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英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声嘶(或发音障碍)、咽喉疼痛、咽喉部异物感、持续清嗓、慢性长期咳嗽、喉痉挛、呼吸困难等,喉部体征可有声带后联合区域黏膜增生、肥厚,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严重时出现肉芽肿、喉室消失、声门下狭窄.近年来有关咽喉反流性疾病文献有增加趋势,对于疾病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本文对我科近年来咽喉反流性疾病误诊原因作进一步探讨及分析.
作者:朱新华;曾鹏飞;张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机构的要求和疾病康复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广大的护理工作者具备更加严谨的工作作风、更加高超的技术水平和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作者:薛芳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5年10月-2008年12月使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的126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约30min,出血量约20ml.术后3个月常规摄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骨折基本于6~12周达临床愈合.5例术后复查发现记忆合金环抱器松动,更换接骨板后骨折愈合.结论 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轻,出血少、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点,安放和取出均较简单,骨折端固定牢固,可避免对胸膜及邻近的神经、血管的损伤.
作者:赵军法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口腔崩解片(商品名:可同)和利培酮片(商品名:维思通)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价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2组PANSS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下降,可同治疗组有效率为83.3%,维思通治疗有效率为80.0%,2组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不良反应相似,程度较轻,以锥体外系反应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作者:侯占岭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松弛性瘫痪为特征的肌肉疾病,与血清钾的代谢异常有关,表现为血清钾<3 5mmol/L,少数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作者:程亚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术后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rhEGF)对治愈率和脱痂期阴道流血、流液的影响.方法 宫颈糜烂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微波治疗术后加用rhEGF涂于宫颈创面,对照组43例单纯微波治疗.结果 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脱痂期阴道出血时间、阴道排液量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术后加用rhEGF涂于宫颈创面可有效地减少阴道出血、阴道排液,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王碧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手术室是抢救急危重患者及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科室,是保证患者生命及手术成功的重要场所,其工作中的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护理安全,防止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结合本院手术室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和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并使其成为手术室管理手册,加强制订目标管理.近年来,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作者:周晓燕;杨晓晴 刊期: 2009年第17期
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发现:冠心病发病年龄日趋减小,也就是说冠心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由于年轻人生活阅历及对待疾病的看法不同,不能对本身的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及重视,不能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因此健康教育要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知识层次的患者施予不同的教育,目的是让患者积极参与二、三级预防,减缓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近几年来我们实施整体化护理的实践经验,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不同心态采取的相应健康教育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现.大学生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过度使用网络会影响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1].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部分医学院校进行现状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伟;盖立起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应用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0.6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和疗效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4%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硫辛酸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乔运成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前置胎盘,巨大儿头盆不称是行剖宫产术的主要指征,而剖宫产术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出血和感染[1],如处理不当,可造成产妇死亡.我院对8例剖宫产术中出血采用宫腔填塞纱条联合B-lynch缝扎术治疗剖宫产出血,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美托洛尔和螺内酯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经常规休息、限盐、强心、扩管和利尿剂治疗2周疗效欠佳的CHF患者,给予口服缬沙坦5~50mg/d,美托洛尔25~50mg/d,螺内酯20mg/d,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心功能改善1~2级,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缬沙坦、美托洛尔、螺内酯三联治疗CHF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韩荣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一种无创性局部治疗肿瘤的新型超声加热技术,被称为无创性超声切除(noninvasive ultrasound ablation,NUA)或聚焦超声外科(focused ultrasound surgery,FUS).该技术在治疗前列腺癌、肝癌、肾癌、胰腺癌等方面不仅有确切的疗效,而且还具有其它治疗手段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1~4],其疗效性和安全性已被公认[5].治疗虽然无创,但有一定的风险,如皮肤灼伤,甚至治疗脱靶损伤正常组织等,因此健康指导尤为重要.
作者:曾玉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RF)复合丙泊酚在脑肿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SAⅠ~Ⅲ级在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RF组和芬太尼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注咪唑安定+维库溴铵+依托咪酯+RF(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RF(或芬太尼)+丙泊酚.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入手术室时、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10min和拔管各个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间使用镇痛药和躁动情况.结果 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基础值比较,2组均在诱导后下降,插管后1min芬太尼组升高,RF组在拔管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恢复情况:RF组早于芬太尼组;镇痛药使用RF组多于芬太尼组;RF组患者躁动少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相对于芬太尼用于脑肿瘤手术中全身麻醉更具优势,其麻醉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完全,有利于早期拔管.由于药物代谢快,疼痛出现早,需及时给予必要的术后镇痛.
作者:黎必万;檀文好;陆彬堂;黄庆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中药哮喘膏外敷穴位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5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 )和对照组(74例),2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哮喘膏外敷陶道、肺俞穴治疗.根据患者皮肤的耐受情况,每次敷药3~4h,早晚各敷1次,5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的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自拟中药哮喘膏外敷穴位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能够迅速缓解症状,延长哮喘的缓解期.
作者:施小敏;唐俊;袁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肠道菌群失调小鼠体内白细胞介素-3(IL-3),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抗生素脱污染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动物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3和GM-CSF含量.结果 实验组小鼠血清中IL-3和GM-CSF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肠道菌群失调可减少体内IL-3和GM-CSF含量.
作者:张亚超;孙晓利;刘颖;刘惠敏;王憬;王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患者,男,40岁,体质量56kg,身高170cm,因右膝外伤后疼痛3h入院,入院诊断为右髌骨骨折,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髌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作者:刘清仁;王亚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反复感染的复杂耳前瘘管常导致手术范围的扩大,局部软组织缺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及精神负担.我科于2006年7月-2009年1月采用苏肤凝胶又名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武汉大正高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填塞缺损部位治疗复杂耳前瘘管患者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彦哲;胡亚兰;王满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急性硬膜外血肿是外伤性颅内血肿常见的一种类型,因其独特的解剖部位,保守治疗不易吸收,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但其创伤大,并发症多,全麻风险较大,对患者全身情况要求较高,且主观上不易得到患者的认可和接受.我科于2004年5月-2009年5月在CT的指导下,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技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56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凡川;谢兴安;刘未果;赵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病毒引起的自限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发热、咽喉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血清中可测得EB病毒抗体[1].多数病例为学龄前期儿童.目前一般采取抗病毒、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2].我科从2007年5月-2009年3月共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23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涛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