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东郁;杨蕴萍
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已有逾百年的历史,但目前就其原因、性质、损害范围和 程度仍有许多争议.目前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主 要涉及注意、记忆(包括工作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抽象思维(主要表 现在执行功能)和信息整合等方面的障碍,它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发症状而非疾病的结果.
作者:朱荣鑫;张志珺;翟书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脑细胞活性因子(BCAF)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和改善的作用.方法通过改良的Morris水迷宫法测试4月龄小鼠 ,并将其分为学习记忆障碍组(A、B),学习记忆减退组(C、D),学习记忆正常组(E、F ),以及学习记忆正常加东莨菪碱组(G、H).每组均设BCAF治疗组(B、D、F、H)与生理 盐水(NS)对照组(A、C、E、G).治疗14天后,再次水迷宫测试小鼠定向航行能力.结果①BCAF治疗组:B、D和F组治疗后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治疗 前后比较差异十分显著(均为P<0.001).②NS对照组:A、C和E组治疗前后平均逃避潜伏期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5,P>0.2 和P>0.2).③NS的A组与BCAF的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2).④BCAF加东莨菪碱治疗组(H组)与NS加东莨菪碱对照 组(G组)一样,各组治疗前后平均逃避潜伏期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2 和P>0.1 ).结论 BCAF可提高和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尤其是能改善学习记忆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聂荣庆;张进;胡国柱;吴小鉴;文珠;吴东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磷脂酶A2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腰腿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硬膜外置管的方法给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的大鼠 注射磷脂酶A2抑制剂米帕林,然后对马尾电生理的重要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大鼠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后能使马尾的电生理功能产生明显的损害作用,在注射 米帕林后,大鼠马尾的电生理损害明显减轻,与髓核移植组相比较,统计学上差别显著( P<0.05).结论磷脂酶A2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腰腿痛的发病 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研制有效的磷脂酶A2抑制剂有可能进一步改善腰腿痛的治疗.
作者:贺石生;侯铁胜;崔毅;王建文;夏金辉;王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73年Bliss和Lomo首先在麻醉兔上发现,当以一串或几串频率为10~20Hz、串长为10~15s ,或频率为100Hz、串长为3~4s的电刺激作为条件刺激,继后的单个测试刺激引起的群体锋 电位和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振幅将增大,群体峰电位的潜伏期也将缩短,引起突触效应 增强的持续时间可长达几天,在慢性动物实验中,甚至可以观察到长达几周的增强效应.
作者:向小军;李凌江;郝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调查潜水员的防御机制和个性特征,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 (16PF)对414名海军潜水员进行团体测验.结果潜水员主要应用成熟防御机制,防御机制分以期望高,升华次之,但压抑偏高,幽默偏低;防御机制与个 性之间相关显著.结论潜水员防御机制的成熟程度较高,受个性的影响较大.
作者:陶凯忠;刘志宏;陶恒沂;陈国民;陈尧忠;朱霞;蒋春雷;严进;楼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脑梗塞后智能障碍的因素.方法应用长谷川痴呆量表对249例经CT证实的脑梗塞患者进行智能测评,评分0~ 21.5为智能障碍组,22~32.5为正常组,探讨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卒 中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梗塞灶数量及体积,以及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之间的 相互关系.结果 249例脑梗塞患者中有106例(42.6%)出现智能障 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糖尿病与智能障碍的发生有关;梗塞灶的数量越多 、体积越大其智能障碍发生率越高;脑萎缩及脑白质疏松与智能障碍关系密切. 结论脑梗塞后智能障碍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梗塞灶数量、体积、脑萎 缩及脑白质疏松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刘志超;吴丹红;张双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探讨晚期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晚期癌症病人、家属及有关人士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指导.
作者:陈虹;姜潮;孙月吉;刘启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医嘱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41例青光眼患者,采用视功能损害生存质量及遵医行为量表进行 调查,在单因素χ2分析基础上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青光眼患者的遵医行为与其教育程度、经济收入、费用来源有关 (P<0.05);遵医行为方式的不同与其生活质量得分有着明显影响 (P<0.05);同时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 析显示:费用的来源、性别、教育程度及生活质量得分与遵医行为有显著相关(P<0.05 ).结论青光眼患者治疗时,应注意社会、心理因素对遵医行为的 影响,加强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知识教育,规范医嘱管理,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姜丽萍;王爱荪;黄小琼;夏伟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于2001年2月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和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生活在沿海地 区军队干部子女进行了社会生活能力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并将驻地处城市和非城市地区军队干部子女进行对照,以探讨其规律.
作者:任榕娜;陈新民;林茂英;叶礼燕;曹慧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浙江省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1193名小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教师问卷和父母问卷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8.63%和11.65%,行为问题的性 别差异和城乡差异显著,其他种因素的差异则与问卷及统计指标有关.结论存在行为问题的小学生只占少数,对影响因素的分析要考虑具体情况.
作者:杨宏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脑卒中急性期抑郁性心理障碍发病率较高,本文对其发病率及早期治疗效果作一探讨,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脑卒中病人为我院1999年10月至2001年12月152例住院病人.男88例,女64例,脑出血6 0例,脑梗塞92例.
作者:黄永兰;孙玉英;谢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武警部队干部和士兵在适应性方面的心理因素 的区别,探讨这种区别对人员的选用和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方法从智力、人格和心理健康三个维度分别使用<长-鞍团体智力测验>、<艾森克人格 问卷>对武警部队官兵1200人进行测试.结果干部组 在智力的思维因子,人格的内外倾、掩饰性因子上高于战士组,在人格的精神质、神经质, 精神症状的所有因子均低于战士组,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各因子 分数的差异表明了干部组在智力、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具有比战士组良好的适应性.
作者:王进礼;安王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状态大鼠脑边缘系统超微结构病理变 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探讨慢性应激自由基对脑损害作用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采用大平台水环境建立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分别取边缘系统额叶、海马、下丘脑组织 ,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测定组织匀浆SOD活力.结果慢性应激组大鼠额叶、海马及下丘脑SOD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形态学改 变,镜下观察海马、下丘脑神经细胞减少,核仁碎裂,核膜皱缩,胞质内细胞器变性,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神经纤维髓鞘变性.结论慢性应激脑组织 SOD 活力增高,自由基对边缘系统下丘脑、海马的损害,可能为应激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作者:杨来启;吴兴曲;胡淑芳;马文涛;刘光雄;王晓锋;杨喜民;张宏宾;李栓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心理训练对军人心理社会应激耐受力的影响. 方法对某部全训士兵进行为期8个月的心理训练,应用心理社会应 激调查表(PSS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比较.结果实验组心理社会应激总值、正性情绪、积极应对各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负性情绪、消极应对、SAS、SDS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训练是提高军人心理社会应激耐受力的有效手段.
作者:蓝新友;李权超;何英强;傅军;蒋忠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注意的特点,及其与短时记忆的关系.方法采用病历对照研究,包括抽动-秽语综合征 患者24及同年龄、性别健康对照儿童,分别测验其注意的品质和短时记忆能力. 结果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的短时记忆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但注意品 质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的短时记忆能力下降,但其注意的稳定性、广度、转移能力正常,短时记忆能力的下降与注意品质 无关,抽动-秽语综合征与注意缺陷和多动二者间无必然联系.
作者:谭庆荣;杨宏宇;皇甫恩;苗丹民;张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南京市城市一个街道,农村一个乡的3~6岁学龄前儿童,经CBC L量表筛查后,按DSM-Ⅳ诊断的ADHD.并将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CBCL行为问题因子进行对 照.结果学龄前儿童ADHD的发病率为2.49%,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1 .8:1,CBCL与DSM-Ⅳ的诊断符合率为88.57%,ADHD儿童的大多数CBCL行为问题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ADH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且大多伴有行为问题,包括外向性行为和内向性行为问题.
作者:王民洁;罗硕军;金利波;王晨阳;林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减点-攻击反应测试对测定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倾向的准确性.方法将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有无攻 击行为史,分为攻击组和非攻击组,在入院后1周末采用减点-攻击反应测试及BPRS、MOAS 对两组病例进行评定.结果 (1)两组间BPRS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2)攻击组选择攻击反应键的次数(759.06±591.74)较非攻击组(252.14 ±352.78)高(P<0.01).(3)将B反应次数300作为攻击和非攻击倾向的划界值.先 后以MOAS量表评分和既往有无攻击行为史,划分攻击组和非攻击组,对划界值的预测准确性 进行检验,准确性分别为75%和76.7%.结论减点-攻击反应测试对测定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倾向有中等程度的准确性.
作者:郭艳梅;王小平;崔小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以往在心理测量中使用的评定方法多为单维度评定方法,让被试者在几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与 自己实际情况接近的一个选项.用这种方法进行自评或他评虽然比较简洁,但在评定过程 中人们经常会发现身处多个选项间无从下手,模棱两可的情况.这一困难往往使评定结果与 真实情况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如何缩小或避免这种误差,使评定结果更加全面可靠,一直是 心理测量学家关注的问题.随着模糊数学的发展,在心理测量中使用模糊评判的方法越来越 受到重视.
作者:王伟;刘旭峰;苏衡;陈足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流行病学现状,为进一步研究Alzheimer病(AD)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 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总体衰退量表、日常生活能力及哈金斯基缺血指数等量表为筛查工具,对石家庄市26个部队休干所的1 630名65岁及以上的离退休干部进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患病率调查.结果老年人男性MCI的患病率为7.55 [英文作者单位],;老年人MCI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呈正相关(R=0.99,P<0.05);随着
作者:于宝成;王玉敏;田京利;王成章;欧阳丽莎;齐丽娟;潘志刚;魏士贤;高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人格特征及对睡眠评估的心理特点 .方法采用EPQ对40名失眠症患者进行测试,并应用多导睡眠图进 行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早晨起床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 与23名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失眠症组的E、N两项具有明显差异(P<0.05~0 .01);失眠症组主观评估的睡眠潜伏期, 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与多导睡眠图结果比较具 有显著不一致(P<0.01).结论失眠症组睡眠质量低于正常人 ,有着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 且人格特征突出.
作者:杨会芹;何勤;魏平;杨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