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彤;季建林
以往在心理测量中使用的评定方法多为单维度评定方法,让被试者在几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与 自己实际情况接近的一个选项.用这种方法进行自评或他评虽然比较简洁,但在评定过程 中人们经常会发现身处多个选项间无从下手,模棱两可的情况.这一困难往往使评定结果与 真实情况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如何缩小或避免这种误差,使评定结果更加全面可靠,一直是 心理测量学家关注的问题.随着模糊数学的发展,在心理测量中使用模糊评判的方法越来越 受到重视.
作者:王伟;刘旭峰;苏衡;陈足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人格特征及对睡眠评估的心理特点 .方法采用EPQ对40名失眠症患者进行测试,并应用多导睡眠图进 行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早晨起床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 与23名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失眠症组的E、N两项具有明显差异(P<0.05~0 .01);失眠症组主观评估的睡眠潜伏期, 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与多导睡眠图结果比较具 有显著不一致(P<0.01).结论失眠症组睡眠质量低于正常人 ,有着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 且人格特征突出.
作者:杨会芹;何勤;魏平;杨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新型抗抑郁剂选择性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回吸收抑制剂(SNRI)的应用为抑郁症的治疗提 供新的途径[1],低能量激光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抑郁状态已有许多研究[2,3],为验证其对情感性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效果,特做了万拉法新(博乐欣)合并激光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怀安;王双华;张志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某学校1名学生自杀身亡后,给同班同学以强烈的心理冲击.我们于这名学生自杀后的第三周进行了SCL-90和EPQ测评[1].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加民;孙辉;刘宝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及心理活动之间存在有诸多相互作用,其中包括从大脑到免疫系统的通 路,尤其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和自主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心理因素( 如应激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即通过这一通路介导[1,2].
作者:陈琦;汤宜朗;毛佩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浙南沿海儿童行为问题特征及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6~11岁儿童1674名,用Ruttr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及 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问卷回收率96%.结果儿童行为检出率9.5% ,其中A行为3.7%、N行为3.9%、M行为1.9%.A行为依次表现为说谎、不听管教、破坏东 西、欺负别的孩子和偷东西;N行为依次为腹痛或呕吐、睡眠困难、烦恼、害怕新事物或环 境、拒绝上学.行为问题与母亲患病、打骂或放纵的管教方式等有关.结论 应针对儿童行为问题的表现特点及相关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章殷捷;邓君芳;王珍珍;叶文宣;丁振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心理社会应激与综合健康效应关系的研究方法 ,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群综合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 取四川某厂1160名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其社会经济人口学特征、生活事件、社会支持、 心身症状、社会功能缺陷、现患疾病等,以前三者为原因变量,后三者经主成分分析所产生 的综合健康和躯体、社会、心理三个单维度健康为结局变量,对变量进行分类、等级化处理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社会和心理健康比,躯体健 康的发病率较高,好转率较低;各结局变量异常率在社会人口经济学特征上的分布未得出有 显著性差异的结果;生活事件刺激量、年龄和工龄进入多数回归方程,均为正相关因素.结论躯体健康是该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生活事件刺激量较多、年龄较大或工龄较长是健康状况不良改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栾荣生;邓莉;罗小辉;李佳圆;阳定宇;刘东磊;郭兰婷;王一平;奚祖庆;张思海;杨柏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药物改善和提高低氧条件下人脑-体工作能力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进入海拔3700m6个月的某部汉族男性青年30 名,分别口服,甲组:自制炒面胶囊10人,乙组:酪氨酸10人,丙组:依那普利、硝苯吡啶 10人,连续不间断服用15天,于服药前、服药15天后,停药10天后三个阶段应用EGM 型自行 车功量仪进行达负荷的运动(负荷指标:W225.P175~180次/分),运动后10分钟采用DDX-20 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测试仪进行三个阶段运动后的左右、上下肢体交叉动作频率与光信号视觉记忆测验.进行结果比较.结果服药15天运动后与服药前运 动后比较,右手左脚交叉动作频率测验,总次数、正确次数及错误次数显著增多(P<0.0 1或P<0.05),左手右脚交叉动作频率测验,总次数、正确次数显著增多(P<0.01或 P<0.05),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服药15天运动后乙、丙组与停药10天运动 后比较,左右手左右肢体交叉动作频率测验,总次数正确次数显著增多(P<0.01或P <0.05),停药10天运动后乙、丙组与服药前运动后比较,右手左脚交叉运动频率总次数、正 确次数、错误次数均显著增多(P<0.01或P<0.05),左手右脚交叉动作频率乙组总次 数、正确次数、丙组正确次数显著增多(P<0.01或P<0.05).服药15天运动后,乙组 与丙组比较,右手左脚交叉动作频率正确次数显著增多(P<0.01),左手右脚交叉动作频 率正确次数显著增多,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或P<0.05).视觉记忆测验,服药 15天运动后,错误次数显著小于服药前运动后(P<0.01),停药10天运动后错误次数显著 少于服药前运动后(P<0.01),服药15天运动后错误次数显著少于停药10天运动后(P < 0.01).结论酪氨酸与依那普利、硝苯吡啶均能有效的提高和改善高原低氧条件下的脑-体工作能力,停药10天后仍能保持一定作用,酪氨酸作用优于依那 普利、硝苯吡啶.该研究对促进高原劳动能力及军事作业效率有较强的实用意义.
作者:马勇;哈振德;张西洲;王伟;崔建华;张芳;朱永安;张素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减点-攻击反应测试对测定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倾向的准确性.方法将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有无攻 击行为史,分为攻击组和非攻击组,在入院后1周末采用减点-攻击反应测试及BPRS、MOAS 对两组病例进行评定.结果 (1)两组间BPRS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2)攻击组选择攻击反应键的次数(759.06±591.74)较非攻击组(252.14 ±352.78)高(P<0.01).(3)将B反应次数300作为攻击和非攻击倾向的划界值.先 后以MOAS量表评分和既往有无攻击行为史,划分攻击组和非攻击组,对划界值的预测准确性 进行检验,准确性分别为75%和76.7%.结论减点-攻击反应测试对测定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倾向有中等程度的准确性.
作者:郭艳梅;王小平;崔小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支持治疗效果 .方法对150例病人应用药物+心理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在治疗前 后应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SCL-90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较明显(P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抑郁及躯体化因子分增高(P<0.05),偏执及精神病性因 子分降低(P<0.05),其余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均有差异(P <0.05或P<0.01).肝功能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是一种良好的支持疗法.
作者:郑玉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在失眠症患者中表现较明显.很多学者认为失眠 症患者在白天、上床入睡前有焦虑性情绪反应[1],负性情绪反应是导致失眠症状 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为此,了解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以及情绪障碍与自身的人格 关系很有必要,这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失眠症提供基础资料.本文对失眠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李融;蔡志强;侯钢;武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于2001年2月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和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生活在沿海地 区军队干部子女进行了社会生活能力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并将驻地处城市和非城市地区军队干部子女进行对照,以探讨其规律.
作者:任榕娜;陈新民;林茂英;叶礼燕;曹慧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一经明确诊断必须终生用药治 疗,所以DM患者应严格遵从医嘱.为探讨DM患者医嘱依从性与疗效的关系,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邵倩;陈福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调查本市区小学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与不良行为及家庭因素的关系.方法用感觉统合诊断量表和自制儿童生长发育 调查表对1775名学龄儿童进行心理行为问题调查.结果感觉统合轻 度失调23.4%、重度失调13.5%,男童失调发生率(42.86%)明显高于女童(31.36%)P <0.01,前庭功能失衡发生率高(21.30%);统合失调组儿童不良行为发生率高达64.38% 明显高于统合正常组(31.11 %)P<0.01, 失调组不良行为各因子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统合正常组P<0.01;学习能力不足儿童与父母文化程度和不同职业有关P<0.01. 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易成为成人心理障碍的潜在因素,应引起重视.
作者:郭建华;刘言训;赵洪宁;杨育林;孟宪红;段晓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医嘱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41例青光眼患者,采用视功能损害生存质量及遵医行为量表进行 调查,在单因素χ2分析基础上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青光眼患者的遵医行为与其教育程度、经济收入、费用来源有关 (P<0.05);遵医行为方式的不同与其生活质量得分有着明显影响 (P<0.05);同时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 析显示:费用的来源、性别、教育程度及生活质量得分与遵医行为有显著相关(P<0.05 ).结论青光眼患者治疗时,应注意社会、心理因素对遵医行为的 影响,加强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知识教育,规范医嘱管理,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姜丽萍;王爱荪;黄小琼;夏伟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脑细胞活性因子(BCAF)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和改善的作用.方法通过改良的Morris水迷宫法测试4月龄小鼠 ,并将其分为学习记忆障碍组(A、B),学习记忆减退组(C、D),学习记忆正常组(E、F ),以及学习记忆正常加东莨菪碱组(G、H).每组均设BCAF治疗组(B、D、F、H)与生理 盐水(NS)对照组(A、C、E、G).治疗14天后,再次水迷宫测试小鼠定向航行能力.结果①BCAF治疗组:B、D和F组治疗后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治疗 前后比较差异十分显著(均为P<0.001).②NS对照组:A、C和E组治疗前后平均逃避潜伏期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5,P>0.2 和P>0.2).③NS的A组与BCAF的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2).④BCAF加东莨菪碱治疗组(H组)与NS加东莨菪碱对照 组(G组)一样,各组治疗前后平均逃避潜伏期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2 和P>0.1 ).结论 BCAF可提高和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尤其是能改善学习记忆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聂荣庆;张进;胡国柱;吴小鉴;文珠;吴东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长期大量吸烟对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吸烟龄为(23±5)年的20个健康人进行了检测.每一个吸烟者均有 一个性别、年龄和体重相近的未吸烟的健康人作为对照.在试验过程中,连续记录被检测者的心率和血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吸烟者具有:(1)进行剧烈的V alsalva动作时,心率加快较少(P<05).(2)Valsalva动作后动脉血压上升收缩压P <0.01,舒张压P<0.05.(3)Valsalva动作后心率恢复到正常的时间较长(P<0 .01).(4)Valsalva动作后血压恢复到正常的时间较长(P<0.01).以上结果表明, 血压反射的减弱是由于长期的外周血管收缩的结果,而心跳反射减弱的结果是由于血压反射 减弱的结果.这种反射时间的延长可能是副交感压力反射改变的一种表现.结论长期大量吸烟者可伴有心血管自主神经支配的障碍.
作者:刘花香;许春胜;戚翠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探讨晚期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晚期癌症病人、家属及有关人士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指导.
作者:陈虹;姜潮;孙月吉;刘启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假出院是住院精神病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过程,对于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家庭功能和职业功 能的恢复是十分必要的,但假出院毕竟是在病人尚未彻底康复的情况下,脱离了住院环境, 离开了医护人员的监护和治疗,如此是否对病人的病情会有影响?会不会引起病人的病情波 动或复发?为此,我们对我院4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假出院前后的情况进行了护理观察.
作者:杨颖;刁俊荣;吕锋;梁家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在1989年,Gorman[1]等人阐明了惊恐障碍的神经解剖学假说,这使人尝试去理解 两种看上去不同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同样具有干预效应.这一理论假定 惊恐发作本身源于与5-HT和NE能传递以及呼吸控制功能有关的脑干位置,而预期性焦虑产 生于边缘结构的兴奋,后也假定恐怖性逃避是前部皮质激活的功能表现.
作者:朱晓彤;季建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