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员;徐昌辉;徐书灿
对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进行血循环内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做一回顾性分析总结,了解其检出率与疾病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07年2月-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的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210例,其中女115例,年龄9~75岁,中位年龄55岁.男95例,年龄19~79,中位年龄33岁.所有患者进行血循环内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检测.
作者:黄亚芝;苏雅拉图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形成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满足广大患者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各家医院相继创建自己的特色护理.近年来我院护理部坚持从人的需要层次论[1]出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认真做好执行医嘱、及时观察病情和认真书写护理文件等基础护理,以基础护理作为专科护理的基础和衡量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在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护理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现将我院基础护理管理的具体措施和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月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阑尾周围脓肿常以右下腹疼痛后肿块而就诊,本文报道我院26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根据手术结果对该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的诊断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病例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14~37岁.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以下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乏力为主.3例患者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26例患者临床均疑有肿块,诊断前全部做腹部超声、心电图及常规检查,12例行CT检查,所有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为阑尾周围脓肿.
作者:蔡忠凤;贾雪莉;杨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我院现住患者抗菌药物实时检查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情况.方法 由医教科牵头,随机抽检科室,采取临床医师和药师共同参与的检查模式,对现住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时检查.结果 进行阶段性总结为我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培训资料.结论 实施抗菌药物应用检查,实时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辉;黄玉玲;许沧海;刘佩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活动期RA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38例,给予来氟米特20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32例,给予甲氨蝶呤15mg,口服,每周1次,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其中疼痛度、压痛指数、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8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能够显著缓解症状,改善病情,可推广应用.
作者:陈达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重症颅脑损伤约占颅脑损伤的20%[1], 该病病情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一般高达30%~50%,是临床救治的重点难点.而肺部感染是颅脑损伤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引起病情恶化或死亡的重要因素.
作者:郑海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B3亚型极其少见,其鉴定主要根据红细胞抗原的强度,特点进行分类,将发现的1例B3亚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男,27岁,2008年因桡骨骨折在延边医院进行手术.正定型与抗A无反应性,与抗B呈混合外观,反定型为B型,经血型血清学检查,确定为B3亚型.
作者:金玉顺;金仙玉;全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IL-6是急性相反应蛋白的诱生因子,在严重感染时IL-6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相反应蛋白,故CRP在感染时相应升高[1].CRP的检测可以代替IL-6的检测,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各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癌患者常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其中以重型肝炎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发生率高.
作者:李克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在高血压病前瞻性研究中对一氧化氮变化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进行比较.方法 按中国医科院Fever研究规划,选择50~7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113例,入选患者采用多中心、双盲研究设计,T组58例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每天2.5~5mg,C组55例给予氢氯噻嗪每天12.5~25mg,经5年随访,治疗前后测坐、立位血压,心率、一氧化氮(NO)、空腹血糖、TC、TG、HDL、肌酐、尿酸、血清钾、心电图等检查,并记录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结果 NO值T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TC及TG均下降,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非洛地平缓释片及小剂量氢氯噻嗪对高血压5年前瞻性研究均有良好降压作用,特别对非洛地平治疗组NO升高明显,提示扩张血管作用良好.
作者:马梅香;解金兴;尤忠一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械和其他物品的重要科室,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源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全.灭菌效果是否合格,对降低医院感染,尤其是控制外源性感染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而使用性能良好的灭菌器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关键.
作者:赵莉莉;杨志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82例在我院内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社区综合干预措施,持续6个月.结果 干预组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健康及不良行为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 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何荣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每天3次,连用4周为1个疗程;低分子肝素钙5 0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7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优于对照组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作者:乔艳;陈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以腔内照射配合体外照射的方法普遍,其适应范围广,疗效好[1].我科2005年6月-2007年5月对收治的130例宫颈癌患者行体外+腔内放射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饮食护理,和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所有患者原发病灶得到有效控制,明显减轻了并发症带来的不适与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护理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侯学慧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我院肺炎克雷伯菌(KP)呼吸道分离株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AmpC)的携带情况、基因型特点及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我院2005~2007年呼吸道分离的54株KP,以头孢西丁(FOX)耐药筛选耐药株;用碱裂解法提取耐药株质粒;采用PCR扩增AmpC基因,并对其产物进行测序以确定其基因型;对FOX耐药株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表型确证试验;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54株KP中29株FOX耐药; 22株AmpC阳性,测序后均为DHA-1型;24株ESBLs表型确证试验阳性;AmpC阳性KP对碳氢霉烯类100%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KP呼吸道分离株AmpC酶检出率高,流行基因型为DHA-1,产AmpC酶菌株的ESBLs携带率高,耐药情况严重.
作者:李红林;卢月梅;吴劲松;吴伟元;刘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较常规骨瓣减压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和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收治263例重型颅脑损伤 (GCS≤8分)患者,治疗组135例[含特重治疗亚组 (GCS≤5分)54 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减压,对照组128例 (含特重对照亚组49 例)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后6个月,比较GCS评分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疗效为71.1%高于对照组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重治疗亚组疗效为63.0%显著高于特重对照亚组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因继发颅内高压而再次手术的发生率为2.22%低于照组的10.94%(P<0.05),术后治疗组发生迟发性血肿和对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1.56%(P<0.05).2组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尤其是特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治疗效率;减少因继发颅内高压而再次手术的发生;但术后迟发血肿和对侧硬膜下积液增多.
作者:何祥中;张帆;薛少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脑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与高血压糖尿病所致的动脉硬化有密切关系.脑出血有三大特点:(1)发病率高;(2)致残率高;(3)病死率高.其预后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有直接关系.现就我院176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邬志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随着现代医药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发现和合成了越来越多的药物,用药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同时疾病谱的变化使病种也越来越复杂,因此联合用药非常多见,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而造成许多不良反应或危害,甚至导致死亡.
作者:乔日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主要发生在6个月~3岁的小儿,5岁以后少见,患病率为2%~5%[1],复发率为34.65%[2].一般病初出现高热,突然出现惊厥,患儿家长十分焦急,但急救知识有限,不知如何处理,部分家长采取一些不正确的处理方法,如给正在惊厥的患儿喂水、猛烈摇晃、强制按压抽搐的患儿等,不仅会造成误吸、误伤,还会造成骨折和窒息甚至耽误治疗而引起脑损伤[3],特别是对学习记忆的影响[4].因此,对公众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十分必要.现就笔者对小儿热惊厥的家庭预防急救的经验报道如下指导.
作者:马学梅;高丽萍;王秀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驻黎巴嫩维和二级医院承担的任务,是为达1 000人的维和部队提供卫勤保障,每天诊治40名伤病员,收容20名7d内可归队的伤员进行住院治疗和护理,并为1~2名患者提供重症监护.为此,要保证60d足够的医用物资和耗材,如有需要还应具有补给一级医疗机构的能力. 在适当的时候,还要对当地群众给予一定的人道主义援肋,因此,所携带药品物资一般比联合国规定的数量要多.
作者:王月兵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手术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疗效,提高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 利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寻找断端远端,插入直径1mm硬膜外尼龙导管作为泪小管内支撑物,吻合泪小管断端.结果 108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8~12周拔管,随访6个月~2年,治愈88例占81.5%,好转14例占13.0%,未愈6例占5.5%.结论 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成功率高,操作准确方便.
作者:江惠燕;李斌;徐剑容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