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A15-3、CA50和M-CSF检测的临床意义

王艳召

关键词:乳腺癌, 糖类抗原15-3(CA15-3), 糖类抗原-50(CA50), 巨噬细胞刺激因子(M-CSF)
摘要:目的:探讨了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A15-3、CA50和M-CS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A15-3、CA50和M-CSF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血清CA15-3、CA50和M-CS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手术治疗6个月后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清CA15-3、CA50、M-CSF水平的变化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放射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亢和甲减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F-I、IL-6和IL-8检测的临床意义

    文献证实[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是一组多功能的调控因子,有两种相关多肽,即IGF-I和IGF-II,前者与胰岛素60%同源,后者与胰岛素40%同源.IL-6和IL-8为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2].

    作者:厉连福;黄东标;邱海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浆NT-proBNP和D-D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D-dimer,D-D)的变化,探讨NT-proBNP及血栓前状态在心房颤动发生、发展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86例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对照组)血浆NT-proBNP和D-D.观察NT-proBNP和D-D与房颤的关系.结果:房颤组血浆NT-proBNP和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P<0.01).NT-proBNP和D-D在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及血栓前状态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与维持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捷;陈玉婷;宋大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宫颈癌(cancer of cervix)是女性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居第一位[1].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50万左右浸润性官颈癌的新发病例,每年约有25万妇女死于宫颈癌,其中80%来自发展中国家,其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没有建立有效的宫颈癌筛查体系,它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2].

    作者:朱锦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嘉兴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分析

    目的:了解嘉兴地区妇女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man papilloma virus,HP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为嘉兴地区HPV亚型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取妇女宫颈的脱落细胞,利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包括13种高危型、5种低危型和3种中国人群常见亚型.结果:933例标本经HPV分型检测,筛查出398例阳性,感染率42.66%.其中高危型327例,感染率35.05%;低危型272例,感染率29.15%;中国人群常见亚型26例,感染率2.78%.结论:嘉兴地区HPV感染率较高,HPV6、11、16、58是嘉兴地区HPV感染的主要亚型.了解HPV亚型的分布特点对流行病学的调查,降低HPV相关肿瘤的发生和特异性疫苗的研制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红胜;宁瑶;孙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揭示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与急性胆囊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胆囊炎组,共82例,其中坏疽性胆囊炎15例,非坏疽性胆囊炎67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共50例.ELISA检测血浆β-防御素-3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急性胆囊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t检验显示,胆囊炎组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浓度(81.4±36.9)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β-防御素-3浓度(154.2±28.3)pg/ml(P<0.001),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浓度(64.2±24.1)pg/ml显著低于非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浓度(94.3±29.9)pg/m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β-防御素-3浓度是罹患急性胆囊炎(OR=0.483,95%CI=0.298~0.709,P<0.01)和坏疽性胆囊炎(OR=0.426,95%CI=0.239~0.648 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β-防御素-3浓度预测罹患急性胆囊炎(曲线下面积=0.824,95%CI=0.712~0.896,P<0.001)和坏疽性胆囊炎(曲线下面积=0.836,95%CI=0.723~0.904,P<0.001)有显著预测价值.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水平降低,可能是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冲杰;胡耿东;洪维聪;沈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leptin和血清TNF-α、NPY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leptin和血清TNF-α、NPY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2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leptin和血清,TNF-α、NPY测定,并与35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血浆leptin和血清TNF-α、NPY含量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6个月后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leptin水平与TNF-α、NPY水平呈正相关(r=0.6012、0.5984,P<0.01).结论:检测慢性肾炎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TNF-α、NPY含量的变化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庄建伟;解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清RBP检测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检测了80例肾病患者的血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素(Urea)和肌酐(Cr)含量,以探讨其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11年1月~10月本院肾病内科经相关检查确诊的肾病患者80例(男45,女35),年龄(19~62)岁,平均44岁.

    作者:陈峻;胡必成;王羽;陈亚玲;王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2浓度的变化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2浓度的变化,揭示其与慢性牙周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同期牙周健康者各80例.ELISA检测血浆β-防御素-2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慢性牙周炎发病的相关性.结果:经t检验,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2浓度(405.2±133.9)pg/ml显著低于牙周健康者(641.6±128.3)pg/m](t=6.492,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2浓度与牙周探诊深度(r=-0.482,P<0.01)、附着丧失(r=-0.498,P<0.01)和出血指数(r=-0.501,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β-防御素-2浓度(OR=0.415,95%CI=0.297~0.862,P<0.01)是罹患慢性牙周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β-防御素-2浓度预测罹患慢性牙周炎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43,95%CI=0.774~0.894,P<0.01),且判定血浆β-防御素-2浓度<621.5 pg/ml,对预测罹患慢性牙周炎有81.3%的灵敏度和75.0%的特异度.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2水平降低,血浆β-防御素-2水平降低可能是慢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

    作者:蒋峰;张雄;王新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检测血浆D-D在COPD中的意义探讨

    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v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发病率约占15岁以上人口的3%.血浆D-二聚体(D-D)是在纤溶酶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增高提示体内有继发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血栓形成以及纤溶亢进的分子学标志物[1,2].本文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和COPD稳定期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分析其血浆D-D的变化,以探讨血浆D-D在COPD中的变化.

    作者:胡伟贞;赵军飞;王锡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匹多莫德联合布地奈德治疗MPP的疗效及对Th1/Th2平衡的影响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儿童时期急性重症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Th1/Th2细胞平衡紊乱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1-2].本文采用匹多莫德联合布地奈德治疗MPP患儿,通过观察MP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抗凝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液中自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探讨匹多莫德联合布地奈德治疗MP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MPP患儿Th1/Th2平衡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立新;郭元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ACS患者血清IMAA与cTnI联检的意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系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激破裂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或急性心肌梗死(AMI)[1],引发高病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急性心肌缺血是引起ACS的常见机制,心肌缺血时间延长将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破坏.现有的生化标志物在短期和可逆的缺血发作时,其水平不升高,因而不利于在ACS早期心肌损伤可逆阶段进行诊断[2].

    作者:李小平;雷涵;王克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气道炎症介质检测对评价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肺功能的价值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咳嗽为惟一症状或主要症状的一种特殊类型支气管哮喘.CVA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甚清楚,有文献显示[1-3],哮喘患者的血循环中炎症性细胞因子分泌紊乱,认为炎症性细胞因子可能在其病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检索国内外文献关于患者气道炎症介质水平与患者肺功能状态的临床研究目前仍不多见.

    作者:张锋;李晓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人血清CYFRA21-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初步建立及应用

    目的:建立人血清CYFRA21-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并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使用CYFRA21-1定量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法)检测308例临床血清标本,并与CYFRA21-1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灵敏度0.04μg/L,线性范围(1.5~100)μg/L,与NSE及CEA无交叉反应,样本中抗凝剂量的柠檬酸钠、肝素、EDTA-Na2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添加回收率和稀释回收率为90%~110%,分析内和分析间变异系数均<10.0%.该方法正常参考值为(0~3.4)μg/L(95%可信限).ECLA测定结果与本法相比,临床总符合率为96.6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稳定性强,检测范围宽,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完全可替代进口化学发光试剂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

    作者:潘慧杰;刘红;唐磊;李嘉;杨萌萌;杨铁生;樊春红;杨晓林;孙旭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UAP患者血清IL-6、TNF-α、血浆BNP测定的临床应用

    典型的心绞痛容易诊断,不典型心绞痛仅靠临床症状、心电图来诊断,诊断时有困难.为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其生化指标是否有改变,本文选择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钠肽(BNP)来观察UAP患者含量变化;并用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贾力;马官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NP和LPO水平关系的探讨

    脑钠肽(BNP)是继心房肷后被发现在心血管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又一利钠肽系统成员[1].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LPO)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本文报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NP与LPO的关系,并就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施文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脑梗死患者血浆Hcy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脑梗死发病率高、预后差[1].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人体内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文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浓度,旨在评价其对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为脑梗死预后预测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李晓强;刘晓波;贺静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2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发生于新生儿期少见的一种自限性疾病,见于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亢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可为暂时性或持续性.若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重症患儿的甲状腺激素急剧升高,病情迅速恶化,病死率可达15%~20%[1].

    作者:邹金海;李雪;张庆峰;王艳生;邢宝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组细胞角蛋白抗体在胸腹腔积液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一组细胞角蛋白抗体在胸腹腔积液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胸腹腔积液标本,其中腺癌30例,鳞癌22例,反应增生性间皮细胞22例,应用细胞免疫化学SP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AE1/AE3)、细胞角蛋白5/6(CK5/6)、细胞角蛋白18(CK18)的表达.结果:三种抗体在反应增生性问皮细胞、腺癌细胞、鳞癌细胞中阳性率分别是CK(AE1/AE3):10.0%,73.3%,68.2%;CK5/6:60.0%,6.7%,77.3%;CKl8:0,80.0%,4.5%.组合CK(AE1/AE3)(-)、CK5/6(+)、CK18(-)检测间皮细胞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80.2%;CK5/6(-)、CKl8(+)检测腺癌细胞的敏感性为84.7%,特异性为93.6%;CK(AE1/AE3)(+)、CK5/6(+)、CK18(-)检测鳞癌细胞的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92.8%.结论:多项细胞角蛋白联检提高了诊断反应增生性间皮细胞、腺癌细胞、鳞癌细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辅助细胞形态学对于良恶性胸腹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作者:刘永娥;王卫东;胡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浆NT-proBNP水平评价慢性肾病患者左心室功能

    目的: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lc pepfide,NT-proBNP)为诊断心功能衰竭的特异性生物学指标.由于肾脏清除率降低可使NT-proBNP的清除减少,而使肾功衰竭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本文NT-proBNP水平评估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方法:收集慢性肾脏疾病患者60例(男44,女16),检测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肌酐(creatlnine,Cr),NT-proBNP.结果:NT-proBNP与BMI、年龄、性别均显著相关.NT-proB-NP水平为150.0pg/ml和510.0pg/ml,在诊断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紊乱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5%、29.2%和53.2%、88.1%.结论:NT-proBNP水平在510.0pg/ml时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发生心功能衰竭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丽娜;寇筱囡;曹艳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X-射线体外全身照射BALB/c小鼠建立小鼠辐射损伤模型,检测放射线对小鼠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及T、B淋巴细胞损伤的剂量范围,探索放射线剂量与组织损伤程度之间的量效关系.方法:采用9种不同剂量的X-射线体外全身照射BALB/c小鼠,于照射后1d、60d、120d取腹腔细胞做大吞噬实验;分离脾细胞,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活性,同时取脾脏组织切片、HE染色,检测组织损伤程度;照射后120d取小鼠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B细胞数量百分比.结果: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的小鼠其大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及T细胞的增殖指数之间均存在差异,且与放射剂量呈负相关性.FCM检测结果显示0.1Gy及以上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小鼠T、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P<0.05).0.25Cy和0.5Gy组T、B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除0.05Gy以外的其余各照射组,但是仍低于正常组(P<0.05).脾组织切片显示,照射后1d 0.1Gy以上照射组脾脏炎性细胞浸润;60d后,4.0Gy和8.0Gy组脾脏明显萎缩、巨噬细胞增生、瘤样变,其余组损伤不明显;120d后8.0Gy组脾脏萎缩、红白髓分界不清,白髓损伤尤为严重,其余组不明显.结论:0.1Gy以上X-射线体外全身照射可引起小鼠免疫功能及组织损伤,且损伤程度与放射性强度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陈恩;肖建华;何军;郭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放射免疫学杂志

放射免疫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