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聚爱;李贤;杜一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在不断延长,老年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其健康问题也较为突出.一些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随着健康状况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在心理上也会产生一些变化.
作者:杨丽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件腕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东菱克栓酶加入0.90h,的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隔天1次;对照组给予舒血宁20ml加入的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d,,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脑梗死患者治疗14d后,治疗组显效率为80.O%、总有效率为94.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0%和6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FIB比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阿娣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哌替啶与吗啡的用量分析,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住院药房1999年1月-2008年12月麻醉药品专用登记册记录数据,以哌替啶和吗啡为代表药物进行用量分析.结果 吗啡与哌替啶的年度总用量呈整体上升趋势,特别是吗啡的用量显著增加.结论 我院医师对疼痛的认识和对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白金霞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围绝经期一般发生在39-51岁,平均时间约4年[1].此期间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生理等方面均可出现较显著的变化,临床七往往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紊乱为首发症状.本文对52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患者进行病因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子宫不规则出血的原因及主要病理类型.
作者:王泽菊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多发病.随着社会工作压力的加大,饮酒人数的增加,肿瘤患者的增多,发病率也有所增加.本文通过对59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凶、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以更好地进行预防本病,减少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黄海晖 刊期: 2009年第23期
谵妄是临床中为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是一种急性可逆性意识障碍,谵妄的特征性表现是突出的感知障碍、恐怖性幻觉和生动的梦境、万花筒样排列的奇怪荒谬的幻想和错觉等,不能入睡,有惊厥的倾向、强烈的恐惧感和其他情感反应[1],常见于老年人.据国外文献报道,在住院老年患者中,谵妄发生率为4%-10%的患者,个别报道高达50%.谵妄多为急性起病占60%,患者均有注意力、认知障碍,言语混乱,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定向力障碍,睡眠觉醒周期障碍与行为异常,症状在一天中有波动,多为夜间加重.
作者:杨志瑜 刊期: 2009年第23期
1 临床资料本院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25-84岁,中位年龄55.5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胰酶分泌、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胃管内灌注和芒硝腹部外敷.
作者:黄英;王晓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肾囊肿36例,出现2个囊肿2例,多发囊肿3例,余为单发.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7~78岁,中位年龄53.2岁.右肾囊肿20例,左肾囊肿16例.肾上极16个,中极8个,下极6个,腹侧4个,盂旁2个.直径4.2-12.3cm,平均为6.5cmo囊肿容量30~800ml,平均120ml.
作者:杨晓君;刘景斌;李红群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前置胎盘指孕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先露部,是一种危险的病理性妊娠和妊娠后期的严重并发症,常危及孕妇及胎儿的生命[1].主要表现为妊娠晚期无明显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出血.应加强对前置胎盘的认识,做好前置胎盘产前出血的护理,降低其发生率,减少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
作者:洪美霞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医院感染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已成为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对于基层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的体会与思考总结如下.
作者:尹冬梅;薛梅彦;王娟;郭春雷;姚桂琴;桑翠玲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分娩虽是生理过程,但对产妇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现已证实:在分娩过程中的精神心理状态,不仅可以造成宫缩不规律,还可发展为难产、滞产,甚至危及母婴健康及生命.因此,在分娩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可减轻分娩的痛苦、缩短产程、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及产后出血率,大限度地保证母婴的安全.
作者:许德英;刘业军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因常导致心功能障碍,增加病死率和致残率,而为临床医师所重视.临床报道治疗方法众多,结合基层医院的条件,现就2002年11月-2006年11月收治的5例房颤患者采用药物转律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杰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分子靶向治疗是当今肿瘤临床研究中活跃的领域之一,肿瘤靶向治疗已开始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靶向治疗的效果取决于靶向药物自身的特性和肿瘤是否存在靶向药物作用的相应分子靶点,由此药物病理学应运而生.在靶向治疗的新模式中,病理医师不仅要作出疾病的诊断,提供肿瘤的预后指标,而且还要检测肿瘤中是否存在靶向药物相应的分子靶点,以作为临床医师实施靶向药物治疗的依据.突显出在靶向治疗中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合作的重要性,为我国病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发展领域.
作者:付红霞;任国庆;李艳丽;张新新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0.5%罗哌卡因用于腰一硬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在髓核摘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安伞性及优缺点.方法 60例择期行髓核摘除术的病例随机分为腰一硬联合阻滞组(A组)和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30例.观察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问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和高阻滞平面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omage高评分值A组大于B组,A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血压、心率、SpO2变化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用于髓核腰摘除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与硬膜外阻滞相比,腰一硬联合阻滞起效快,用药量少,阻滞效果更满意.
作者:张宁平;潘志强;张敏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我院儿科下呼吸道疾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频率、给药途径、用药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头孢呋辛和阿奇霉素应用频率高,符合<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和药敏试验结果,但用药起点偏高.结论 我院儿科抗菌药物用法、用量基本合理,但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
作者:丁圣楠;程磊;李启超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一种在既往无心脏病妇女围生期发生的原冈不明的心肌病,相对罕见[1].本文收集自1997年以来我院经治、资料齐全的PPCM患者21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翠荣;杨玉恒;李更新;冯立军;唐红侠;管艳芹;宫进亮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系指分子结构中含有1个氨基醇环和1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由配糖链相联接的一类药物.对多数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价格便宜,故在肺部感染中一直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对结核病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首选药物.但是其存在剂量依赖性的毒性,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作者:王栩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诊断脾脏外伤的准确性.方法 对40例经CT和(或)手术证实为脾外伤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例脾外伤常规超声共检出27例(67.5%),漏诊13例(32.5%);超声造影共检出38例(95.0%),漏诊2例(5.0%),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0例脾外伤程度分级诊断中,常规超声组存在明显级别低估者10例;超声造影组漏诊1例,2例发生级别低估.结论 超声造影在脾脏损伤的检出率和分级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查,基本与CT检出率和评估结果一致.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脾外伤相比是一项新的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康健;杨舒萍;陈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患者,女,23岁,孕32+6周,因胎儿生长受限于2008年11月20日18:00在家里静脉滴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80118A62)500ml+丹参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711172)20ml.
作者:郑祥云;陈坤全 刊期: 2009年第23期
过去早孕妇女终止妊娠的传统方法是人工流产,手术操作对孕妇身体损伤大,术后潜在并发症多[1,2].20世纪90年代随着催经止孕药物的发展,药物流产的方式悄然兴起.我院从2000年起对早孕宫内妊娠妇女实施药物流产术,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完全流产率达90%~95%.现将我科2007年10月-2009年5月收治的150例早孕药物流产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袁侨荣 刊期: 200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