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西霞;王金
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年发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指出: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所有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药品不良反应、医师用药不合理等原因,不得不给患者退药,否则易导致医疗纠纷.退药现象存在诸多弊端,故分析退药原因,寻求减少退药的对策非常必要.对我院自2008年9月-2009年4月的170例门诊退药事件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迎春;安福丽;相聪坤;陈贵银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肝脏病变进而可引起糖类代谢异常.肝脏病引起的血糖升高,糖耐量降低,呈糖尿病样改变,而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1].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内二科共收住院肝硬化患者102例,合并肝源性糖尿病者25例(24.5%).现将临床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刘华英;杨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7年7月出生的新生儿1 470例为治疗组,口服蒙脱石散剂(商品名:思密达),2006年同期出生的新生儿1 26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如肝酶诱导剂、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白蛋白等.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8.5%高于对照组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应用思密达预防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蔡绵碧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各种原因造成的伤口,关闭后容易遗留瘢痕,如何使瘢痕更窄、更平整及更隐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总结20年来缝合技术的经验,随访502例患者,发现皮下缝合技术是重要的一环,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亚兰;胡亚欣;赵鹏;李晓格;李倩;祁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患者,女,28岁,因心悸、多汗、消瘦伴口渴、多饮、多尿1年,加重伴昏迷3h急诊入院.既往甲亢、糖尿病病史1年.4个月前曾因行阑尾炎手术诱发甲亢危象1次,近期口服他巴唑、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服药不规则,心悸、多汗、烦渴、恶心症状持续存在.3h前出现神志不清伴呼吸急促、呕吐.
作者:葛淑芝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药品不良反应 (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它的发生受医学研学技术和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而导致的必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新药品种的日益增多、生物技术产品的临床应用,ADR报告数量在增加.
作者:成俊义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例1.女,33岁,主因面部红斑1个月,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d于2008年3月2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面部红斑,伴眼睑及前胸部皮疹,无痒感,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减少3.5×109/L.
作者:饶莉;佟胜全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化学治疗是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间缺少根本性的代谢差异,因此所有的抗癌药都不能完全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害[1].恶性肿瘤化疗常见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可出现全血减少,易并发口腔及身体各部位皮肤黏膜的感染、出血等,影响化疗的进行,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2,3].
作者:韩宇霞;刘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初发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配偶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80例年龄<75岁的初发脑卒中患者配偶参加研究.在脑卒中10d后,应用SCL-90评价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标准值比较.应用多因素分析来调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性别;(2)脑卒中患者的病残程度;(3)配偶的文化程度.结果 与标准值相比,除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均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配偶抑郁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男性配偶(P<0.01).文化程度低者在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得分明显高于文化程度高者(P<0.01).残障程度重者配偶焦虑得分高于残障程度低者(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病损的严重程度,将影响其配偶对未来生活的想象.而不同背景配偶的心理状况亦有差别.
作者:谭晓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2002年1月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医院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药学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模式,通过药师职能的转变而实现.
作者:陈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我院口服降压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我院2006-2008年降压药的消耗金额、用药频度及日用药金额等进行分析.结果 3年来我院降压药金额稳中有升,2007-2008年DDDS大的是硝苯地平缓释片.结论 我院降压药基本用药合理.
作者:魏智中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随着现代检验的飞速发展,实验室检验的仪器设备更趋向全自动化、微量化,各项实验用试剂也向操作更加简便、快速、性能稳定的方向发展,使实验室做出的检验报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及误差.如[关键词] 临床检验;差错;对策
作者:叶路沙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是指妊娠胚囊种植于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由于此处无正常肌层和内膜,绒毛直接侵蚀局部血管,局部血流异常丰富,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可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穿透以至子宫破裂和腹腔大出血,这是一种少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国内外均有个案报道.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上升,此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也应引起重视.本病早期诊断困难,初诊误诊率高.我院自200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2例此类疾病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焦素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对照比较试验法,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天3次,30d为1疗程,并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其主要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50.0%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后心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P<0.01),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肌缺血改善,ΣST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可靠.
作者:任志会;宋剑;李云鹏;王丽环;安军永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语言是人类认识和沟通的特殊手段,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广泛使用的交际工具.一个语言技巧良好的护士在关键时刻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护士与医、患、家属的语言交际内容多,作为交际主体的护士,要学习因时、因人、因事地凭借自己的知识和阅力,力求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见解和感情,以期充分发挥交际功能的口头表达.
作者:王宗莲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在门诊肿瘤患者中开展药学服务的必要性及措施.方法 对我院门诊736例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必要性调查,对药学知识需要人群以及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705份,有效回收率95.79%.结果 显示,半数以上患者希望获得基本用药信息和合理用药信息,51.94%患者希望获得医保用药目录的相关信息,分别有56.74%、55.89%患者希望获得药物贮存和特殊药品正确使用方法等我院特色的药学服务.结论 肿瘤患者人群迫切需要专业的药学服务,药师在门诊患者中开展药学服务可有效保障合理用药.
作者:魏雪;刘韬;潘莹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清肺平喘口服液中芍药苷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Lichrosorb ODS C18 柱(250mm×4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7∶ 83);流速:1.2ml/min;检测波长:230nm;柱温:室温.结果 芍药苷对照液进样量在0.64~3.21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181813.89X+4732.84,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1%,RSD为0.85%(n=6).结论 本法灵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清肺平喘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金草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国产奥沙利铂(L-OHP)联合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5例晚期结肠癌患者给予国产L-OHP 130mg/m2静脉滴注,持续4h 第1天;CF 200mg/m2静脉滴注,持续2h 第1~5天;5-Fu 500mg/m2静脉滴注,持续6h第1~5天;3周重复1次,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25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11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40.0%.不良反应为末梢神经毒性、腹泻、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结论 该方案疗效高,不良反应轻,患者均能耐受.
作者:范晓莉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百草枯又名克无踪、对草快,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杂环类、非选择性、接触性除草剂,无味,易溶于水,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遇碱水解,具有腐蚀性,有效成分为:1,1'-二甲基-4,4'-二联吡啶.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及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范围和职能相应扩大.因此,护士的防范医疗事故意识与能力培养尤为重要.护理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学科技发展的无限性与承受能力、精力限制医院护人员掌握技术的有限性,临床病种的多样性与病例个案的复杂多变性,特定环境下医疗条件的局限性以及医护人员是否处于佳的身心状态等,都将成为发生医疗事故的因素.
作者:张昌国 刊期: 200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