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护理体会

张书霞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 急性发作, 护理
摘要:慢性肺心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急性发病时,如不及时抢救或护理不当,可增加病死率.在护理上有以下体会.1 及时解决缺氧问题随时观察病情,及时解决缺氧问题,根据医嘱采取不同的流量吸氧,一般用鼻导管低流量间断吸氧.危重患者采取低流量持续吸氧,给氧前测定氧流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阑尾炎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在一般医院中居急腹症首位.手术切除阑尾是治疗本病有效的手段.现将我院 2006 年1月-2009年1月1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利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的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女性常见病,分布范围广,但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多发生于中期妊娠剖宫取胎或足月剖宫产术后.因此剖宫产术后引起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现对我院自1998年1月-2008年8月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余刚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三级甲等中医院中药房的质量管理探讨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中药饮片市场整体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而社会上的中药房又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这对三甲中医院的中药房来说,既是很大的挑战,又是良好的发展机遇. 中药房工作又是一个工种繁杂,劳动量大,技术性强的专业,既要有系统的中医中药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更要有苦干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

    作者:相聪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护士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角色功能

    药物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护士是给药的直接执行者[1].在临床合理用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讨和分析其所扮演的角色,有利于强化护士在药物治疗中的角色功能,从而为进一步做好临床药疗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计惠民;李娜;孙富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α、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干扰素-α 、阿昔洛韦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A组16例和B组14例.2组均给予肌内注射干扰素-α和静脉用阿昔洛韦治疗,A组加用丙种球蛋白.比较2组水疱开始干涸和完全结痂时间.结果 A组水疱开始干涸和完全结痂时间均短于B组,且2组水疱完全结痂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α、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可显著缩短水疱完全结痂时间和皮损愈合时间.

    作者:林燕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抗酵母样真菌药物耐药分析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应用抗生素治疗.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很多传染病的病死率有了大幅度下降,以往无法挽救的疾病预后亦有改观.但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过程中,由于选药不当和使用方法不合理造成病原微生物耐药菌株的增多,使许多抗生素失效,给人类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作者:张东;吕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谈住院药房的药师与药学服务

    药学服务是由美国Hepler和Strand教授在1990年正式定义,是通过向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间接的、有责任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实施良好的药学服务是当今社会对药师的新标准要求,是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一种合理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作者:吕声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结肠癌致肠梗阻32例治疗体会

    我院外科从2002年3月-2008年3月共收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32例,均经手术证实,现就其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探讨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24例,女8例,年龄43~79岁,中位年龄56.8岁.本组病例以急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体检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有局限性腹膜炎和全腹腹膜炎体征,所有病例腹部X线片均提示有肠管扩张、积气及积液,B型超声或CT扫描提示结肠占位性病变者16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30例.

    作者:曹鸿豪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体会

    近年来,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频繁的侵入性医疗操作、耐药细菌在患者及医务人员间的传播、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医疗环境的污染,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普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切口感染,其中结肠及阑尾穿孔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可达到20%以上,因此预防并减少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孙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的疗效.方法 将62例冠心病伴V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照组单用胺碘酮.使用ESVEM标准评定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前后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VA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晓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固尔苏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固尔苏(猪肺磷脂)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 方法 将胎龄≤32周,体质量≤1 500g的同条件早产儿64例分为预防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预防组在出生后6h内经气管内滴入固尔苏,对照组不应用固尔苏.结果 预防组并发HMD、肺炎、需要机械通气、死亡及放弃治疗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早产儿预防性应用固尔苏可降低HMD的发病率,减轻病情,改善早产儿预后.

    作者:黄亦璇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护理体会

    慢性肺心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急性发病时,如不及时抢救或护理不当,可增加病死率.在护理上有以下体会.1 及时解决缺氧问题随时观察病情,及时解决缺氧问题,根据医嘱采取不同的流量吸氧,一般用鼻导管低流量间断吸氧.危重患者采取低流量持续吸氧,给氧前测定氧流量.

    作者:张书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血库凝聚胺介质试剂配血中量的探讨

    1980年Lalezari和Jiang首先将凝聚胺(Polybrene)技术应用在血库作业上,1983年Fisher比较盐水法、木瓜酶法、低离子盐水抗人球蛋白法及凝聚胺法4种不同介质之测出异体抗体的能力,发现利用凝聚胺作为介质测出异体抗体的灵敏度高出其他介质2~250倍,而且快速.凝聚胺介质试剂配血作为一种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也是我国血库工作的常规操作.

    作者:张海定;陈学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经皮气管切开在ICU中的应用及护理

    经皮气管切开术(PDT)是近年来才开始的新的气管切开方法.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对20例患者采用了经皮气管切开方法,由于其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作者:曹金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转移癌1例

    患者,男,42岁,因腰部双髋关节疼痛,6周前曾在当地卫生院服中药、抗感染治疗无好转,于2008年4月4日入我院骨外科.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mm Hg(1mm Hg=0.133kPa),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表情痛苦,自动体位,检查欠合作,其心律整齐,无杂音,肺部呼吸音无异常,有慢性咳嗽,肝、脾、肾脏无异常,腰椎脊突有轻度压痛,腰椎及双髋关节区活动明显受限,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作者:李红橙;胡如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临床应用分析

    目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临床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但是超声乳化由于需要的设备价格昂贵,手术费用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手术技术要求高,硬核的处理[1]等问题,大大限制临床广泛使用.为了探讨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素姣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便秘的相关知识及预防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的临床症状.长期便秘者尤其是伴有高血压、心脏病、外科手术后的患者等危害更大,现在将便秘的相关知识及预防做出探讨.

    作者:赵俊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560例体会

    瘢痕是创伤愈合的必然结果,瘢痕的过度增生会造成容貌的毁损或发生功能障碍,对560例患者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瘢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自2005~2008年我科共进行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患者560例,其中增生性瘢痕326例,瘢痕疙瘩234例,男382例,女178例,中位年龄32岁,成功率98%.

    作者:袁萍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动态变化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探讨炎性因子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发病1、3、7、14d时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RP的水平,并与对照组30名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病1、3、7、14d时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发病3d水平高,随时间推移及治疗的介入,炎性因子水平逐渐下降;3d测定的不同梗死体积患者血清CR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急性脑梗死的体积密切相关,对炎性反应的干预治疗可能有利于减轻缺血性脑损害.

    作者:左平祥;高瑞利;季向东;张国华;张宁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各40例.2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观察2组NYNA分级、血压改善情况(LVEP)、血压、心率及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后NYHA分级、心率、血压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卡维地洛组优于美托洛尔组(P<0.05);美托洛尔组病死率高于卡维地洛组(P<0.05).结论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均显著改善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但卡维地洛可更有效地改善左室功能和降压效果.

    作者:姜俊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