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垂体后叶素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效果及护理分析

谭美珍;岑婷;张淑芬;谢凤云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垂体后叶素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产科应用垂体后叶素预防官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55例产妇为观察组对象,另外选择应用卡前列甲酯栓预防官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50例产妇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两组产妇官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并总结分析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产妇官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7.27%明显低于对照组22.00%,产后出血量(91.2±5.0)ml明显低于对照组(152.8±6.7)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后叶素促子宫收缩效果更强,可有效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围产期科学的护理非常关键,临床要提高警惕.
白求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分析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二次妊娠产妇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对新生儿结局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瘢痕子宫二次妊娠产妇90例,依据人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实施周基杰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比两组新生儿结局及产妇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手术情况: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总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②术后并发症: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切口撕裂、盆腔粘连、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③新生儿结局:两组新生儿均未死亡,且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基杰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能改善瘢痕子宫二次妊娠母婴结局,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具有显著优势,既可减少产妇并发症,促进其术后恢复,也可利于胎儿娩出,减少新生儿窒息,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桂芬;何丽娟;何玉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77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总满意率为94.87%,对照组为78.9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 IBS-C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对和谐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产妇产后恶露不尽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产妇产后恶露不尽的疗效及安全性,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1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产后恶露排净时间和子宫复旧情况,以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平均恶露排净时间为(13.27±3.3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62±3.6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7.89,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恶露不尽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7.30,P<0.01);观察组产妇子宫复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加快产妇子宫复旧,从而缩短产妇产后恶露持续时间,降低产后恶露不尽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建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创伤失血性休克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HTS)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收治的HTS患者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进行分组,以42例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患者为观察组,42例未发生急性肝功能损害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其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情况及治疗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ALT、AST、ALP、GGT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重度休克、休克持续时间>6h、其他脏器功能障碍及死亡患者比率分别为26.19%、23.81%、30.95%及14.29%,同对照组的9.52%、7.14%、30.95%及2.38%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HTS患者病情急重,需给予有效、科学方法进行救治,及时纠正休克,而HTS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患者死亡率更高,ALT、AST等生化指标对于肝损伤具有重要提示作用,因此在入院后需及时进行肝功能检查,并在救护过程中重视肝功能保护.

    作者:彭佑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研究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的30例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晚期NSCLC患者中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3.33% (4/30)、53.33% (16/30),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3.17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脊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均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其中≥3级粒细胞减少6例(20.00%),≥3级白细胞减少6例(20.00%),≥3级血小板减少3例(10.00%),≥3级消化道反应3例(10.00%),≥3级贫血1例(3.33%).结论 CPT-11联合铂类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时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微量喂养对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5月~2013年12月于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49例早产儿纳入本次研究,列为观察组,与同期出生的52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对比.对照组实施常规喂养,观察组实施微量喂养,观察两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及体格生长情况.结果 两组出生时、出院时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出生时、出院时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两组出生时身高、体重、头围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出生时身高、体重、头围均低于对照组(P<0.01);出生6个月时,两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身高、体重及头围增长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提升营养吸收效果,促进体格生长发育,对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欧伟明;张菊弟;张金凤;林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双管引流在直肠癌Dixon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在直肠癌Dixon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或称经腹直肠癌切除术)中采用双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12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Dixon手术,根据术中放置引流管不同分为两组,各63例.观察组给予双管引流(经肛门放置肛管引流、经左下腹壁于盆腔骶前放置引流管),对照组给予单管引流(经左下腹壁于盆腔骶前放置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及对治疗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瘘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直肠癌Dixon术中采用双管引流,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瘘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岑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50例剖宫产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路径探讨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路径.方法 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50例剖宫产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包括心理疏导,患肢评估及护理,生命体征监测,肺栓塞预防,用药观察护理,产后病情观察等.结果 50例患者下肢不同部位腿周差治疗后双腿膝关节下10 cm处腿围差和双腿膝关节上15 cm处腿围差均较治疗前缩小.彩超复查,50例患者下肢静脉再通或部分再通,侧枝循环形成.50例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肺栓塞、用药相关的出血、产后并发症等.结论 剖宫产术后并发静脉功能血栓原因复杂,护理工作需要系统严密的观察,专业的产科护理知识与静脉血栓护理知识,可以避免发生大面积肺栓塞、凝血异常所致出血妊高症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等,对产后焦虑抑郁等严重的并发症进行治疗护理,获得较满意的治疗康复效果.

    作者:范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垂体后叶素预注射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预注射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4例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注射垂体后叶素预处理,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6个月患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2、4、6个月,观察组F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减少量少于对照组(P<0.01),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预注射垂体后叶素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卵巢功能伤害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甘隆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海军陆勤人员自我和谐、情感平衡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海军陆勤人员自我和谐、情感平衡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情感平衡量表(Affect Balance Scale)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SCL00)对610名军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SCL-90低分组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和谐总分和负性情感得分均显著低于SCL-90高分组,而情感平衡总分显著高于SCL-90高分组(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和焦虑因子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和负性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情感平衡总分显著负相关(P <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负性情感进入SCL-90总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解释率为21.8%(P<0.01).结论 海军陆勤人员自我和谐、情感平衡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作者:杨安强;汪立成;钟敏琴;匡雨琴;王振武;左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在过敏性鼻炎患儿中的应用意义

    目的 阐述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在过敏性鼻炎患儿临床检测和日常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08例过敏性鼻炎患儿,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吸人性和食人性sIgE,并且考察患儿不同年龄阶段的sIgE检测阳性率.结果 在吸人性过敏原中以户尘螨和屋尘的sIgE阳性率高,分别为88.46%、81.25%;在食人性过敏原中以牛奶的sIgE阳性率高,为22.60%;不同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儿均主要为吸人性过敏,占76.44% (159/208).结论 过敏原特异性IgE (sIgE)为检测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早期检测sIgE及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控制病情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传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6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效果以及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1周、6周以及12周,两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同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观察组治疗后呼气流量峰值(PEF)占预计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改善了临床效果,加速了患儿的恢复,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潘云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及探索助产护理干预在高龄产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观察其对产妇产程与分娩方式造成的影响,旨在为高龄产妇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本组收集我院住院分娩的200例高龄产妇进行临床研究,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系统、全面的助产护理干预.观察和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与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与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中自然分娩产妇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助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高龄产妇的剖官产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志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与肠扭转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急腹症肠套叠与肠扭转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治的72例肠套叠、102例肠扭转小儿急腹症患儿临床资料,对确诊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肠套叠患儿在确诊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5.83%,90.28%患儿长轴切面上呈“套筒”征、短轴切面上呈“同心圆”征;肠扭转患儿在确诊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4.31%,78.43%患儿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轴旋转形成“漩涡征”者,旋转度数270 ~720°,包块位置血流呈现蓝红相间的环绕血流征象.结论 小儿急腹症肠套叠与肠扭转临床症状表现相似,但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表现各有特点,肠套叠表现为“套筒”征、“同心圆”征,肠扭转表现为“漩涡征”,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许杨明;蔡艳;李为莲;张秋月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肿瘤康复期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肿瘤康复期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中心收治的100例肿瘤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高于对照组的36.00% (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肿瘤康复期患者,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铃俨;黎育庭;范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4019例中晚期妊娠的孕妇进行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检查,并与出生或引产后的婴儿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胎儿体表畸形的判定结果.结果 24019例孕妇中,经过引产或产后证实体表畸形236例(0.98%).畸形类型包括唇裂及面部异常、腹壁缺损、无脑儿、脊柱裂、肢体异常、多指(趾)、脑膜脑膨出、内脏外翻等.三维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和符合率均高于二维超声.结论 采用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成像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胎儿体表畸形检出的灵敏度和符合率,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黄惠甜;林碧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T1-2N1M0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对YY-1阳性表达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T1-2N1M0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对阴阳因子-1(YY-1)阳性表达患者疗效的影响,为T1-2N1M0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病理分期T1-2N1M0期、YY-1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均采用AC(阿霉素+环磷酰胺)或AC-T(阿霉素+环磷酰胺-多西他赛)方案行术后辅助化疗,研究组同时给予放疗.随访观察患者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结果 对照组局部控制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0.23%、89.53%,低于研究组的93.26%、97.75%.结论 T1-2N1M0期、YY-1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术后给予同步放、化疗,较单纯化疗比较,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及3年生存率.

    作者:杨洁;王少青;杨超;王玉祥;张辛;宋玉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部分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71例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MPP组),根据胸部X线检查结果将MPP组患儿分为MPP大叶型组和MPP支气管组.选取我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但非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34例作为非肺炎支原体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25例作为支气管哮喘组,并且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被选作健康对照组.对各组儿童进行FeNO值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检测.结果 MPP组FeNO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支气管哮喘组FeNO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MPP支气管组患儿与MPP大叶型组患儿的FeN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肺炎支原体组的FeNO值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检查发现,MPP组和非肺炎支原体组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低于非肺炎支原体组(P<0.01).结论 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会引起气道的炎症反应,能显著降低FeNO值,其原因可能是气道局部合成一氧化氮减少.检测FeNO能够为评价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另一个角度的依据.

    作者:白翠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临床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妊娠率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接受223个周期的IUI治疗;采用单因素检验,筛选可能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相关因素,然后对筛选的相关因素进行校正,校正方法为多元Logisit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临床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不孕年限、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厚度、IUI时机、精子总数作为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临床因素;多元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岁、不孕年限<5年、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厚度6~ 14 mm、排卵前IUI作为影响IUI妊娠率的独立临床因素.结论 IUI妊娠率的临床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年龄<30岁、不孕年限<5年、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厚度6~ 14 mm、排卵前IUI均可提高IUI妊娠率,为临床IUI提供依据.

    作者:刘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康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为99.0%,高于对照组的90.0%(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丽婵;张素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白求恩医学杂志

白求恩医学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