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萍;叶荣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厂家、不同分子量的玻璃酸钠沣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经济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应用玻璃酸钠A(阿尔治),B组应用玻璃酸钠B(施沛特),C组应用玻璃酸钠C(佰备),均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疗法,每次1支,每周1次.治疗完毕后比较3组的近期临床效果,并运用成本一效果分析法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 玻璃酸钠A(阿尔治)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更好,更经济.结论 通过比较3种玻璃酸钠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同时运用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一效果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师选择佳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李雪靖;王宪英;王梅;邵德成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测定盐酸苯海拉明片中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pH6.8磷酸盐缓冲液(含0.5%三乙胺,调节pH值至6.8±0.05,体积比60:40);检测波长为258nm.结果 盐酸苯海拉明峰与相邻杂质峰分离度符合规定;理论板数按盐酸苯海拉明峰计算≥5 000:盐酸苯海拉明质量浓度在2.47-12.3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Y=80.28 X-O.43,r=0.9999;平均回收率99.2%,RSD为0.64%(n=6).结论 本方法准确,结果稳定,数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品种的含量测定.
作者:潘楣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婴幼儿因其年龄小,自制力差,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进行静脉穿刺时往往不能主动配合操作者,又由于其血管分布特点是头皮静脉较手足静脉清晰易寻找,相对好看护,所以操作者为婴幼儿进行静脉穿刺时首选头皮静脉,但需要家属协助按压才能完成操作.因患儿心理恐惧,往往哭闹不止,致使穿刺成功后患儿头部大汗淋漓,胶贴粘贴不牢固,易造成脱针、渗液,不能保持输液通畅.
作者:黄燕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前置胎盘指孕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先露部,是一种危险的病理性妊娠和妊娠后期的严重并发症,常危及孕妇及胎儿的生命[1].主要表现为妊娠晚期无明显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出血.应加强对前置胎盘的认识,做好前置胎盘产前出血的护理,降低其发生率,减少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
作者:洪美霞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腹腔注射鸦胆子油乳60ml+顺铂40mg+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腹腔注射顺铂40mg+生理盐水20ml,每周1次,3周为1个疗程,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CR+PR)为78.12%高于对照组的51.72%,KPS评分治疗组有效率为81.25%高于对照组的5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鸦胆子油乳与顺铂合用治疗恶性腹水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建;丁荣杰;刘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血糖控制较差的住院患者160例,随机分为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治疗组(CSⅡ)80例和采用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法的对照组(MSⅡ)80例,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2组患者的空腹与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天数、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CSⅡ均优于MS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的患者血糖得到稳定和良好控制,减少夜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是目前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贾维敏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前,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简称PICC)在l临床中应用广泛.由于静脉分支及角度问题,在送管的过程中,为避免导管绕入颈内静脉,临床上常规在导管尖端达到肩部(约30cm)时,让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紧贴肩部,使导管顺利进入上腔静脉[1].
作者:陈简兴;曾泳英;陆燕琼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阿奇霉素联合新鱼腥草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136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分为2组,每组68例.观察组给予门冬氨酸阿奇霉素和新鱼腥草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咳嗽、气急、体温、肺部哕音的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氨酸阿奇霉素联合新鱼腥草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邓鸣林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查鼻咽侧位x线测量对小儿增殖体肥大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05~2008年有关病例87例,将受检者均做耳鼻咽喉及全身常规检查,再摄屏气时标准鼻咽x线侧位片,以正常颈骨解剖学为准,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87例患儿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均增厚,并呈弧形或半圆形或波浪形凸向鼻咽腔,其厚度为1.60~1.90cm.A/N比值为O.62~0.93,并可见,鼻咽腔呈局限性或不规则狭窄,有的呈细线状狭窄,甚至闭塞.结论 增殖体肥大的诊断及增殖体刮除术的手术指征对于临床手术治疗增殖体肥大导致的一系列的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葛攀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原有疾病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天3次,观察3个月.结果 治疗组心率提高幅度较对照组高,早搏及阵发性房颤再发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控制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尤其是缓慢心率伴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作者:朱玉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一种在既往无心脏病妇女围生期发生的原冈不明的心肌病,相对罕见[1].本文收集自1997年以来我院经治、资料齐全的PPCM患者21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翠荣;杨玉恒;李更新;冯立军;唐红侠;管艳芹;宫进亮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将88例产妇分成陪伴分娩组即观察组(38例)和无陪伴分娩组即对照组(50例),比较2组产妇产后的抑郁水平和抑郁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产后抑郁水平和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陪伴分娩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和抑郁水平.
作者:何玉琴 刊期: 2009年第23期
青春期崩漏是青春期少女一种常见病,现代医学称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因出血量多,或者淋漓日久不尽,严重危害青春期少女身心健康,影响学习工作,正确及时的治疗尤为重要.逐瘀清热固经汤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功能主治是滋阴清热,化瘀止血.2006年1月-2009年1月,笔者采用纯中药逐瘀清热固经汤治疗青春期功血的患者63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仲超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芬太尼在硬膜外腔一次注药后的镇痛作用和用药后尿潴留并发症.方法 (1)371例硬膜外腔穿刺节段为T8~T10的患者随机分为A(芬太尼)组、B(吗啡)组和C(无镇痛)组;(2)521例硬膜外腔穿刺节段为T12~T3的患者分为a(芬太尼)组、b(吗啡)组和c(无镇痛)组.于术后4.5h、6.5h分别比较疼痛程度,术后6.5h比较尿潴留情况.结果 3组(A、B、C组或a、b、c组)疼痛、尿潴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在4h时A、B组(或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尿潴留在6.5h时A组与B组(或a组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苏太尼、吗啡在4.5h内时镇痛无差异,随着时间延长,芬太尼镇痛作与吗啡相比镇痛作用减弱,在6.5h时芬太尼的尿潴留发生率少于吗啡,在临床镇痛时要辩证镇痛时间和尿潴留统一.
作者:彭丽;封在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门诊药房是各医疗单位的窗口单元,它的工作虽被大多数患者所忽视,但它是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用药安全.2008年我院<门诊药房差错登记簿>登记在案的差错共74例,笔者对此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总结.
作者:严桂仙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处方中药物联合应用的现象是普遍的,联用的目的在于提高药物的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或防止某些抗菌药物产牛耐药性.有些药物联用是有益的应坚持和提倡,而对已知联用有害的或尚未肯定的,就应该避免盲目的联用.通过对临床和门诊处方用药进行调杳分析,存有许多不合理联用,现分析如下.
作者:傅唐德 刊期: 2009年第23期
1 东方1号膏(1)组成:苍术、黄柏、地榆、白芨、白芷、汉防己、木瓜、郁金各50g,煅石膏粉、煅炉甘石粉各600g,麻油(菜油、棉子油均可)1kg.(2)制法:将前八味药切片浸入油中1~7d,再将此药及油放入钢精锅煎1.5~2h(温度达180~200℃,油煎沸后用小火熬,使药物成焦枯黄色),用三层纱布(中间夹一层药棉)过滤.
作者:伍昭龙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所致的急性渗出性皮肤病.其主要特征为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的神经所属皮区出现密集状疱疹,伴剧烈神经症.我科于2009年3月8日收治1例带状疱疹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陆晓坤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因常导致心功能障碍,增加病死率和致残率,而为临床医师所重视.临床报道治疗方法众多,结合基层医院的条件,现就2002年11月-2006年11月收治的5例房颤患者采用药物转律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杰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患者,女,29岁,因上腹部反复无规律疼痛15d,加重1d于2007年12月14日来我院就诊.查体: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慢性病容,皮肤巩膜尤黄染,伞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剑突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末及肿大.七消化道硫酸钡造影所见:食管正常、钡剂通过顺利,胃呈鱼钩型,中等量空腹潴留液,张力稍低.
作者:邓爱平;李新文 刊期: 200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