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酒依赖210例心电图分析

朱乐信;米国琳

关键词:酒依赖, 心电图
摘要:酒依赖、酒滥用和慢性酒精中毒是遍及世界各国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早已引起全世界人们的普遍注意[1].仅美国就有1300万酗酒成瘾[2].国内调查发现酒依赖的终身患病率为3.73%[3].为了进一步证实酒滥用对机体带来的危害.本研究对210例酒依赖患者进行常规静息心电图检查,旨在探讨酒对心电图的影响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暗示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和人们的各种认知,尤其是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之间,究竟有无相关联系?其相关意义如何,作者就此作了调查.

    作者:徐桂珍;杨永信;唐振坤;孙仕田;孟琳琳;吴少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氟西汀对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2-R强迫症诊断标准的病人60例,随机分组,实验组28例,采用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对照组32例,氟西汀治疗,疗程8周.应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于疗前、疗后2、4、6、8周末评价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P<0.05)起效快,副作用两组6、8周末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合并氟西汀对难治性强迫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

    作者:杨立忠;解昌国;潘玉凤;樊立凤;何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睡眠剥夺后大鼠大脑5-HT1A和5-HT2A受体的表达

    目的观察大鼠睡眠剥夺后相关脑区5-HT受体亚型的表达情况,探讨大鼠睡眠的5-HT机制.方法以大平台作为对照组,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对大鼠进行睡眠剥夺,根据5-HT1A和5-HT2A受体互补DNA序列合成相应的特异性引物,用PCR法观察大鼠睡眠剥夺后海马、下丘脑和中脑5-HT1A和5-HT2A受体表达.结果大鼠睡眠剥夺后海马和中脑5-HT1A受体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下丘脑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脑区5-HT2A受体无明显变化.结论 5-HT1A与大鼠的睡眠调节有关.

    作者:吴兴曲;杨来启;王晓峰;李拴德;马文涛;杨喜民;刘光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综合性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TMD)是多因素致病,其中,心理社会因素在TM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社会因素与TMD发病关系的调查研究报道较多,但在治疗上采用综合性心理治疗方法(常规药物加心理治疗)报道甚少,本文探讨在治疗TMD时配合心理治疗的疗效.

    作者:唐柳云;马梁红;刘念邦;骆桂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氯丙嗪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症状与细胞因子(CK)的关系,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对CK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及16名正常人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а-肿瘤坏死因子(TNFа)及其可溶性受体Ⅰ(sTNF-RⅠ)、受体Ⅱ(sTNF-RⅡ)、IL-10水平,同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结果治疗前血清sIL-2R、sTNF-RⅠ、sTNF-RⅡ、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氯氮平治疗IL-10显著下降.某些CK的变化与BPRS因子分的变化存在高度相关.结论提示精神分裂症存在CK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CK的变化是精神症状演变的一个参考指标.氯氮平可能通过抑制IL-10而达到免疫抑制作用.

    作者:卢山;刘刚;陈胜洪;孔祥泉;陈继军;姚咏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00例硬膜外麻醉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麻醉的基本任务是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或不适,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硬膜外麻醉操作简便,作用时间长,安全系数高,但由于患者在术前和术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这种心理将会影响麻醉患者的生命体征,给手术带来一定的危险性.为了解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硬膜外麻醉患者的作用,我们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纪玉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行为疗法矫治儿童咬指甲68例随访观察

    咬指甲是儿童常见的不良习惯性行为,常影响儿童身心发育和社会交往.为此,我们对68例咬指甲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矫治治疗,并进行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怀安;王双华;于连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浅议心理护理的几个基本问题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过去实行的功能制护理,以任务为中心,把护理工作简单地划分为系列分开,各不相关的任务.护士只是被动、机械地完成眼前的任务,很少考虑病人的个体需要,失去了系统地照顾患者和与患者相互信息交流的机会.现代临床护理应以患者为中心,解决患者的实际需要,满足其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的需要,疾病谱和死亡谱的研究表明,现代造成大量死亡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癌症等)都是多因素致病,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病程和转归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心理护理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康复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作用[1].现就心理护理有关基本问题浅议个人的认识.

    作者:王书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男性外生殖器治疗仪与性感集中练习法对阳萎治疗的比较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性生活的质量及影响因素.然而人们所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亦逐渐增大,其发生阳萎及因阳萎而就医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为更好地满足阳萎患者的需求,探讨治疗阳萎的有效方法,本文对男性外生殖器治疗仪治疗阳萎的效果、副作用及疗效进行了对照研究.

    作者:刘浩志;陈作礼;付春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广泛性焦虑症共病抑郁障碍

    1980年,美国精神科学会(APA)第一次在DSM-III详列了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的有关诊断原则,尽管近的许多研究对于焦虑障碍的概念和治疗有了深入的了解,但到目前为止,GAD相对于其他焦虑障碍来说仍然是知之甚少.据目前已知,共病(comorbidity)是GAD疾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在所有伴发疾病中,抑郁障碍是常见、也是主要的疾病之一.然而,针对GAD伴发抑郁障碍的研究却是寥寥无几.本文作者检索了PsychoInfo和Pubmed等数据库,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资料,从下述方面来探讨GAD伴发抑郁障碍的特点,以期对于GAD本身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作者:叶尘宇;季建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长时程增强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四血管阻断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改良Pulsinelli's 四血管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离体海马脑片诱导的CA1区LTP检测大鼠学习记忆电生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脑缺血组大鼠AAR在2w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4w和2m时更加明显(P<0.01).对照组海马脑片可明显诱出LTP波形,脑缺血组各时相点均几乎诱不出LTP,条件刺激前后fEPSP斜率变化的百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明显(P<0.05);但各时相点间无明显差别.脑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核固缩,线粒体肿胀、颗粒减少、电子密度增高,轴突脱髓鞘,次级溶酶体形成, 高尔基复合体扩张空泡、神经毡空泡等慢性缺血缺氧改变.结论海马脑片CA1区LTP检测能够客观地反映大鼠短时记忆损害,是可靠的学习记忆细胞模型.

    作者:姚国恩;王景周;陈曼娥;蒋晓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人不良行为干预性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措施对高血压病人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把确诊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组,一组是施加健康教育措施,另一组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在干预组不良行为转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吸烟、酗酒、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膳食结构、服药率和高血压缓解率方面,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依医院为基础对高血压病人采用健康教育措施进行干预性研究,效果是显著的,健康教育措施不仅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也是强大的治疗因素.在医院应当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吴多文;张廷香;刘秀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鼠运动行为的自动化检测与分类

    目的探讨大鼠运动行为的自动化检测与评估方法.方法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对大鼠运动行为进行记录,并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找出具有代表意义重复性高的评估其运动行为特征的指标.结果通过对大鼠各运动速率百分比加权求和得出实验动物运动水平值(M)可以反映其整体运动行为状况,根据运动速率可将大鼠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活动区分为四种类型,实验动物入陌生环境头25分钟四种运动类型所占份额的百分比数值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在本室自行研制的实验动物运动行为自动化检测系统中,运动水平值(M)和头25分钟四种运动类型所占百分比值可作为衡量大鼠运动特征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禾;廖维宏;吴宝明;何庆华;卓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房根除术对乳腺癌妇女人格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乳腺癌妇女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的潜在危险因素,为心理干预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乳腺癌妇女心理状态和人格评定采用临床晤谈、MMPI和生活事件量表以及基本情况问卷的方法和途径,以SPSS10.0软件为工具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研究发现,乳房根除术使Ma量表得分显著降低,OR=0.22(P=0.01); 却使Si量表增高,OR=2.77(P= 0.03).同时Ⅱ期乳腺癌Ma量表降低,与Ⅰ期相比OR=0.61(P<0.05); Ⅲ、Ⅳ期乳腺癌Ma量表增高,OR=2.89和1.99(P<0.05);患病前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Ma量表增高,OR=3.53(P=0.003).而乳房根除术对MMPI其它任何量表的分值没有影响;其它因素如乳腺癌左右分布位置,婚姻状况、婚姻质量等因素对MMPI的结果没有影响.结论乳房根除术可使乳腺癌妇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使其人格特点发生改变,即使MMPI量表的Ma量表降低,Si量表升高.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我们预防和识别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以便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作者:贾树华;姜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个性心理特征、情感表达能力、生活事件及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采取EPQ、述情障碍量表、生活事件量表、SCL-90对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型糖尿病病人情绪不稳定,神经质明显,掩饰性较高.述情障碍明显.发病前一年内接受负性生活事件频度和生活事件总值均较对照组高.心理健康水平较对照组低.结论个性心理特征、情感表达能力、发病前生活事件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水平应该受到关注,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治疗.

    作者:王同举;龙瑞芳;李兴玉;江永华;马祥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慢性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和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电击足底结合噪音建立慢性应激模型,水迷宫法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放免法观察大鼠海马内乙酰胆碱(Ach)含量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的变化.结果应激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Ach含量和ChAT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应激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其海马胆碱能纤维功能活动下降有关.

    作者:胡旺平;李雪梅;化长林;黄碧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个别化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作用的三年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科医师开展个别化家庭干预的特点、方式和可行性及其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00例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出院后获邀定期接受门诊复诊或随访.尽量维持抗精神药种类和剂量不变,随访研究持续三年.对干预组施以个别化家庭干预(个别家庭心理教育辅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对照组仅施以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自制患者服药依从性量表和复发率等进行评估.结果随访首次与末次评分差值的比较,干预组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15.3±6.3)分、PANSS总分(5.23±2.36)分、SDSS分(4.1±2.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5.6±8.3)分、(-11.34±4.7)分和(-4.25±1.4)分,均P<0.01.⑵干预组的复发率(10%)、再住院率(6%)和再就业率(60%)皆优于对照组(分别为43%、21%和38%,P<0.01).结论精神科医师对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介入个别化家庭干预可行性较强,对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和再就业率,以及降低复发住院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广阳;李宝铨;李崇勇;古国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状况调查与分析

    当前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厌学已成为一个愈来愈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将影响到职业教育关于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的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贯彻实现,将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为此,我们对厌学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预防和消除厌学提供对策.

    作者:庄伟强;刘爱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个性特征的对照研究

    攻击行为[1]是指伤害或试图伤害另一个体的心理、躯体状态或破坏其他目标(如物体)的行为.它包括暴力行为(Violence).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Buss(1971)曾根据行为的表现方式将攻击行为分为主动攻击型和被动攻击型.国内对攻击行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性中的有关研究较少,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自卑、幸福感及个性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并为临床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王艳;许海丽;谢虹;满孝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原富氧室休息睡眠12h前后及运动前后人脑-体功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采用心理生理测验的方法,探讨和评价富氧室对提高和改善高原移居者脑体工作能力的可行性.方法驻海拔3700m6个月的20名男性健康青年,进入富氧室12h,进入前采用DDX-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测试仪进行光信号记忆测验与右手左脚及左手右脚交叉运作频率的基础测试,测试后进行自行车功量运动,(指标:功率W225、P180次/分)运动达指标后10分钟重复上述测验,进入富氧室休息睡眠12h后,出富氧室进行达指标的运动后,重复上述测验.结果富氧前基础测验右手左脚交叉动作频率总次数,正确次数显著多于运动后(P<0.01),富氧后右手左脚与左手右脚交叉动作频率总次数、正确次数显著多于富氧前运动前后(P<0.01),错误次数显著少于富氧前运动后(P<0.05),富氧后,运动后视觉记忆错误显著少于富氧前、运动前、后.结论高原富氧室能显著有效的改善和提高移居者脑-体功效能力.

    作者:马勇;哈振德;朱永安;张西洲;崔建华;王伟;张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