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卫生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控制

朱艳

关键词:自由裁量权, 卫生行政, 控制
摘要:当今社会,卫生行政管理是公共行政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卫生行政执法管辖范围广泛、事物量大,情况复杂,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监督员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自主寻求判断事实与法律的佳结合点,并据此作出具体的行政行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1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2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UA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作者:王桂荣;程艳杰;尹丽萍;郭明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膀胱灌注化疗方法的改良和护理观察

    目的 总结膀胱灌注化疗技术,改良操作方法,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方法 30例术后需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改良前膀胱灌注法化疗组及改良后膀胱灌注化疗组,每组15例,采用自制表格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对比.结果 改良后组药液外漏及膀胱刺激征的发生情况均少于改良前组(P<0.05),且改良后组药物在膀胱内保留时间长于改良前组,材料费用节约57.9%.结论 改良后膀胱灌注无药液外漏,提高了灌注的疗效,减少灌注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节约患者的材料费.

    作者:李翠娟;李艳;黄巧宜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126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其患病率随年龄逐年升高,以45~70岁人群多见[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各种有关胰岛素治疗的建议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生物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30R)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邱冰;郭新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5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止咳、化痰、雾化吸入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口服.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气喘消失、哮呜音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 孟鲁司特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激素类抗炎药,服用方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靖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关于医院查体的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范意识不断增强,定期查体已成为健康保健的重要内容.我院自2004年成立查体中心以来,共为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完成20多万人查体工作,广得好评,现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孙素红;马燕;陈永庆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刺五加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男,58岁.因反复发作胸闷3个月,发作2h伴心前区阵发性疼痛,于2009年1月25日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炎病史8年,有阿司匹林过敏史.体检:血压159/95mm Hg(1mm Hg=0.133kPa),心率89次/min.律齐,无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肌缺血.临床诊断:心绞痛.

    作者:寻玉君;单鹏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应用体会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Merrill等发现肾脏能产生一种迅速升压的物质,将之命名为血管紧张素;1957年Schwyxer人工合成AngⅠ及AngⅡ.在心脏和大血管中约80%的AngⅡ是通过胃促胰酶产生的.

    作者:侯立志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维生素K1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45例分析

    目的 了解维生素K1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有关数据库,下载原始病例报告,然后对这些病例报告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的过敏性休克45例,涉及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3个给药途径,其中以静脉滴注给药,60岁以下的成年人多见,30min以内发生者较多,有6例是重复用药发生的过敏性休克.1例死亡.结论 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尽量使用肌内注射给药途径,重视与维生素K1注射液有关的不良反应.

    作者:杨国辉;雷招宝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72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以左氧氟沙星为主,另根据药敏试验选用3种以上敏感药物或以前未用过的抗结核药物.对照组不用左氧氟沙星,其他药物同治疗组.观察2组患者痰菌阴转情况及病灶吸收情况,观察空洞缩小及闭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高于对照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阴转率为86.1%高于对照组的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在复治结核病患者治疗中,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是治疗复治性肺结核较为有效的药物.

    作者:漆忠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谈住院药房的药师与药学服务

    药学服务是由美国Hepler和Strand教授在1990年正式定义,是通过向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间接的、有责任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实施良好的药学服务是当今社会对药师的新标准要求,是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一种合理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作者:吕声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便秘的相关知识及预防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的临床症状.长期便秘者尤其是伴有高血压、心脏病、外科手术后的患者等危害更大,现在将便秘的相关知识及预防做出探讨.

    作者:赵俊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的人格特征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 以3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2 517例健康人作为常模组,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测查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结果 帕金森病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中评分< 8为13例,≥8为17 例;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神经质维度和掩饰程度维度分高于常模组,精神质维度分低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亚组的神经质维度和掩饰程度维度分高于非抑郁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精神质维度和内外向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具有情绪不稳定、掩饰的人格特点.

    作者:张庆元;王耀光;辜娜;林存成;冯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石家庄餐饮业HACCP系统管理效果评估

    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历来对餐饮食品的卫生安全非常重视,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食品安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但这些管理方法的特点是重于事前或事后的监督检查,以及对发生问题后的处理,而忽略了对食品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监督控制,因而有关食品卫生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作者:张卫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结肠癌致肠梗阻32例治疗体会

    我院外科从2002年3月-2008年3月共收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32例,均经手术证实,现就其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探讨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24例,女8例,年龄43~79岁,中位年龄56.8岁.本组病例以急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体检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有局限性腹膜炎和全腹腹膜炎体征,所有病例腹部X线片均提示有肠管扩张、积气及积液,B型超声或CT扫描提示结肠占位性病变者16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30例.

    作者:曹鸿豪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急性心肌梗死32例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持久与严重的缺血使局部心肌发生坏死,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常见的危重症,病情重,变化快,早期病死率高[1].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我科近3年来收治32例AMI患者,获得满意疗效,先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何国敬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治疗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经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一线治疗后复发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7例,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35例,服用吉非替尼250mg,每天1次,直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培美曲塞组32例,培美曲塞500mg/m2静脉滴注,治疗,每3周重复,至少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吉非替尼组:部分缓解(PR)28.6%,疾病稳定(SD)42.9%,疾病进展(PD)20%,疾病控制率71.4%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培美曲塞组:PR 25%,SD 37.5%,PD 37.5%,疾病控制率62.5%,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胃肠道反应.结论 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治疗疗效相似,但口服靶向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作者:张宇卉;王海宾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BD静脉留置针液体外渗的护理观察

    液体治疗和检查注射造影剂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和检查手段之一.近年来BD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已大大地减少了静脉输液及检查造影时液体的外渗,但在留置期仍可遇到液体外渗的情况.临床上通过预防和护理观察,加强护士程序化操作,做好维护及管理,能减少静脉留置针液体外渗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谭正巧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多种原因可导致患者偏瘫,也常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变及心理影响,近5年来,我科收治偏瘫患者共172例,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偏瘫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分析1.1 共同的不良心理状态特点多为突然发病,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一部分患者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如:不能穿衣、吃饭、洗漱等,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患者不能正确的应对、分析、解决、心理失去了平衡.

    作者:李香莲;赵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医学生物学,特别是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近年来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成为指导临床感染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作者:曾琳智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与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高三酰甘油及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寻找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7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经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特征;并对其中32例不稳定斑块患者查相关的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血糖、血压等临床资料,分析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与相关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76例脑缺血住院患者中超声检出不稳定斑块32例.32例中高血压29例,高密度脂蛋白降低14例,三酰甘油增高9例,糖尿病8例.32例中23例有硬斑及不稳定斑块形成,9例单纯有不稳定斑块形成.结论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斑块居多,其中不稳定斑块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及高三酰甘油是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在斑块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陆继强;吕静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