.

    作者:杜晗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盐酸戊乙奎醚对哮喘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哮喘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哮喘组(B)和盐酸戊乙奎醚干预组(C).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计数;测定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图像分析测定支气管基底膜周径(Pbm)、气道壁总面积(WAt)、平滑肌面积(WAm).结果 C组的TGF-β1、PCNA表达及WAt/Pbm、WAm/Pbm比值明显低于B组(P<0.05),而高于A组(P<0.05).结论 早期行盐酸戊乙奎醚干预可通过减少TGF-β1在肺组织的表达减轻ASMC增殖.

    作者:卞宏;朱述阳;刘平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杓型与非杓型原发型高血压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目的 比较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非杓型原发型高血压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法 测定82例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64例非杓型原发型高血压患者的CRP浓度.结果 杓型原发性高血压组的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低于非杓型原发型高血压组(P<0.05).结论 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申艺冬;苑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在瑞芬太尼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瑞芬太尼麻醉下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4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组(Ⅰ组):麻醉前静脉注射布托啡诺30μg/kg超前镇痛;对照组:麻醉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在手术结束后0.5、2、4、8、16、24h测定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观察镇痛效果;同时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拔管后清醒评分及术后嗜睡、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VAS评分及术中瑞芬太尼用量Ⅰ组<Ⅱ组(P<0.05);拔管时间及拔管后清醒评分Ⅰ组>Ⅱ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能够弥补瑞芬太尼麻醉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不足的缺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潘云松;殷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6个月后对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在治疗1、6个月后均明显减少.而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曲美他嗪可以明显减少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律失常.

    作者:阳家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创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诊断体会

    目的 总结创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方法 对41例创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24例,痊愈17例,好转3例,死亡4例;保守治疗17例,痊愈16例,1例属脑疝晚期,家属拒绝治疗出院后死亡.结论 创伤后脑内血肿,如果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黎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呋塞米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呋塞米加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4例,观察治愈率、症状体征的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喘憋、肺啰音、咳嗽雾化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呋塞米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韩树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颅脑损伤后心肌酶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心肌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8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分为A组(GCS 9~15分)36例及B组(GCS 3~8分)44例2个观察组,另设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AST、CK、CKMB、LDH,将测定值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将B组分为B1(GCS 3~5分)及B2(GCS 6~8分)两个亚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A、B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B1与B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心肌酶升高,其程度与损伤程度有关,损伤越严重心肌酶越高,早期检查血清心肌酶可作为伤情及预后的判断指标.

    作者:陆健;张伟光;黄国洲;利文倩;丁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生存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机体,与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是一个向外环境开放的系统.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其生命活动.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必定会有适应环境的上述周期性变化的特征,即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作者:刘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鼻腔及鼻副窦内生性乳头状瘤病理分析

    目的 对10例鼻腔及鼻副窦内生性乳头状瘤进行分析.方法 从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结合文献加以分析讨论.结果 肿瘤均表现为黏膜下呈乳头状倒生,表面粗糙不平,颗粒状或乳头状,有的表面光滑息肉状.病理形态:由呼吸性上皮增生变厚并向间质生长,形成分枝状,指状隐窝或实性无角化细胞巢团状.结论 本病的发病与HPV感染有直接关系.

    作者:谢成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