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临床研究

钟春莲

关键词:骨科, 压疮, 护理, 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骨科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骨科疾病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出现压疮情况.结果 试验组发生压疮1例占2.33%,对照组发生压疮4例占9.30%,2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骨科卧床患者压疮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据报道70%~80%的医疗纠纷并不属于医疗事故,而是由于服务引起的[1],因此,良好的沟通是减少护患纠纷、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1989年,DICKSON及其同事将医疗卫生领域中护患沟通定义为护患之间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分享信息,含义和感受的过程[2].

    作者:姚立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护士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角色功能

    药物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护士是给药的直接执行者[1].在临床合理用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讨和分析其所扮演的角色,有利于强化护士在药物治疗中的角色功能,从而为进一步做好临床药疗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计惠民;李娜;孙富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126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其患病率随年龄逐年升高,以45~70岁人群多见[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各种有关胰岛素治疗的建议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生物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30R)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邱冰;郭新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CT扫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体征,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应用,CT更多地被用于LDH的检查,其诊断的准确率也明显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LDH患者经X线检查结合CT扫描诊断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荣祥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结肠灌洗与口服20%甘露醇行肠道准备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结肠清洁程度是影响结肠镜检查和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2008年6-2008年9月,我院对80例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2种不同方法进行肠道准备,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卫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的疗效.方法 将62例冠心病伴V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照组单用胺碘酮.使用ESVEM标准评定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前后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VA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晓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论卫生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控制

    当今社会,卫生行政管理是公共行政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卫生行政执法管辖范围广泛、事物量大,情况复杂,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监督员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自主寻求判断事实与法律的佳结合点,并据此作出具体的行政行为.

    作者:朱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脂肪肝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我市城镇成年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同时对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探求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检测血脂、血糖、血尿酸、肝功能、肝脏B型超声等,收集2007~2008年来我科健康普查3 000例成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医学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 我市城镇成年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脂肪肝患者中肝功能异常率为20%,饮酒、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病均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其中脂肪肝各危险因素按危险风险大小顺序排列如下:饮酒>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结论 我市城镇成年人群近2年来脂肪肝患病呈上升趋势,并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有呈年轻化的趋势.

    作者:刘亚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固尔苏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固尔苏(猪肺磷脂)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 方法 将胎龄≤32周,体质量≤1 500g的同条件早产儿64例分为预防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预防组在出生后6h内经气管内滴入固尔苏,对照组不应用固尔苏.结果 预防组并发HMD、肺炎、需要机械通气、死亡及放弃治疗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早产儿预防性应用固尔苏可降低HMD的发病率,减轻病情,改善早产儿预后.

    作者:黄亦璇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儿的预防及保健

    随着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增加,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儿童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10%~15%,国际糖尿病联盟预计未来15年内,全球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增长将超过50%.并且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儿童糖尿病多见于肥胖或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少年儿童.

    作者:刘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1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2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UA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作者:王桂荣;程艳杰;尹丽萍;郭明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正定县麻疹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正定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根据2004~2008年正定县传染病报告系统,调查分析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5年共73例麻疹,9月龄~14岁麻疹病例32例,73例麻疹病例分布在全县23接种单位辖区中的19个,涉及全县174个村街中的45个村街占25.9%.3~6月为发病高峰.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疾控部门应加强免疫规划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预防接种意识.

    作者:颜秀艳;周海松;郭保忠;张喜中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经皮气管切开在ICU中的应用及护理

    经皮气管切开术(PDT)是近年来才开始的新的气管切开方法.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对20例患者采用了经皮气管切开方法,由于其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作者:曹金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缓控释制剂在临床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药剂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使得新辅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的药物制剂,新的剂型不断涌现,为药剂学的发展推波助澜.目前医药市场上不断推出的缓控释制剂,以1级或0级速度释药,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和减小了峰谷现象,提高了疗效,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同时也因减少给药次数,方便使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作者:曹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髋臼骨折为常见的严重创伤,随着高速、高能量致伤因素的增多,其发生率日渐增高.髋臼骨折多累及关节面,移位形式复杂、合并伤多,髋臼部位解剖深而且特殊,故治疗难度大.对移位的髋臼骨折保守治疗无法恢复股骨头与髋臼的匹配关系,终发展成骨关节炎,疗效不佳.

    作者:曾宜贵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体会

    异位妊娠是常见的妇科急症,指孕卵着床于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的妊娠,其中输卵管妊娠常见,占95%左右,近年来其发生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由于快速敏感的β-hCG放射免疫连续测定和超声检查的应用,使异位妊娠早期确诊率不断提高,从而使许多未破裂的患者得以用药物治疗.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应用心理护理缓解产程疼痛的探讨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服务模式的转变,产妇对减轻疼痛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无痛的分娩不仅仅是产妇的愿望,也是每位产妇及胎儿的权利,必须被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产妇心态是产程顺利与否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能够影响并缓解产程中的疼痛反应,并明显缩短总产程时间,有效地减轻或消除产妇的痛苦,降低精神和体力消耗,对产妇顺利分娩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韩俊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癌症患者疲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癌性疲乏(CRF)是与癌症和癌症治疗有关的一个高发生率结果事件,是癌症患者中一种极普通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癌症发病率的升高,癌症晚期患者数目不断增多,而癌症晚期患者大多是经历了临床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身体状况日益衰退,癌性疲乏成为癌症晚期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

    作者:陈璐;康琳;朱红卫;刘志敏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应用体会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Merrill等发现肾脏能产生一种迅速升压的物质,将之命名为血管紧张素;1957年Schwyxer人工合成AngⅠ及AngⅡ.在心脏和大血管中约80%的AngⅡ是通过胃促胰酶产生的.

    作者:侯立志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骨科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骨科疾病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出现压疮情况.结果 试验组发生压疮1例占2.33%,对照组发生压疮4例占9.30%,2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骨科卧床患者压疮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钟春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