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杰;郭沂新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CHF)合并心律失常时对血清B型脑钠肽( BNP)、醛固酮水平及心功能影响。方法将90例CHF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BNP、醛固酮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BNP、醛固酮、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BNP、醛固酮、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1),LVEF较治疗前升高( P <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 P <0.01)。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CHF合并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BNP及醛固酮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易月婵;李勤;徐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的8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吸氧、甲氧那明、氨溴索、丙卡特罗及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监测血气分析、生化指标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高于对照组,PaCO2、CO2结合力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6MWD大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前白蛋白( PA)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 CRP)低于对照组。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治疗COPD,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欧渤;张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全麻与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老年术后认知能力影响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4例胸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术后6 h、12 h、24 h、72 h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 MMSE)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及72 h 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对应时间MMSE评分( P <0.01),观察组麻醉后24 h 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手术患者,对术后认知能力损伤小,可有效降低POCD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泉;陈佳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立体定位下微创软通道液化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CT立体定位下微创软通道液化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血肿量、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不同时间与本组前一治疗时间比较均明显减少( P <0.05),治疗后1 d、3 d、5 d同期对比,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 <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CT立体定位下微创软通道液化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血肿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俏菁;黎源;黄启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多发性骨折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时相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3个不同年龄组多发性骨折患者骨折6 h内、48 h后和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并对组间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多发性骨折6 h内,≤44岁年龄组患者PT、APTT和PLT均高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60岁年龄组PT、FIB和PLT均高于对照组( P <0.01);而45~59岁年龄组所有指标及另两个年龄组的其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发性骨折48 h后,不同年龄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多发性骨折患者早期凝血系统被激活,随后凝血指标恢复到动态平衡状态,防止血栓的发生。
作者:方永美;王平均;张华威;邵先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 PAC)对患者焦虑、忧郁情绪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人工流产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行医院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常规医院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增加PAC。两组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对患者术前术后焦虑和忧郁程度进行评价分析,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两组术后SAS和SD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 P <0.05或P <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人工流产患者实施PAC,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适宜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钟志英;吴晓燕;林晖华;陆凤江;谢冬钱;杨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后路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行后路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治疗,对照组行后路内固定常规外侧植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压缩率术后1年时均较术前缩小( P <0.01),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后路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助于重建椎体高度,维持较好的矫正效果,效果肯定。
作者:韩成龙;温洪鹏;陈潮宇;吴绍康;黄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腔镜下手术,均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1年内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毅平;刘兴国;潘金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关系。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 MMSE)分为痴呆组96例和非痴呆组30例,痴呆组根据其评分的高低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痴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结果痴呆组血浆HCY水平高于非痴呆组,不同程度的痴呆患者血浆HCY则有显著性差异:轻度痴呆组<中度痴呆组<重度痴呆组( P <0.01)。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血浆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成正相关(OR=1.09,95%可信区间为1.048~1.140, P <0.05)。结论血浆高HCY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高HCY血症脑卒中患者应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对预防脑卒中痴呆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湘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过渡期腹膜透析出院患者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出院后腹膜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住院期间均选择相同治疗和护理方式,观察组出院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6个月后评价自我管理行为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相关知识总掌握率高于对照组( P <0.05),自我管理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对需接受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出院后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作者:麦倩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随访护理对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随访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 P <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随访护理应用于癫痫患者临床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秦虹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Ⅱ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实施预防性干预前Ⅱ类手术切口患者304例为对照组,2013年7月~2014年12月实施预防性干预后Ⅱ类手术切口患者30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二联及以上用药比例、持续用药时间、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通过预防性干预提高了Ⅱ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并有助于缩短术后抗菌药物持续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郝玉千;肖新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团体为单位的体检形式已成为各体检机构的工作核心。在团体体检过程中体检人员及体检流程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团体体检人员多,时间集中,工作量大,受检者满意度低,是团体体检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强化科学合理的安排体检人员、体检项目及体检流程,是我院体检中心一直探索和解决的目标。自2006年我院体检中心成立以来,经过8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对团体体检的流程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冬梅;垢建华;刘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动眼神经麻痹是中脑梗死患者常见症状,多合并共济失调、感觉障碍等症状。其中,以内直肌受累常见,但仅单纯表现为内直肌受累者少见[1]。现将我院收治的中脑梗死致单纯内直肌麻痹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然;张江涛;李勇;杜海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心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 P <0.01),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P <0.01或 P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预后。
作者:稳银容;谭梅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1年观察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P <0.0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1年,均未见不良反应,末次随访两组优良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特点,更适合老年患者选择。
作者:赵继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根治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直肠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40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术联合FOLFOX6(5-FU/LV+OXA)方案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化疗毒性反应和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化疗毒性反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P <0.01),2年内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2年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同时不加重患者化疗毒性反应严重程度,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纳口服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的效果及对血嗜酸性粒细胞( EOS)与免疫球蛋白E( IgE)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片口服,观察治疗前后血EOS与IgE的变化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血EOS与IgE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P <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 P <0.05)。结论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儿童CVA能明显降低患儿血EOS与IgE水平,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许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黄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效果及对尿蛋白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 Scr)和尿素氮( BUN)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1),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 P <0.05)。结论黄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尿蛋白水平及促进肾功能恢复,起到保护肾脏作用。
作者:余建国;李鹏;杨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肺科呼吸病区治疗并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患者84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段无真菌感染患者84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病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使用抗生素超过2周者、使用激素超过2周者、低蛋白血症者、使用免疫抑制剂超过2周者以及气管插管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 <0.01)。结论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超过2周、低蛋白血症、使用免疫抑制剂超过2周、气管插管、糖尿病是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应警惕真菌感染的可能。
作者:尤柳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