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元;王耀光;辜娜;林存成;冯梅
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对患儿高度负责的态度,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小儿穿刺成功的前提,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的解剖特点并根据血管特点,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针头,灵活掌握不同的静脉穿刺技巧,是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王淑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患者,男,26岁,因患肛周脓肿反复发作肛瘘于2007年6月28日入院,29日上午行肛瘘切除术,下午3点患者诉下腹及腰部不适,经检查为术后尿潴留,行物理疗法无效,即行导尿术.
作者:黄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医学生物学,特别是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近年来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成为指导临床感染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作者:曾琳智 刊期: 2009年第18期
1980年Lalezari和Jiang首先将凝聚胺(Polybrene)技术应用在血库作业上,1983年Fisher比较盐水法、木瓜酶法、低离子盐水抗人球蛋白法及凝聚胺法4种不同介质之测出异体抗体的能力,发现利用凝聚胺作为介质测出异体抗体的灵敏度高出其他介质2~250倍,而且快速.凝聚胺介质试剂配血作为一种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也是我国血库工作的常规操作.
作者:张海定;陈学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药剂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使得新辅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的药物制剂,新的剂型不断涌现,为药剂学的发展推波助澜.目前医药市场上不断推出的缓控释制剂,以1级或0级速度释药,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和减小了峰谷现象,提高了疗效,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同时也因减少给药次数,方便使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作者:曹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72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以左氧氟沙星为主,另根据药敏试验选用3种以上敏感药物或以前未用过的抗结核药物.对照组不用左氧氟沙星,其他药物同治疗组.观察2组患者痰菌阴转情况及病灶吸收情况,观察空洞缩小及闭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高于对照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阴转率为86.1%高于对照组的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在复治结核病患者治疗中,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是治疗复治性肺结核较为有效的药物.
作者:漆忠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糖尿病合并溃疡者部分创面较大,破坏深层组织,终导致截肢,致残率高,是临床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组织营养和代谢障碍,引起神经和血管病变、免疫性异常等改变,造成皮肤软组织缺损,周围组织结构及细胞功能出现异常,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临床治疗周期长,溃疡创面经久不愈,患者痛苦大.
作者:马玉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经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一线治疗后复发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7例,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35例,服用吉非替尼250mg,每天1次,直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培美曲塞组32例,培美曲塞500mg/m2静脉滴注,治疗,每3周重复,至少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吉非替尼组:部分缓解(PR)28.6%,疾病稳定(SD)42.9%,疾病进展(PD)20%,疾病控制率71.4%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培美曲塞组:PR 25%,SD 37.5%,PD 37.5%,疾病控制率62.5%,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胃肠道反应.结论 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治疗疗效相似,但口服靶向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作者:张宇卉;王海宾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近年来,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频繁的侵入性医疗操作、耐药细菌在患者及医务人员间的传播、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医疗环境的污染,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普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切口感染,其中结肠及阑尾穿孔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可达到20%以上,因此预防并减少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孙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组5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8例、陈旧型心肌梗死组13例、非冠心病对照组40例,分别测定、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差异.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陈旧性心梗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hsCRP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丽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随着剖宫产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使得剖宫产术已成为耗时短、损伤小的普及手术,但因属Ⅱ类手术,术后感染仍为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剖宫产术后可并发感染,包括腹部切口感染、子宫下段切口感染、盆腹腔内感染,也可发生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或由感染并发的栓塞性静脉炎、盆腹腔粘连、宫腔粘连等[1].
作者:王晓晔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原发性高血压(EH)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近年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有了长足进步.控制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减少并发症,还应保证生活质量,并逆转靶器官的病理改变.
作者:刘会敏;张海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临床技能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医学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笔者注重从教学的直观性、实践性、应用性等方面入手,努力抓好临床技能教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者:燕颖军;高春梅;刘军;吴继军;米宁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经皮气管切开术(PDT)是近年来才开始的新的气管切开方法.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对20例患者采用了经皮气管切开方法,由于其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作者:曹金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药学服务是由美国Hepler和Strand教授在1990年正式定义,是通过向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间接的、有责任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实施良好的药学服务是当今社会对药师的新标准要求,是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一种合理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作者:吕声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5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止咳、化痰、雾化吸入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口服.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气喘消失、哮呜音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 孟鲁司特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激素类抗炎药,服用方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靖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我市保龄球运动员运动创伤发病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对35名保龄球运动员进行调查,分析运动损伤发生情况及受伤原因.结果 保龄球运动员损伤居前3位的是拇指软组织损伤(30.91%)、膝部软组织磨损及肌腱发炎(21.82%)、踝关节损伤(16.36%).损伤原因主要是准备活动不充分、疲劳和动作不合理.结论 促龄球运动可造成运动员发生创伤,需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预防意识及医学常识.
作者:赵传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依明滴眼液抑制内眼术后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术后眼内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各30例.试验组应用依明滴眼液滴眼,每天4次,疗程2周.对照组应用典必殊滴眼液滴眼,每天4次,疗程2周.评价抗炎效果,观察用药前后眼压.结果 试验组抗炎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明滴眼液在抑制内眼术后反应性炎症方面的疗效与典必殊滴眼液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志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结肠清洁程度是影响结肠镜检查和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2008年6-2008年9月,我院对80例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2种不同方法进行肠道准备,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卫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探讨炎性因子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发病1、3、7、14d时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RP的水平,并与对照组30名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病1、3、7、14d时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发病3d水平高,随时间推移及治疗的介入,炎性因子水平逐渐下降;3d测定的不同梗死体积患者血清CR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急性脑梗死的体积密切相关,对炎性反应的干预治疗可能有利于减轻缺血性脑损害.
作者:左平祥;高瑞利;季向东;张国华;张宁 刊期: 200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