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研究

陈丽颖;刑莉;储东升

关键词:学前儿童, 攻击性行为
摘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人口素质.在当前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已引起社会广泛重视[1],本文用自然观察法系统了解儿童早期攻击性行为,以探讨儿童早期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2].对象和方法一、对象选取济南市四所幼儿园被试儿童276名.其中大班儿童100名,中班儿童97名,小班儿童79名(男148、女128).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性医院门诊中抑郁症的诊断与漏诊分析

    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中,抑郁症的患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仅重性抑郁即高达4.8%~9.2%.但在内科门诊中,抑郁症状能被内科医师识别者仅占14[1].为了提高内外各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能力,减少误诊,我们从1996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对我院综合性门诊病人具有抑郁症状者进行了筛查,并与精神科医师合作,就其诊断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丽新;徐兰;张志华;张玉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绞痛冠脉造影术前后心理因素的调查

    目的了解心绞痛冠脉造影术前后病人的心理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心内科收治的心绞痛患者为对象,在行冠脉造影前后分别用心理应付问卷(C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结果术前SAS总分及消极应对方式明显高于术后,而术前积极应对方式则低于术后.结论焦虑及消极应对方式在心绞痛冠脉造影术的前后发生率尤为突出.

    作者:任明芬;王俐;张三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20例海洛因依赖者心理行为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为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行为特征,指导临床心理治疗.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查表(MMPI)和心理社会调查表,对120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测试,并与中国常模对照.结果海洛因依赖者的病态、抑郁、精神衰弱、偏执量表分显著升高.结论提示海洛因依赖者有个性心理缺陷和行为模式的改变.

    作者:李金亮;张晓霞;朱德旺;黄前堂;王小强;谢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济南市200O年性传播疾病监测分析

    济南市2000年共报告性传播疾病(STD)12 36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24.78/10万,比1999年增长了14.61%,现将有关性病流行情况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是来自济南各个监测网点报告的确诊病例,包括省市县级各大医院、厂矿医院妇科、泌尿科、小儿科及皮肤病、性病专业机构门诊,还有婚前检查,不孕科和特殊人群查体的病人为监测人群.

    作者:刘永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全身振动致林业工人神经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所致林业作业工人神经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的7项分测验和因子分析法研究全身振动接触对神经行为的影响,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所致神经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接振组工人第三、第四、第五因子得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即神经行为功能在听记忆、注意力及反应速度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中某些行为变化与接振强度和接振工龄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趋势.结论长期接触全身振动对林业作业工人的听记忆、注意力及反应速度这三类行为功能有特异性影响,主要的影响因素均与接振条件有关,即接振强度的大小、接振工龄和总接振时间的长短.

    作者:武丽杰;陈力;卢卓扬;马龙滨;高育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现代行为心理学对幼儿自闭症的治疗及其效果

    一、引言自闭症是一种由大脑病变所引起的综合症.其主要症状可包括人际关系的隔离,语言的困难,及行为障碍等等[1].自1943年美国的凯那医生首次对自闭症作出经典性的临床描述以来[2],自闭症的发病率呈快速发展趋势.如在作者所工作的美国加州,自闭症的发病率在过去的11年中增长了210%[3].在一些对自闭症的研究治疗起步较早的国家如美国,自闭症的现患率为千分之一左右[4].

    作者:黄伟合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婚姻质量的调查

    目的调查了解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recurrent vaginal candidasis,RVC)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婚姻质量问题.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Olson婚姻质量问卷对72例RVC患者和7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RVC患者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夫妻交流、业余活动、性生活、与亲友关系等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RVC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其婚姻生活质量欠佳.

    作者:刘素涵;谢凤云;程安一;侯朝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社会肇事行为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病人社会肇事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并应用精神卫生筛查表及各类社会危害调查表对病人的社会危害行为进行评定.结果病人总的社会危害率为22.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离婚、家庭关系差者和小学文化程度的病人社会危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多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精神发育迟滞病人社会危害行为产生的因素,依次为经济活动、社会责任感、劳动能力、劳动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经济情况及母孕期异常情况.结论精神发育迟滞程度较轻,具有一定经济社会活动能力并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病人社会危害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接明祥;刘萍;张梅;姜翕球;宫玉柱;张同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首发急性脑卒中的焦虑情绪测查及相关因素临床研究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的焦虑情绪进行测查,并探讨焦虑症状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用汉密顿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作探测,并以焦虑复合指数为应变量,以性别、神经功能缺损分等23个因素为因变量,按前、后、左、右四个病灶部位不同分别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焦虑症状发生率为62%.2.皮层和前部病灶焦虑分显著高于皮层下后部.3.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急性脑卒中的焦虑情绪均有影响.结论急性脑卒中的焦虑情绪的产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作者:尹梅祥;卢奕南;李月清;梁惠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诊监护病人的阶段性心理反应及护理

    急诊监护病房(EICU)主要收治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大手术后以及外科疾病引发的感染性休克,肝、心、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大出血等病症.我们在ICU工作中,发现凡神志清醒的病人,从入ICU至病情趋于稳定期间,他们的心理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阶段性变化.我们针对这种心理反应予以相应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雪梅;李远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伴有焦虑情绪的原发性高血压的综合治疗

    目的通过观察降压药洛汀新合并应用或不合并应用抗焦虑药黛安神和(或)心理健康教育治疗伴有焦虑情绪的原发性高血压,了解综合治疗的降压效果.方法 75例伴有焦虑情绪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①降压药洛汀新;②降压药洛汀新+抗焦虑药黛安神;③降压药洛汀新+抗焦虑药黛安神+心理健康教育治疗各12周.结果三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5696、76%和88%.结论综合治疗降压效果好.

    作者:李敏;胡厚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

    脑卒中不仅可表现为各种躯体症状,精神症状也极为常见,其中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可高达50%~60%,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作者以抗抑郁新药舍曲林与阿米替林作双盲对照治疗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增;马洪霞;徐会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在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缺氧引起胸痛或胸部不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可因劳累、情绪激动、焦虑、吸烟、饱食等诱因而发作[1~2].本文研究了药物治疗心绞痛的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素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交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交往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91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①精神分裂症患者MCMQ的回避、屈服因子分及SAD评分明显偏高,而面对因子分明显偏低;②MCMQ面对因子分与SAD评分呈明显的负相关,而回避、屈服因子分与SAD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偏向以消极的回避、屈服为主,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困难,心理行为指导和应激干预工作应予重视.

    作者:胡号应;吴福喜;陈艳;钟潇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对患者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对患者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60例颅脑损伤后患者于保守治疗第二周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评定,并与常模比较.结果颅脑损伤患者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常模,总分、躯体化、强迫状态、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SCL-90总分及阳性项目数与患者的受伤部位、受伤方式、损伤性质及是否伴有颅神经损伤相关.结论颅脑损伤对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有一定的影响,提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应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重视其心理卫生状况的变化,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

    作者:骆艳丽;吴文源;蔡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运动训练对慢性应激大鼠β-内啡肽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慢性应激大鼠β-内啡肽(β-EP)分泌的变化.方法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并在运动训练后期给予3周的冷刺激,测定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β-EP的含量.结果①经过3周的冷应激后,大鼠产生显著的身心变化,下丘脑和血清β-EP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从而表明冷应激可使机体β-EP的合成和释放增多.②经过8周的运动训练后,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显著升高,血清β-EP含量显著下降;而对运动训练的大鼠施加冷刺激后,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β-EP含量显著低于应激组,以中等负荷运动训练组为明显.结论运动训练可以减少内源性β-EP的释放,有效对抗大鼠机体对冷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维持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分泌功能的稳定.

    作者:颜军;金其贯;顾晓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基底外侧杏仁核中5-羟色胺抗抑郁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大鼠基底外侧杏仁核(BLN)中5-羟色胺(5-HT)的抗抑郁作用.方法运用立体定位技术进行核团内微量注射,通过开野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及多导睡眠描记(PSG)等方法观察大鼠的行为和睡眠的变化.结果 BLN内微量注射5-HT前体5-羟色氨酸(5-HTP),可使大鼠自主活动增加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并引起慢波睡眠(SWS)和异相睡眠量(PS)增多.5-HT受体阻断剂麦角新碱(MS)的效应与5-HTP相反,并可阻断5-HTP的作用.结论增加大鼠BLN内5-HT含量可引起行为活动增加和睡眠增多,表明BLN内5-HT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作者:钟明奎;何延龙;张景行;朱国庆;赵乐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与飞行员经济安排质量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飞行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不是一个孤立的群体,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飞行员的生活也必然受到经济方面的干扰.本研究旨在探讨飞行员经济安排质量与个性、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的相关性.为开展飞行员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海;娄振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对老年哮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可以诱发或加剧哮喘,同时哮喘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其中以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表现尤为多见[1].为此作者对在我院疗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了心理状况调查及分析,并实施了心理干预.

    作者:王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饮茶与抗癌研究进展

    茶是人们喜爱的保健饮料之一,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1,2].茶叶根据其加工工艺特点分为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绿茶加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茶多酚成分没被氧化,因而其成分与新鲜茶叶相似,主要含有茶多酚,占茶叶干重的30%左右.而茶多酚主要由儿茶素组成.除茶多酚外,还有咖啡因、可可(豆)碱和茶碱.这些主要的生物碱大约占茶叶干重的4%.红茶的加工工艺特点是经过了氧化发酵过程,大多数儿茶素氧化形成醌类化合物,因此红茶中茶多酚含量明显减少;乌龙茶由茶叶部分发酵而成,儿茶素含量在绿茶和红茶之间[7,8].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茶叶具有抗突变、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癌、抗菌、抗病毒及降低血脂等作用[3,4],特别是茶叶的抗癌功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进行了实验研究[5,6].本文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对饮茶与抗癌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杨会利;艾宪淮;张一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