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期置换双侧髋关节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徐景刚

关键词:同期置换, 髋关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摘要:目的:探究同期置换双侧髋关节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6例(共32个关节)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同期置换双侧髋关节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16例患者经治疗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现切口感染,仅有1例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32.5±5.9)分,术后为(94.6±3.7)分,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术前( P <0.01)。结论同期置换双侧髋关节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具有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白求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针高频通气在急性喉头水肿致窒息抢救中的应用

    发生于医院内的急性喉头水肿多见于药物过敏、肿瘤压迫、颈部手术后血肿压迫气道等,来势凶猛。常规处理方法多为紧急行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或环甲膜穿刺术,以解决通气问题。对于血肿压迫造成的喉头水肿乃至窒息,上述处理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常有很大难度,且在操作过程中极易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快速、准确、有效地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们对7例因药物、化学气体过敏,颈部血肿、外伤及肿瘤压迫所致的急性喉头水肿患者采用双针高频通气法抢救窒息状态,在短时间内解决了通气及氧供问题,同时有效地防止了气压伤,为气管切开赢得了时间,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作者:李永平;黄世容;谢铁强;王春生;王文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重度血栓负荷,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以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血栓抽吸,比较分析两组造影结果、冠状动脉内血流情况、左室射血分数( LVEF)、校正的 TIMI帧数( CTFC)及 ST段回落率。结果观察组 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TIMI 3级血流率、CTFC帧数以及ST段回落率较对照组稍高,但均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轻度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并减少心肌无复流现象。

    作者:彭国顺;林晓虹;王振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难治性鼻出血15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常见部位及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57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分析鼻内镜下行双极电凝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诊断,嗅裂区域、下鼻道、蝶筛隐窝、中鼻道是主要出血来源部位,其中鼻中隔上端的嗅裂区域发生的出血多,占48.4%,其次为下鼻道,占35.0%。在鼻内镜下采用双极电凝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均获得良好疗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下行双极电凝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忠华;蔡耿明;吴烽芳;庄黎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近亲婚配致子女儿童期同患慢性间质性肾炎病例报告

    慢性间质性肾炎(chronic interstitial nephritis,CIN )是一组以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细胞浸润改变为特征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引起CIN的病因常见有长期滥用镇痛剂、环孢素以及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反复尿路感染、梗阻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也是其病因。另外,肾小球疾病(尤其是尿蛋白突出时)也多出现慢性肾小管间质性损害。父母近亲婚配导致子女同患慢性间质性肾炎少有报道。我院收治1例外籍患儿,报告如下。

    作者:刘盼;邓琪;黄洁;张少伟;张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自制静脉输液港穿刺点保护垫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简称输液港[1]。静脉输液港是我国近几年来临床静脉输液系统的新技术,我院将此技术有针对性地应用于肿瘤科、肾内科等一些需长期静脉输液缺乏外周静脉通路的患者及肿瘤化疗、胃肠外营养等患者。静脉输液港的留置操作较难,留置成功后的使用维护是临床科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科根据临床需求,自制方便输液时使用的无菌敷料,用于保护静脉输液港反复穿刺点的皮肤,防止局部破损感染,获效满意。

    作者:翟洪卫;李颜珂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病死率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检测baPWV。结果46例患者baPWV≥1700 cm/s,死亡9例(19.57%,9/46);54例患者baPWV<1700 cm/s,死亡3例(5.56%,3/54)。 baWPV越快,患者病死率越高( P <0.05)。结论 baPWV对血液透析患者死亡有较为准确的预测效果,临床上应加强血液透析患者baWPV监测,强化baWPV≥1700 cm/s患者心血管护理及心血管硬化防治,降低病死率。

    作者:邓平根;刘圣山;阮春云;李伟萍;陈勤;甘月红;李黎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究分析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手术治疗后,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性愈合和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P均<0.01)。经随访,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良好的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江;王文合;薛文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内科综合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内科综合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均采用内科综合治疗,通过评定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情况了解内科综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8.52±3.28)分,治疗后为(5.47±1.04)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 P <0.01);40例中,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72.5%。结论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春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鼻内镜下电凝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鼻腔填塞法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6例患者经鼻内镜下电凝治疗后,治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76.1%( 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复发3例,观察组无复发病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的19.6%( P <0.01)。结论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效果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明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员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第二课堂作为培养学员创新思维、展现学员特长、推动第一课堂知识向能力转变的舞台,是院校教育中促进学员素质全面发展的佳练兵场[1]。为了让卫生士官学员初步掌握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我们组织学员开展了“学员面部蠕形螨感染调查分析”第二课堂活动。

    作者:杨新华;王红;赵美玲;王沛;李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和T管引流术,观察组采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和进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 <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临床效果理想。

    作者:舒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分组对比的方法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观察组)与丙泊酚复合异氟醚(对照组)在LC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压、心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气腹后及手术结束时血压、心率波动较大,且与观察组同时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1);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LC麻醉中具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平稳等优点,是目前行LC的一种较佳麻醉方案。

    作者:李喜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导致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RURTI)的诱发因素。方法将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8例设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单纯呼吸道感染患儿128例设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儿静脉血,测定血清中EB 病毒、肺炎支原体以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BALP)的含量。结果观察组中33例(25.8%)、对照组中13例(10.2%)患儿血清 EB 病毒检测结果阳性;观察组中42例(32.8%)、对照组中16例(12.5%)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阳性;观察组中39例(30.5%)、对照组中8例(6.3%)患儿血清 BALP检测结果阳性,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EB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及维生素D 缺乏是诱发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在治疗上应予以充分重视。

    作者:戴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联合悦康力欣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联合悦康力欣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MP)的疗效。方法120例难治性MP随机分为观察组(阿奇霉素联合悦康力欣治疗)和对照组(单纯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各60例。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吸氧、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联合悦康力欣抗感染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咳嗽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悦康力欣治疗难治性MP较单一用药具有更佳的临床疗效。

    作者:卢拥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偏瘫患者12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风后遗偏瘫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遗偏瘫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施治:①气虚血瘀致经络阻滞组:黄芪、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鸡血藤、全虫、蜈蚣;②阴虚风动致经络阻滞组:石决明、白芍、牛膝、桑寄生、钩藤、丹参、毛冬青、当归、豨签草、地龙、红花、忍冬藤、丝瓜络、木瓜、全虫、僵蚕。对照组给予华佗再造丸、吡拉西坦片(脑复康)口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高于对照组的65.0%( P <0.01)。结论中风后遗偏瘫症按气虚血瘀致经络阻滞和阴虚风动致经络阻滞辨证分型施治,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彭曙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老年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盐酸氨溴索治疗。治疗7 d 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7 d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的66.7%( P <0.01);观察组 X线片显示炎症完全吸收率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用于治疗老年急性肺炎疗效显著,能促进患者炎症病灶的快速吸收。

    作者:谢新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在急性胃穿孔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根据病情和患者意愿分为修补组和切除组。修补组45例行单纯修补术治疗,切除组45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修补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切除组( P <0.05或P <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接近( P >0.05)。切除组患者术后1例(2.2%)溃疡复发,低于修补组的8例(17.8%)( P <0.05)。结论单纯修补术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方面优于胃大部切除术,但术后溃疡复发率较高。临床医生应依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尤丁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手术后患者便秘的影响

    目的:观察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手术后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5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与排便相关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费力、大便硬结、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诱发再次脑出血或脑疝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脑出血手术后患者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便秘发生,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便秘对患者的危害并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赖英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经桡动脉径路与股动脉径路行全脑动脉选择性造影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径路行全脑动脉选择性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全脑动脉选择性造影患者93例,按入路血管不同分为桡动脉组(54例)和股动脉组(39例),对比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术后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桡动脉组术后制动时间短于股动脉组( P <0.01)。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全脑动脉选择性造影安全可行,且能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制动时间。

    作者:史沛;茹凤娟;赵毅;王恒;李甫;杨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 FTS)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FTS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水平等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 <0.01);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结论采用FTS理念可明显加速胃癌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FTS理念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谢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白求恩医学杂志

白求恩医学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