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才;李婉媚;张巧玲
目的:对671例脊柱转移性肿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临床制定脊柱转移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脊柱转移性肿瘤住院病历和李嘉诚基金会宁养院随访治疗病例671例,使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了解脊椎转移性肿瘤的现况及城乡分布。结果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发病高峰是40~70岁,男女比例为1∶0.69,原发病灶从高到低依次为:肺癌、鼻咽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食管癌。对研究对象的性别进行了城乡分布的分析。其中乡村占比显著高于城市,这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失衡的状况相一致。结论脊柱转移肿瘤患者发病高峰年龄较前提前;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是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主要来源肿瘤,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几种主要肿瘤的早诊治和防控措施。
作者:席新华;吴强;胡孔和;钟学仁;何小龙;朱文刚;包拥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研究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技术对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98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变化,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技术优缺点。结果98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均穿刺获得满意标本,一次性成功。其中活检穿刺发现肺癌骨转移人数多,共72例,占73.47%,其次为肝癌骨转移,共19例,占19.39%,恶性黑色素瘤7例,占7.14%。本组98例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6%(30/98),其中血压升高严重者为3例,占3.06%,皮肤严重冻伤者1例,占1.02%。98例患者治疗后 VAS 和 KPS 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 <0.01)。结论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技术不仅可以达到与常规方法治疗的准确率,且对恶性病灶的敏感度高,氩氦刀冷冻组织时定位准确,创口小,成功度较高,在保留骨诱导活性和保存肢体的前提下进行治疗。对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进行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在降低局部复发率,保留骨诱导活性以及改善关节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赵朝阳;邓少杰;叶军;张在恒;刘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出院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仅接受门诊随访;观察组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指导,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Karnofsky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 Karnofsky 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6个月、12个月 Karnofsky 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 ADL 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 ADL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33.33%相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出院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可利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何书萍;蒲亨萍;李颖;郭建选;郭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生存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 GQOLI-74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 <0.01),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1);治疗3个月和6个月,两组 SSPI 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1),且观察组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1)。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提高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生存质量及社会功能。
作者:吴启姣;肖爱祥;黎丽燕;谭丽芬;李日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焦虑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无抽搐电休克(MECT)+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 MECT 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的差异,并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 及治疗后4周末的韦氏记忆量表(WMS)4项指标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的 BPRS、SAS、SD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2周、4周同期比较,观察组 BPRS、SAS、SD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1 d 两组患者 WMS 4项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尚未恢复至原有水平,但观察组恢复水平要比对照组稍快(P <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 MECT 治疗患者中,可通过减少患者产生负性情绪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龚世灵;岑洪舟;罗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技术助孕后发生早期流产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进行 IVF-ET/ICSI 治疗后新鲜移植周期并临床妊娠202例,妊娠结局分为早期流产组和继续妊娠组,分析比较组间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IVF-ET/ICSI 助孕治疗新鲜周期移植后流产率为13.86%。早期流产组在女方年龄,不孕年限,降调总量,促性腺激素(Gn)总量、使用天数,Gn 启动日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卵泡数、E2、LH、孕酮(P)水平,获卵数,MII 卵子成熟率,总受精率,移植胚胎数,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和着床率,用药方案,是否添加 LH,受精方式与继续妊娠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流产组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测异常率为66.67%。结论 IVF-ET/ICSI 中早期流产主要因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遗传因素,而与其他临床及治疗因素无关,须扩大样本量来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天仲;宋丽君;唐棣;张维;黄日艳;牛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配合舒适护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鼻导管持续吸气配合常规护理干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配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pH、PaCO2、PaO2等血气以及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00%、56.00%,组间比较(P <0.05);观察组在住院时间、舒适度评分、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配合舒适护理治疗 COPD 合并呼吸衰竭具有无创、简便、耐受性良好、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可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效果满意。
作者:刘兴华;李少霞;柳东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00例 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情况和穴位敷贴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 FEV1/FVC 值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 <0.05或 P <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 FEV1/FVC 值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一年内未发生急性加重情况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中1例(2.00%)发生轻微皮疹,未经特殊处理好转。结论应用中药穴位敷贴“冬病夏治”可以显著改善 COPD 患者肺功能指标,降低患者冬季急性加重的发病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孟兆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1月对来我院行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别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来我院行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的患者90例(对照组)和2015年1~12月的患者90例(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预防感染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2.2%(P <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2.2%(P <0.05)。结论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控制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感染,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陈少梅;刘倩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 DR 技术和 CT 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选取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56例(75个股骨头),分别采用 DR 与 CT 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在诊断价值方面的差异。结果 CT 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率明显高于 DR 技术(P <0.05),CT 技术对初期和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率明显高于 DR 技术(P <0.05)。结论 CT 技术对初期、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 DR 技术,两者联合应用的价值更为满意。
作者:杨启顺;吕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改良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在治疗神经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病房(ICU)收治神经重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术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引流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硬膜外导管引流方法。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为86.67%(2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从堵管、导管活滑脱等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在神经根刺激反应、颅内感染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从疗效上看,观察组需要导管留置时间,血性及感染性脑脊液清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日均脑脊液引流量虽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的每日引流量波动小,颅内压更稳定。结论改良的中心静脉导管连接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利于推广应用。
作者:郑文贺;黄惠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产筛查及黄体酮用于治疗早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28~34孕周有先兆早产征象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中、高危孕妇共162例进入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利托君静脉输注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孕酮水平、妊娠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延迟早产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1),应用宫缩抑制剂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早产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孕酮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 <0.01)。结论早产筛查及黄体酮应用于早产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的结局。
作者:杨恒;赵红阳;苏贞文;胡敏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配合异丙酚对手术麻醉深度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4例行短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 组37例,B 组37例,A 组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1.00μg/kg 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B 组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0.75μg/kg 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深度进行观察。结果 A 组麻醉后不同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幅度均较 B 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麻醉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 B 组(P <0.05)。结论0.75μg/kg 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进行手术麻醉安全性高,可保持稳定血液流变学状态,不影响麻醉深度,且术后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玉屏;杜庆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胃切除术后并发症患者胃镜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并发症的286例胃切除术后残胃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分类统计胃镜诊断结果与临床表现,观察手术方式与并发症的关系,并比较临床表现与胃镜检查结果。结果286例患者均有1种或多种并发症,BillrothⅠ式残胃及吻合口溃疡发生率高于 BillrothⅡ式(P <0.05);BillrothⅡ式反流性残胃炎、吻合口炎发生率高于 BillrothⅠ式(P <0.05)。其中179例患者有明显临床表现,占62.58%,107例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占37.41%。其中残胃及吻合口溃疡、缝线残留、残胃癌患者大部分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而反流性残胃炎和吻合口炎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结论胃切除术后残胃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患者临床表现特异性不高。胃镜检查是确定残胃并发症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可靠手段。胃切除术后应定期胃镜检查,及时发现病变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提高预后。
作者:张涛;李定云;凌亚非;赖家骏;曾德强;朱晓峰;翁伟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急诊留观滞留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并在急诊留观72 h 以上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治疗后的依从性。结果对照组中存在焦虑者共46例,占76.67%,存在抑郁者38人,占63.33%;观察组存在焦虑者48例,占80.00%,存在抑郁者39人,占65.00%。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性(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 >0.05),治疗后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P <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降低(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后依从性明显提高(P <0.05)。结论急诊留观滞留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给予人性化护理将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汝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循证组与常规组,在护理工作中,循证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循证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8.18%,且循证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是可行的、有效的,今后还要加强循证护理的研究和应用。
作者:王建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海军陆勤官兵的心理应激与自我和谐、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对610名某海军陆勤部队军人进行整群抽样评估。结果陆勤官兵低心理应激组的幸福感指数及两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高心理应激组(P <0.01)。PSET 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P <0.01)、自我的刻板性(P <0.01)显著正相关,与自我和谐总分、幸福感指数各因子及总分(P <0.01)显著负相关;情感内涵因子、幸福感指数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显著负相关(P <0.01或 P <0.05),幸福感指数各因子及总分与自我和谐总分显著正相关(P <0.01)。心理应激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幸福感指数、自我刻板性呈线性相关,这三者能解释心理应激的26%。结论海军陆勤官兵自我和谐、幸福感与心理应激密切相关。
作者:汪立成;王小寒;张海燕;杨安强;匡雨琴;左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与比较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县某农村小学6年级2个班共12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人。观察组学生实施规范口腔卫生指导,对照组则主要依靠家庭和自我习得,比较两组实施卫生指导前、后牙齿菌斑指数,乳牙龋、失、补指数(DMFT)和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卫生指导后,观察组学生的牙齿菌斑指数、DMFT 指数均较指导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 <0.01)。卫生指导后,观察组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分较指导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较大程度地改善农村儿童存在已久口腔卫生问题,适合在农村进行持久广泛地开展工作。
作者:韦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烟龄与老年脑卒中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吸烟指数分为不吸烟组20例、轻度吸烟组23例、中度吸烟组38例及重度吸烟组19例,采用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比较四组研究对象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僵硬度系数(β)及顺应性系数(CC),再采用无创型动脉硬化诊断仪测定四组吸烟患者肱动脉到踝部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分析烟龄与老年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结果重度吸烟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26.32%,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吸烟组患者β和 PWV 分别为(10.30±1.52)和(1652.74±305.70)cm/s,显著高于其他三组,ABI 为(0.48±0.14),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吸烟可能增加动脉硬化风险。重度吸烟组患者 TG 和 LDL 显著高于其他三组,HDL 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吸烟可能通过引起血脂水平异常,增加动脉硬化发生率。结论烟龄与老年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呈正相关性,PWV 和 ABI 可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参考指标,对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小云;主有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危险因素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相关性,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16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并选取同期200例正常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找出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相关的新生儿期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在出生时性别、胎数以及体表缺陷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在出生体重、胎龄、是否剖宫产、胎盘是否粗糙、出生1 min Apgar 评分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胎龄<37周、剖宫产以及胎盘粗糙是引起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期胎龄<37周、剖宫产以及胎盘粗糙等是引起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此类儿童应提前采用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
作者:利燕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