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我国在2010年开展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食品化学污染的风险监测,针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而且,一直以来食品化学污染物的安全风险监测,都是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样快速高效的监测,有助于降低食品化学污染物的安全风险。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用酶联免疫法在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的应用,针对风险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安全、高效的风险监测及质量控制措施,确保食品化学污染物的风险监测结果更加安全、准确、高效及可靠。
作者:曾剑锋 刊期: 2016年第21期
食品检测的主要内容有食品感官检测、理化项目、微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及微量元素以及食品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和有害物质的检测。食品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应该做好每一项工作来确保检验的标准化,样品的抽取、检测仪器设施和检验方法的选择、数据处理以及实验室的环境等这些工作都要提前做好。
作者:孟诚;于波;徐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核桃酵素饮品的制作流程为:①去核桃红衣;②压榨得核桃粕;③粉碎软化;④磨浆均质处理后超高温瞬时灭菌;⑤逐步加入嗜酸乳杆菌、瑞士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培养得到发酵培养;⑥对发酵液进行细磨、乳化、离心分离、调配和灌装封口得到核桃酵素饮品。
作者:程晓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利用离子色谱建立了同时测定水中4种阴离子(SO42-、NO3-、Cl-和F-)的方法。该方法快速、高效、准确,可以适应水中阴离子的大批量检测,满足目前实验室进行水质检测的需求。
作者:戴佩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当前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与监管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国际贸易技术壁垒问题日益突出、全球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日益增加的贸易量与薄弱的监管力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监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需要从法律法规、标准、进口风险管理和出口采信等方面进行改进。
作者:宋华;孙凤英;何适 刊期: 2016年第21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接受丰富知识的同时,一方面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会受到更多错误或不科学知识的干扰。人们如何获取科学知识,理性认识事物面临着严峻考验。针对这些情况,本调查研究就食品科学领域中两个与生活直接相关的方面:食品标签和日常食品加工和烹饪常识,从另一个角度对某市市民进行了随机调查和分析,了解市民目前的知识现状和不足,为推进市民走向科学的健康之路提供一些基础的参考数据。
作者:张孝刚;付於;刘胡;曾嵘;尚蓉林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抗生素污染是颇受关注的一类污染类型,目前人类身体健康离不开抗生素。近几年流行疾病的暴发蔓延,以及医药工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类型更多数量的抗生素研发和生产。曾有研究证明,生物体摄入抗生素后,85%以上会以其原药或代谢物代谢产物的形式排泄到体外,进入到环境中。对业生产、生态水环境及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处理水体中的抗生素污染成为水资源重复利用所面临的直接挑战。磺胺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属典型的广谱抗生素,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及养殖行业。此类抗生素在生态环境中不易被自然降解,且在水体环境中累积效果明显,加之该类抗生素显著的致畸、致突变作用及胚胎毒性,其产生的生态毒理效应影响颇大,因此在生态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危害与降解处理技术是很多科研人员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作者:李晓明;王飞;李建勇;张苗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果糖作为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其摄入量随着现代食品的不断开发而不断增加。总体而言,逐渐增加的果糖摄入量可能超出与人类生理进化程度相适应的能力。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这种趋势至今仍在持续。研究认为,持续的果糖摄入过量,即肝门静脉血中果糖浓度超过1 mmol/L,外周静脉血中果糖浓度超过0.1 mmol/L,与许多疾病和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高振宇;刘竞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近几年我国经常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食用有安全问题的食物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而且大家对食品安全也会有一定的担忧,从而影响我国的食品发展,不仅如此,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部门的可信度以及信誉还有可能因此受到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在对食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作者:龙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大豆是我国传统食物,在许多东南亚国家的饮食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些年,随着对大豆食品的深入研究,大豆异蛋白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大豆蛋白的组成成分与牛奶蛋白质有一定的相似。而其在营养价值方面,甚至可以和动物蛋白等同,在基因结构上接近人体氨基酸,所以是具营养的植物蛋白质。因此,本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来研究大豆中的蛋白质。
作者:潘仲乐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根据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的原理和步骤建立数学模型,对不确定度各分量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终得出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当检验结果以2次测量对数值的平均值表示时,其取值区间分布于±0.042之间。
作者:陈彩彦;陈丹萍;邓健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酶抑制法是现阶段常用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单的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已成为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快速检测的国家标准方法。而在实际操作中实验器具重复使用造成的污染往往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因此为弄清样品污染的原因,对该实验器具的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需要注意的环节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从事残留分析的同行有所帮助。
作者:李肖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已由出口为主转向进出口并重。在确保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贸易平衡发展。在国家政策鼓舞下,华侨海峡两岸商贸示范区注册了数十家贸易公司,经营进口中国台湾优质农产品、食品等消费品,进口中国台湾食品逐年增长。
作者:郑光华;邱伟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制一种快速检测动物组织中呋喃西林代谢物的胶体金试纸卡,检测卡包含了胶体金标记物的制备,样品垫和反应膜的制备,检测卡的组装等研究步骤,所研制出的呋喃西林代谢物胶体金快速检测卡,对动物组织的检出限达到0.5μg/kg,检测时间为10 min,假阳性率小于5%,假阴性率为0%,该试纸卡能够准确、可靠。简便地检测动物组织中呋喃西林代谢物,适合大量样品的现场检测。
作者:扶胜;杨梅;邓传玉;罗雪粤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乳清蛋白由于消化吸收率高、氨基酸组成合理等特点,赋予其高营养价值,而且由于乳清蛋白可以提供食品特殊质地的凝胶和乳化等功能特性,使其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凝胶的加工过程主要依靠于受热,所以其形成的过程比较激烈,这就容易限制乳清蛋白凝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与传统凝胶方法不同的是,乳清蛋白冷凝胶,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形成依靠的温度较低;加工过程不那么激烈,比较温和。这两方面的特点就弥补了传统凝胶方法的不足,比如在热敏性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等方面的应用,凭借其理想的包埋效果等优点,现已备受食品加工等相关领域的青睐。
作者:张久龙;高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通过实验,选取合适的仪器条件,同时测定饲料中的P、Ca元素。通过在市场上随机购买饲料样品进行验证,与国标方法检验结果比对,结果满意。
作者:孙旭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白酒在中国已有5000年的历史,期间产生了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豉香型等多种香型的白酒,这些白酒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然而近年来,塑化剂在白酒中的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其毒性是三氯氰胺的20倍,是普遍用于塑料工业的主要增塑剂和软化剂,其作用是增大塑料的可塑性和韧性,提高塑料强度。塑化剂可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导致男性生殖能力减弱、引发女性性早熟,并可能通过胎盘脂质及锌代谢影响胚胎发育,导致胚胎生长缓慢,甚至具有致癌性。
作者:王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以核桃仁为原料,提取核桃油后,采用酶法制备核桃多肽,试验过程根据核桃蛋白及所使用酶的特性,研究了酶反应时底物浓度、酶添加量、反应前的液体的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以及阻止核桃蛋白热凝聚的辅料对酶反应的DH和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底物浓度为6%,添加0.3%卡拉胶,杀菌温度120℃,时间15 min,再添加复合酶10000 U/g,反应温度58℃, pH值9.0,反应时间3.5 h,得到核桃肽DH为31.11%,核桃肽得率为60.75%。
作者:付慧彦;刘新旗;郭际;胡永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由于食品检测不过关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在过去几年频频发生,给许多人和家庭带来伤害,比如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造成的大头娃娃事件。因此,只有检测部门严格控制检测技术,减少误差,才能给人们一个安全的餐桌。难点是在食品检测中有许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干扰准确性,所以食品检测的一大任务是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给食品理化检测带来的干扰。
作者:杨青青 刊期: 2016年第21期
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地牵扯着人们的心弦,也使食品检验部门越来越重视对食品中防腐剂用量的检测。食品防腐剂的主要功能是保持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质量,通过杀菌或是抑制有害菌生长的方式来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目前苯甲酸和山梨酸是市面上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因此快速、精确地检测食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含量对实际工作意义重大。防腐剂含量检测一般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检测前的样品萃取,另一部分是对目标物进行色谱检测,多年的研究发展,使在这两方面涌现出很多使用的方法,不断地对其优化并选择优的方法组合是提高检测速度和精度的有效措施。
作者:田杰;王熙茹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