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品标签和日常食品加工或烹饪常识认识的问卷调查

张孝刚;付於;刘胡;曾嵘;尚蓉林

关键词:食品标签, 食品加工, 烹饪, 科学知识, 市民, 人民生活水平, 代信息技术, 知识现状, 随机调查, 生活质量, 社会经济, 认识事物, 科学领域, 丰富知识, 调查研究, 参考数据, 收集, 民进, 健康, 基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接受丰富知识的同时,一方面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会受到更多错误或不科学知识的干扰。人们如何获取科学知识,理性认识事物面临着严峻考验。针对这些情况,本调查研究就食品科学领域中两个与生活直接相关的方面:食品标签和日常食品加工和烹饪常识,从另一个角度对某市市民进行了随机调查和分析,了解市民目前的知识现状和不足,为推进市民走向科学的健康之路提供一些基础的参考数据。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食品中几种常见的重金属检测方法

    当下,人们越来越重视重金属污染的问题,不仅是针对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包括重金属在环境中如水源、空气中含量超标已经在医药领域的污染等许多方面都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针对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技术取得了不小突破,这对于重金属的检测及筛查起着积极影响,但与此同时,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技术还需要提高其检测灵敏度以及准确性。目前,重金属的检测技术仍然有许多缺陷,例如:不能对有益重金属和不同价态的重金属元素进行辨别,以对其与有害重金属进行区分。除此之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样品中其他杂质对测定的影响。

    作者:范峥嵘;严志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食品样品检验流程优化技术研究

    经过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的食品样品检验机构的运作方式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食品检验流程中采用的强制性运作机制,无法适应目前食品检验行业发展的品种多、批量小的需求。本文主要研究促进食品样品检验机构成组运行以及如何改善平衡生产与检验之间的关系,对检验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使用理论方法为实际的食品检验操作带来优化和质的改善。

    作者:王萍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一种检测动物组织中呋喃西林代谢物快速检测检测卡的研制

    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制一种快速检测动物组织中呋喃西林代谢物的胶体金试纸卡,检测卡包含了胶体金标记物的制备,样品垫和反应膜的制备,检测卡的组装等研究步骤,所研制出的呋喃西林代谢物胶体金快速检测卡,对动物组织的检出限达到0.5μg/kg,检测时间为10 min,假阳性率小于5%,假阴性率为0%,该试纸卡能够准确、可靠。简便地检测动物组织中呋喃西林代谢物,适合大量样品的现场检测。

    作者:扶胜;杨梅;邓传玉;罗雪粤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姜精油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本试验以生姜为原料,采用乙醇浸取法对姜精油进行提取,以姜精油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姜精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提取的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 h,料液比为1:25,提取温度为50℃。以猪油过氧化值(POV)为评价指标,探索姜精油对猪油和玉米油的抗氧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姜精油对猪油和玉米油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高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人参紫薯灌肠的研制

    以猪肉、人参、紫薯为主要原料,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人参紫薯肠的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佳配方为人参粉添加量0.03%、紫薯添加量7%、卡拉胶添加量0.7%、保水剂添加量0.3%,并制得了组织均匀细腻、咸淡适中、切片性好的产品。

    作者:张隋鑫;匡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山核桃贮藏工艺的研究

    核桃是“世界四大坚果”之一。中国山核桃是核桃大类中的珍稀品种,为我国所独有,主要分布在我国天目山脉。目前,全国年山核桃总产量约3万吨,其中杭州市就占了2/3,因此,山核桃是杭州市十分重要的林业经济作物。

    作者:杨建华;洪松虎;赵文革;丁立忠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浅析不同种类微生物对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人们在品茶方向上形成了新的形势。如:普洱茶在市场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但人们只是了解普洱茶的饮茶过程,并没有对普洱茶的发酵过程积极判断,特别受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影响,其中存在着不同的发展形式。为了能更好的阐述出不同种类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影响,还要进行普洱茶作发酵实验。根据不同菌种对普洱茶发酵的影响,分析不同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中的作用。在实验中,不仅更好的控制了普洱茶的发酵过程,还规范了普洱茶的发酵形式。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食品中铝的检测及对人体的危害

    在人们身体的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摄入一定的微量元素,但是铝元素不是人体摄入的必需品,相反过量的摄入还会严重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尤其是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铝盐等铝含量较高的添加剂被广泛的应用,并且许多铝制品的餐饮器具也被大量的使用,同时还用到一些食品包装物中,无形中增加了人体摄入铝元素的渠道。铝元素在人体内大量聚集,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例如破坏人体的中枢神经,影响人体的消化系统,以至于引发多种慢性疾病。据统计表明,我国居民的铝元素摄入量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安全。因此加大食品中铝元素的检测力度,提高食品市场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韩健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红糖输送设备浅析

    红糖是甘蔗汁浓缩后得到的带蜜的甘蔗成品糖。红糖的原料是甘蔗,甘蔗砍收后经过切碎、压榨得到含有杂质甘蔗汁,甘蔗汁再经过澄清过滤后进行加热浓缩,浓缩到一定的浓度后出锅冷却制成粉状红糖或者浇铸成块红糖。红糖的主要成分为蔗糖(85%以上)、糖蜜(葡萄糖、果糖等)和水分(3%~4%),还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铁、锌、锰、铬等。因而红糖是一种粘性很大的混合物。并且由于糖蜜和水分的存在,粉状红糖的颗粒很不均匀,3 mm以下的颗粒约占70%,3~10 mm的颗粒约占20%,10mm以上的颗粒约占10%。

    作者:唐文韬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食品安全问题多发是市场经济导致的吗?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改革后的结果,是市场经济使人唯利是图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多发,原因就是在改革开发之前很少发生这样的问题。可事实真的是那样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饮用水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抗生素污染是颇受关注的一类污染类型,目前人类身体健康离不开抗生素。近几年流行疾病的暴发蔓延,以及医药工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类型更多数量的抗生素研发和生产。曾有研究证明,生物体摄入抗生素后,85%以上会以其原药或代谢物代谢产物的形式排泄到体外,进入到环境中。对业生产、生态水环境及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处理水体中的抗生素污染成为水资源重复利用所面临的直接挑战。磺胺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属典型的广谱抗生素,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及养殖行业。此类抗生素在生态环境中不易被自然降解,且在水体环境中累积效果明显,加之该类抗生素显著的致畸、致突变作用及胚胎毒性,其产生的生态毒理效应影响颇大,因此在生态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危害与降解处理技术是很多科研人员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作者:李晓明;王飞;李建勇;张苗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进展研究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检测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范围也在逐步加强。转基因食品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益,提高了农业发展空间。近几年来,我国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在不断发展,逐渐成熟,然而很多人也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表示质疑。

    作者:程相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基于磷含量的白兰地真假鉴别

    白兰地的真假鉴别在我国暂时还是刚起步,在新的鉴定规范中对于元素的分析只有铜含量作为依据,而白兰地是由葡萄发酵而来,不同品质的白兰地中磷的含量也会有所区别,因此本次实验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来测定不同品牌的白兰地中磷的含量,根据磷的含量作为辨别不同白兰地的依据。

    作者:林永瀚;曾玩娴;陈晓敏;谭靖怡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水质检验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工厂的建立,有些工厂所排出的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就将其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水质的严重污染。而现代人们对水质的要求标准很高,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水质的检测不容忽视。近年来,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水质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其特有的方便快捷、检测准确等特点受到专业人士的一致肯定,给水质检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作者:李莹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HACCP在粉剂保健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实践

    本文以紫花苜蓿粉、抺茶、大豆粉末磷脂、磷脂和红曲米为主要原料的一款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的保健食品生产为例,对粉剂生产中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在粉剂类保健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主要包括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等主要危害,其质量的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接收原料的环节、原辅预处理环节、配料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应用HACCP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提升粉剂保健食品的安全性。

    作者:赵军;房克敏;陈向科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核桃肽酶解条件的研究

    以核桃仁为原料,提取核桃油后,采用酶法制备核桃多肽,试验过程根据核桃蛋白及所使用酶的特性,研究了酶反应时底物浓度、酶添加量、反应前的液体的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以及阻止核桃蛋白热凝聚的辅料对酶反应的DH和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底物浓度为6%,添加0.3%卡拉胶,杀菌温度120℃,时间15 min,再添加复合酶10000 U/g,反应温度58℃, pH值9.0,反应时间3.5 h,得到核桃肽DH为31.11%,核桃肽得率为60.75%。

    作者:付慧彦;刘新旗;郭际;胡永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液相色谱法检测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在农作物的预防害虫和去除杂草方面,农药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同时农药在农作物中的残余量也严重威胁着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现在社会中消费者越来越担心食品的安全问题,各个国家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农药残留量的监督,对农作物产品在农药的残留和农药残留量限制标准的测试方法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少耗时的操作,强烈的敏感性和样本使用数量少等优点,在农作物农药残留量的检测中有很大的比例,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分析中。农作物产品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故对农药残留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及对农产品中农药的剩余量进行快速的检测很关键。

    作者:段林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食品和营养的表观遗传观点和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对食品与营养更加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营养均衡和食品安全。而对于表观遗传观点来说,食品与营养并不仅存在于均衡和安全的局限面中,也存在于遗传学这个生物大范围中,影响着生物的生理、病理以及各种负面内容的形成。其作用可以防止人们产生过度营养,避免代谢疾病的发生等,由此可见,对食品和营养的表观遗传观点进行分析和展望,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保障。

    作者:李潇卓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基础课程。本文通过新常态下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教学内容更新,结合近年来的食品安全案例剖析,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普法活动等,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讨。

    作者:沈晓芳;庞月红;钱和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鸡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

    建立一种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鸡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并对广州市售11种鸡饲料进行了分析。试样经70%甲醇-水溶液超声提取,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柱净化;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柱(2.1 mm×50 mm ×1.7μm)色谱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模式进行质谱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黄曲霉毒素B1检出限为0.5 ng/ mL,线性范围为0.5000~50.00 ng/ mL,相关系数为0.9937,以空白样品为基质3个加标水平下黄曲霉毒素B1的平均回收率为88.8%~93.5%,RSD<5.0%。该方法准确高效,重现性好,可实现鸡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作者:叶日金;冯志强;庄俊钰;陈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