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郭兰青;谭利娜

关键词:心理干预, 乳腺癌患者, 心理健康状况, 现报告如下, 手术患者, 实施护理, 运用
摘要:本文运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护理,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妊娠孕妇的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

    妊娠分娩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因此给晚期妊娠孕妇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为了解晚期妊娠孕妇的心理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生理和心理护理措施,我们特做了此次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安详梅;谢景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认知功能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评价P300在认知功能测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TS患儿和40例正常儿童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试认知功能,采用oddball刺激序列检测P300 . 结果 TS组P300潜伏期为(366.07±27.25)ms,波幅为(7.21±4.45)μV;认知功能测试言语智商83.65±9.14,操作智商90.32±8.29, ,总智商87.46±8.63;相关分析显示P300潜伏期与认知功能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r= -0.216 , P< 0.05 ), 波幅与认知功能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197,P < 0.05 ). 结论 TS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表达认知功能的一个省时、客观的重要参量.

    作者:张丽华;陈立荣;胡德强;冯梅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研究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已成为精神科临床及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1],有作者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用药[2]或未用药情况下的认知功能进行了观察.本研究采用几种常用的神经心理测验工具,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评估,以探索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特点.

    作者:胡峻梅;王洪明;李涛;李奕;刘协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与睡眠质量患病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与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患病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症状变化情况评定其预后;引入量表评定并比较好转与未好转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患病行为特点.结果 51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中,好转27例,未好转24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的7个因子、患病行为问卷中的4个因子及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的6个维度得分值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好转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状况好于未好转组患者;与好转组相比,未好转组患者的病感强;不良情绪明显.结论睡眠质量差、病感强、负性情绪明显会对CFS患者的预后转归产生不利的影响,也可能是CFS的危险因素.

    作者:薛晓琳;王天芳;刘娟;孔军辉;姬道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个性特征与γ-干扰素和内皮素-1变化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发作过程中,患者的个性特征与γ-干扰素(IFN-γ)和内皮素-1(ET-1)变化的关系.方法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量病人的人格特征,将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的EPQ测量结果,分为高E、N、P、L和低E、N、P、L两组,对比分析IFN-γ和ET-1变化的差异.结果人格内向和神经质维度高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血清IFN-γ相对低(0.42±0.21),而ET-1相对较高(75.8±27.44).结论人格内外向和神经质维度在支气管哮喘发作中,与IFN-γ和ET-1的变化有关.

    作者:石寿森;王晓芝;张兰;侯桂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SARS时期焦虑情绪对老年军人患者病情的影响

    焦虑是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一种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对病人的身心健康不利[1].北京地区于2003年3月至6月遭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感染传播.我们调查SARS流行期间老年患者焦虑情绪产生的因素及焦虑对躯体疾病的影响,以指导今后在突发事件时正确引导医疗.

    作者:朱宁;原媛;孔曲;孙淑芳;张再厚;李铁岭;张爱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脑中风康复的早期护理干预

    全国每年脑中风发病人数超过150万人,致残率约86.5%[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方法只重视药物的治疗,而忽视了护理的重要性.由于护理的早期干预,患者在运动功能恢复、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以及并发症的减少等方面,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毕俊红;张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影响老年抑郁症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抑郁症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以标准化评定工具对122例老年抑郁症疗效进行评定,分析影响老年抑郁症疗效的有关因素.结果 122例的老年抑郁症疗效差者占32.8%,疗效好者67.2%;经单因素分析,两组间在以下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病前适应状况差、病前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差、发病年龄早、发病次数多、病程长、双相抑郁、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伴有躯体疾病、既往自杀史、精神病家族史、起病形式、既往治疗不当、治疗依从性差、脑电图异常等.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抑郁症疗效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治疗依从性差、合并精神病性症状、既往治疗不恰当、双相抑郁和社会支持差.结论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预后受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全面干预.

    作者:翟金国;李功迎;赵靖平;张增;刘朝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干预

    我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不同层次心理干预,对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中才;王美华;李平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理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的影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是由于面神经管内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及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致使面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致病.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麻痹、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做皱眉、闭目、露齿、鼓腮等动作,部分患者起初时有耳后、耳下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采用针灸,TDP中频,心理行为治疗48例,疗效均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菊;陈卫东;郭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抗焦虑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抗焦虑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高血压病患者予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测定,量表测定为阳性的病例分为A、B两组,阴性患者作为 C组,均口服氨氯地平,A组病例同时加服黛力新片.疗程均为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24h平均血压、汉密顿焦虑量表、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TXB2)、前列环素(PGI2). 结果 A、B、C三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89.47%、67.65%、82.86%;经降压治疗后各组ET、TXB2均显著下降,而A组ET、TXB2的下降较B组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且A组治疗前后血浆NO水平有明显升高,与B、C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伴有焦虑情绪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加用抗焦虑治疗既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又能增加降压药物的疗效,同时能减轻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

    作者:杜勤;成静;马绍骏;杨菊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儿童孤独症研究进展

    儿童孤独症(autistic disorder;infantile, childhood autism)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期的严重神经精神发育障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始,有关儿童孤独症的报道逐渐增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儿童孤独症的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任路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SARS流行期间北京三所高校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SARS流行期间北京三所全国重点高校封闭式管理的在校学生焦虑与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一般状况调查表,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三所全国重点高校的6 28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598名学生出现焦虑症状,检出率为9.5%;有1 857名学生出现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9.6%;男生焦虑及抑郁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χ2焦虑=10.73,P<0.01;χ2抑郁=34.13,P<0.01);文科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理工科学生(χ2=8.87,P<0.01),而理工科学生高于医科学生(χ2=10.15,P<0.01);对不同专业抑郁症状检出率进行分析亦得类似结果,文科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理工科学生(χ2=6.43,P=0.011),而理工科学生高于医科学生(χ2=13.29,P<0.01);本科生、研究生各年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医学专业(OR焦虑=1.495;OR抑郁=1.164)、不了解SARS防治措施(OR焦虑=1.363;OR抑郁=1.214)、认为学校防治措施效果不明显(OR焦虑=1.230;OR抑郁=1.265)、对政府终战胜SARS缺乏信心(OR焦虑=4.924;OR抑郁=3.499)是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的危险因素;抗击SARS行为意向与焦虑症状或抑郁症状有一定关系.结论性别、专业和战胜SARS的信心对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有效的传染病防治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有利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

    作者:党卫民;黄悦勤;刘肇瑞;李淑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特征,帮助临床寻找有效的综合治疗途径.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6个量表组成定式问卷,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各100人,并随机选择健康体检人群中的200人,进行上述问卷调查及两组对比研究.结果 (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组的N分及焦虑因子均高于对照组(P<0.05).(2)抑郁自评得分、抱怨得分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3)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在就诊时就存在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有着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常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可能会成为防治心身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杜凌;马梁红;骆桂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北京郊县中学生校园及家庭伤害行为现况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涉及校园和家庭暴力伤害问题显示出日益上升的征象[1].本研究旨在关注农村青少年有意伤害行为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其校园、家庭有意伤害相关行为的特点,为预防干预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余小鸣;张佳持;王嘉;赵国志;林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原富氧后对人视听觉反应时间保留延续作用的研究

    导致高原移居者机体生理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缺氧,高原富氧室的建立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了高原移居者在低氧环境里工作、学习或重大施工及军事作业实施中的脑力及体力活动能力.本文就富氧室休息睡眠12h后脑-体功能保留与延续时间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勇;哈振德;邢国祥;张芳;崔建华;王伟;张西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家庭干预和技能训练对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作用

    家庭干预和技能训练对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重要作用[1,2].我们对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干预和技能训练并随访1年,探讨其预防复发的作用.

    作者:王冠军;王立涛;张泮民;潘淑先;刘琳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诊断行为与诊断思维

    诊断是一种基本的医疗思维活动,它包括诊察就诊对象-形成拟诊意见-通过临床实践检验与修正-形成确诊判断等环节.诊断行为是指医生在对疾病认识、判断、决策和验证等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活动.而治疗行为是指为了治疗疾病,使病人尽快康复或减轻疾病的症状、延长生命为目的而进行的科学实践活动.诊断行为和医疗行为统称为诊疗行为,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为过程.本文主要讨论诊断学发展、诊断思维与诊断行为有关的一些问题.

    作者:杨志寅;孔令斌;杨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万拉法辛和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化障碍的对照研究

    万拉法辛为新型抗抑郁药,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对抑郁症的治疗已有许多报道,尚未见万拉法辛治疗躯体化障碍的对照研究报道,我们作此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孙群星;余学;刘勇;杨桂兰;李素华;徐思;王秀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万拉法新与氯米帕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万拉法新与氯米帕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难治性病人6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万拉法新和氯米帕明治疗8周.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副反应量表(TESS)和临床疗效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万拉法新组显效14例,有效11例;氯米帕明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两组疗效相似,两组显效率与有效率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万拉法新副反应少于氯米帕明.结论万拉法新治疗难治性强迫症较安全有效.

    作者:王贵山;王冠中;王爱芹;叶萌;张传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