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静;张巍;沈晓红
代谢综合征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与冠状动脉、脑动脉、周围动脉疾病的患病率呈显著正相关[1],上海40岁以上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3.06%[2].国外有关于代谢综合征患者饮食现状的调查,国内对该类患者食物种类分析的报告较少.本研究主要是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提高患者饮食自我管理能力,用食品交换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摄入食物种类作基线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敏敏;冯正仪;陈利群;王君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老年人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是不可忽视的,迄今为止没有完整的诊断标准和客观的检查方法.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技术(Encephalofluctuagraph Technology, ET)[1]具有CT、NMR、PET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够在分子水平检查人脑内神经递质的功能变化,具有无创、方便快捷、病人费用低等特点,可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和病理机制方面提供一些客观的依据和线索.
作者:赵燕;纪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内外倾者在3种不同强度痛觉刺激下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方法通过艾森克问卷筛选出15名内倾者(内倾组)和15名外倾者(外倾组),以8 mA 、12 mA、16 mA的电流引起痛觉,记录不同强度痛觉刺激时两组被试的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 结果刺激后2 min内,两组心率变化量均随刺激强度不同有显著差异.内倾组心率均随刺激量增加而增加,外倾组在8 mA、12 mA刺激下心率减慢(变化率分别为-1.9%,-2.4%),在16 mA刺激下心率增加(0.9%).内外倾组呼吸频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同等强度痛刺激下,内倾者生理承受力弱于外倾者.
作者:邵秀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语音加工能力,探索汉语阅读障碍发病机制,为研究其神经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正常儿童做对照组,根据汉语拼音特点,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拼音声母、韵母的识别和编码.结果声母识别任务,阅读障碍儿童组加工需要的反应时间(8.07±3.02)比对照组(5.75±2.03)显著延长(P <0.01),但是识别正确的个数却较低(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是18.33±3.27,20.90±3.09);韵母识别任务基本同上.声母、韵母编码任务,阅读障碍组与对照组儿童的差距更加明显,以声母编码为例,实验组比对照组儿童的反应时间长(分别是20.22±5.87,14.90±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与表音文字的同辈类似,也存在语音加工缺陷.语音加工缺陷可能也是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宋然然;吴汉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研究调查了不同行为类型高考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状况,目的是了解高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
作者:郝明;刘红艳;闫克乐;古淑青;杨轶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在精神应激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会发生结构可塑性的变化.相应的脑结构有:前额叶、杏仁核、海马、扣带回、后脑区、背缝核等.这些脑结构的可塑性变化有时是可逆的,有时是不可逆的,与应激损害的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有关系,当然也与个体的易感素质有关.本文重点介绍前额叶、下丘脑腹侧核、杏仁核、海马的结构可塑性变化.
作者:李凌江;陈树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次研究根据认知心理应激理论,以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作为应激源,选取能综合反映SARS流行期间心理应激水平的焦虑代表应激反应,探讨社会支持、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等心理应激有关变量与SARS焦虑的相关性.
作者:俞晓静;张巍;沈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Torrance认为人的寿命由生存的数量与生存的质量两部分组成,其中的生活质量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机体能力和主观感觉,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身体、心理、社会的良好状况.为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对59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利群;顾亚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创伤性事件是非常事件,它们威胁到个体生命、身体或精神世界的完整,使个体面临极度的无助和恐惧.1998年Breslau等[1]进行了社区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将近90%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暴露于一件创伤性事件,平均每人经历的显著性创伤事件的数量是4.8,男性(5.3)高于女性(4.3).因此经历创伤性事件的群体已经构成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群体.
作者:张锦黎;陈树林;李凌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各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为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组:将108例符合DSM-Ⅳ中ADHD诊断标准的儿童,根据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IVA-CPT)结果,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混合型3个亚型.对照组为108例性别、年龄与实验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同时测试两组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儿童的大肌肉及平衡感因子分(37.87±13.47)、本体感及身体协调因子分(38.82±12.53)显著降低(P <0.05),学习能力发展因子分(31.63±9.31)极显著降低(P <0.01),触觉防御及情绪因子分(41.78±10.66)无显著差异(P >0.05).与对照组相比,注意缺陷为主型儿童的大肌肉及平衡感因子分(36.88±11.75)和学习能力发展因子分(32.08±8.66)极显著降低(P<0.01);多动-冲动为主型儿童学习能力发展因子分(34.77±11.03)极显著降低(P <0.01);混合型儿童本体感及身体协调因子分(36.13±12.56)显著降低(P <0.05),大肌肉及平衡感(35.76±11.87)和学习能力发展因子分(28.04±8.23)极显著降低(P <0.01),各亚型ADHD儿童触觉防御及情绪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 ADHD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障碍,各亚型ADHD儿童存在不同类型的感觉统合失调障碍.
作者:李艳苓;汤艳清;杨华彬;谢光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测中国汉族人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第108位密码子由缬氨酸到甲硫氨酸突变的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30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367名正常人(对照组)的COMT基因多态性.结果 (1)患者组COMT等位基因A频率(23.78%)低于对照组( 30.93% ),等位基因G频率(76.22%)高于对照组(69.07%),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3).按性别比较,等位基因A和G频率在两组男性之间的差异均具显著性(P=0.02),而两组女性间的差异则不具显著性(P=0.073).(2)COMT基因A/A基因型频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815).患者组及其男性和女性的A/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80%、40.75%和39.35%)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68%、55.76%和51.98%);P=0.000, P=0.006,P=0.018.患者组及其男性和女性的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6.32%、57.15%和55.48%)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23%、41.21%和43.07%);P=0.000、P=0.004和P=0.020.结论该结果提示,在我们研究的样本中COMT10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联.所以,不能排除中国汉人22号染色体存在精神分裂症易患性基因的可能性.
作者:吴怀安;邓小敏;闫小华;刘铁榜;胡纪泽;沈其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978名广东省监狱警察的心理状况.结果监狱警察SCL-90总分和除人际关系外的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P <0.001),心理障碍检出率14.00%.总分和除人际关系和恐怖因子外不同监狱的得分有差异,工作性质不同的监狱警察的总分、躯体化、抑郁、敌对性、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有差异,年龄不同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和敌对性因子得分不同.男警察敌对性的得分高于女性.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总分与是否认为工作太累,作警察是否值得,是否打算改行,是否适合现在的工作和从警年限相关.结论不同监狱、不同工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监狱警察的心理状况是不同的,改变监狱警察对工作的不良认知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况,心理干预的重点对象是年轻狱警.
作者:关念红;张晋碚;王旭东;林华生;潘俊;甘照宇;张智利;吴小立;魏钦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抽动障碍患儿巨细胞病毒DNA含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基因定量检测法分别对101例抽动障碍患儿和34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血清HCMV基因定量检测,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测定两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抽动障碍患儿血清中HCMV检出率(36.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9%)(2=14.07,P<0.01),外周血CD4+、CD4+ /CD8+ [(36.71±4.67)%,(106.76±19.23)%]较正常对照组[(40.24±2.51)%,(131.57±37.69)%]显著降低,而CD8+[(35.28±3.96)%]较对照组[(30.63±7.52)%]显著升高(P<0.01).抽动障碍患儿中HCMV阳性组CD8+[(37.84±6.93)%]与阴性组[(31.45±6.28)%]比较显著升高,CD4+/CD8+阳性组[(90.78±10.76)%]比阴性组[(112.76±14.60)%]显著降低(P<0.01),而CD3+、CD4+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CMV感染可能是引起抽动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抽动障碍患儿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失调,提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某些儿童易感HCMV及易患抽动障碍有关.
作者:匡桂芳;蒋玉红;傅平;周长虹;辛晓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佐治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新入院的病毒性肝炎病人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及对照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2周末、4周末、6周末查HAMD、HAMA和肝功能,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帕罗西汀组患者4周末的黄胆、胆汁酸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15.33±11.53、10.55±15.72、294.43±142.05,6周末的黄胆、胆汁酸、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10.15±3.74、8.54±10.11、214.19±130.12;对照组患者4周末的黄胆、胆汁酸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25.55±28.22、54.68±72.97、396.39±240.79,6周末的黄胆、胆汁酸、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18.46±8.34、34.98±60.79、318.29±220.1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帕罗西汀佐治病毒性肝炎不但能明显改善患者情绪,且十分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汪卫华;孙剑;苏宗荣;何杰;郑剑;方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电针加经络氧疗法和单纯经络氧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失眠差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电针加经络氧组44例,单纯经络氧组36例,疗程30 d.结果治疗前、后采用睡眠状况问卷自评量表评分,电针加经络氧组显效率为79.5%,单纯经络氧组显效率为58.3%,电针加经络氧组显著高于单纯经络氧组的疗效,两组各个量表减分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治疗失眠症电针加经络氧组明显好于单纯经络氧组的疗效,电针加经络氧疗法是治疗失眠症的一个新疗法.
作者:胡庆菊;陈克政;王继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 R)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变化.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血浆IL-6、sIL-6 R及IL-1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20.18±2.59)pg/ml]及sIL-6 R[(33.87±16.51)pg/m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血浆IL-13[(16.15±11.98)pg/m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4.41±18.26)pg/ml](P <0.05);以阴性症状为主患者的IL-6[(21.04±1.72)pg/ml]及sIL-6 R[(32.83±15.72)pg/ml]水平均高于阳性组,其中阴性组患者IL-6显著高于阳性组[(18.28±3.22)pg/ml](P <0.05),阴性组患者血浆IL-13[(12.72±9.01)pg/ml]水平显著低于阳性组[(19.82±7.83)pg/ml](P <0.05);未发现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浆IL-6、sIL-6 R及IL-13之间的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6、IL-13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血浆IL-6水平升高、IL-13水平降低可能是阴性症状为主患者的特征性免疫学指标之一.
作者:李晏;王长虹;贾福军;赵峥;冯砚国;张红亚;郭新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为了解自杀病人的心理动态,本研究对近3年来,因自杀来院急诊抢救的84例自杀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对象为2001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因自杀到绍兴第七医院急诊科急救的病人,共8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56例,年龄15~64岁,平均(29.69±10.87)岁.自杀方式:自缢2人,投河3人,有机磷农药中毒8人,服老鼠药4人,一氧化碳中毒2人,服大剂量抗精神病药物56人,其他9人.有6例死亡,78例抢救成功.
作者:周昭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成药逍遥丸合并三环类抗抑郁剂能有效安全的治疗抑郁症[1],为此我们用多塞平联合逍遥丸治疗老年抑郁症,并与氟西汀作临床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安;刘启珍;刘维国;刘翠珍;陈洪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研究对72例慢性失眠患者进行了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分析,并进行了多导睡眠图监测,以探讨慢性失眠症伴有的抑郁、焦虑症状及多导睡眠图的特点.
作者:王雪笠;冯连元;贺银芳;陶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行为类型冠心病患者之间纤溶激活系统的变化.方法用A型行为问卷评定81名冠心病患者和59名健康人群,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他们血浆的纤溶激活系统中PAI-1、t-PA活性.结果冠心病患者(1.04±0.18)比正常人群(0.52±0.07)的PAI-1活性上升,t-PA活性下降(分别这0.35±0.09,0.38±0.04)(P <0.05);这种改变在不同行为类型之间比较,A型行为类型比非A型行为类型的冠心病患者PAI-1的活性升高而t-PA活性降低,两者差异都有显著意义(P <0.01).结论冠心病患者随着A型行为的增加,血浆中PAI-1活性上升,t-PA活性下降,导致凝血功能亢进,纤溶功能下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和发展,从而导致并加重冠心病.
作者:朱金富;杨德森;肖水源;刘遂心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