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纪琳;吴景明;朱永辉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0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回顾性Znng氏自评抑郁、焦虑量表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糖尿病组抑郁症患病率为36.25%(58/160),焦虑症患病率29.38%(47/160); 对照组分别为3.33%、1.33%(P值均<0.001).抑郁症与体重指数、血糖、TG及CH具有相关性(r分别等于0.62,0.59,0.44,0.46;P值均<0.01).焦虑症与体重指数、血糖及TC也具有相关性(r分别等于0.67,0.62,0.48;P值均<0.01).抑郁量表得分与病程有关(r=0.65, P<0.01),病程越长抑郁的程度越重、发生率越高.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及焦虑症的患病率较高,且与糖尿病病程、肥胖、血糖及血脂水平相关.
作者:王微;班博;杨秀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非精神科门诊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误诊情况.方法对符合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且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60(标准分)的72例以躯体不适就诊于非精神科门诊,经多方查治无效而转入我院精神科门诊的患者,进行临床及量表分析.结果 72例中,有77.8%的初诊患者第一主诉是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而非抑郁症状.经氟西汀治疗6周后,HAMD、SDS及HAMA评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非精神科门诊抑郁症患者正确识别可减少误诊发生,抗抑郁剂的应用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和躯体不适.
作者:任清涛;李广;王艳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评价儿童行为,采用Moss家庭环境量表(FES)和自拟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10~12岁城市学龄儿童325名.结果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7%;儿童行为与家庭成员的情感表达程度、家庭人员间亲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成员情感表达、家庭道德观.结论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和谐的家庭气氛、良好的家庭道德观念是促进儿童行为发育的有利条件.
作者:武丽杰;刘爱书;陈力;吴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不明,近年来对精神分裂症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因而担出了精神分裂症的病毒感染假说和自身免疫假说[1]
作者:张衍军;赵逢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解抑郁症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本文对68例抑郁症患者和66例正常人进行了微量元素测定.报告如下.
作者:常学润;王惠敏;李心河;戴郑生;赵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度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BECK抑郁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379名师范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男生的抑郁程度明显高于女生;女生对支持的利用度明显高于男大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中的对支持的利用度有显著负相关.结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度与抑郁存在关联.
作者:王玲;陈怡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在月经周期中,妇女睡眠活动的变化.方法本工作以问卷填表方式调查在月经周期中妇女睡眠行为的变化,应用多道睡眠脑电图观察在卵泡期和黄体期睡眠脑电波形的变化,结果与黄体期比较,在卵泡期妇女多梦、记忆清楚,易醒、再入睡困难,白天精力体力差,自感觉没睡好,总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异,总睡眠分值低;与黄体期比较,卵泡期快波睡眠时间廷长,慢波2期和4期睡眠时间缩短.结论在月经周期中,妇女睡眠行为的变化系由体内雌孕激素浓度变化所致.
作者:熊顺华;杜祖森;鲁芳;徐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9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对236例产妇产后是否存在意识功能短暂缺失进行了观察[1],并对产程中应用镇痛剂是否可降低产后意识功能短暂缺失的发生率进行了探讨.
作者:范淑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在职业人群中,军事飞行员特别是战斗机飞行员的心理卫生状况与其职业活动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是军事卫生保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了解重大军事行动中我军飞行员的心理卫生状态,我们对参加某项军事活动的飞行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柴光军;杨小为;蒋正杰;高春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女性生殖器官肿瘤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运用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评定68例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患者38例,卵巢癌患者30例)、4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人格特征.结果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三组间精神质与掩饰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恶性肿瘤组N分极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E分较低.进一步将宫颈癌与卵巢癌对照分析表明E分低主要由宫颈癌组引起.结论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的人格特征有自身的特点,宫颈癌患者与卵巢癌患者人格特征亦有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王高华;成敬;程自立;王惠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伴随人际交往形式的多样化,人际交往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和重要.人们的许多心理适应问题都是由于人际交往中的不适应造成的.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人际交往困惑是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适应问题.为改善高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探索一种行之可效的干预方法,我们对某大学在校学生开展了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作者:李晶;王传军;刘根义;聂继雷;张茂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人工流产是非意愿受孕后的补救措施.精神病患者,在疾病期易受到性侵犯而受孕,此时多选择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术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变化较大,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身改变,加强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文根据 32例精神病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祖芬;丁俊英;王超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鼻源性头痛是鼻腔和鼻窦的痛觉敏感区受到刺激(主要是压力的变化)引起的头痛,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常反复发作,临床疗效有待提高.现代医学已将其列入心身疾病的范畴,故自1999年10月至2001年2月间,我们尝试对87例鼻源性头痛患者在暗示催眠状态下针刺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兰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生物反馈治疗是指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体内正常情况下意识不到的生理功能(如肌电、脑电、皮温、心率、血压等)予以描记,并转换成可以觉察到的声、光等反馈信号,使受试者根据反馈信号来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和其他躯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生物反馈治疗早创立于60年代,是松弛疗法与生物反馈技术的结合,实际上是一种通过自我暗示与自我催眠的手段,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内脏功能的治疗和训练方法.
作者:施建平;邱夏地;杨菊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心理学领域[1~2],包括其独特的行为特征(A型行为)、情绪状态、社会支持等方面,这些因素不仅已证实在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可能会同样影响着病情的转归及药物治疗的效果[3].鉴于此,我们采用了以顺其自然为核心的森田疗法的心理干预,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路英智;张勤锋;田明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验证利培酮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53例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利培酮治疗,并于5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对照,疗程为16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依从性、副作用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相似.结论利培酮也是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郭芝芳;师建国;戴尊孝;杨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肖计划等人1996年报告,采用成熟型应付方式的学生整体精神健康水平较高[1].近又有研究表明,应付方式的使用与人格特征有联系,虽然不像人格特质那样具有较大的跨情景的一致性,但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既然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相关,那么是否也与应付方式相联系呢?本研究在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应付方式进行了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洁;闫克乐;段西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四乙基铅的主要用途是加入汽油中作抗爆剂,由于它具有高度的挥发性,可经呼吸道进入体内.由于它具有强烈的脂溶性,可以经皮肤吸收,吸收的四乙基铅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四乙基铅是一种神经性的毒物,早期可引起神经行为功能的改变.为控制四乙基铅对接触者的早期影响,特拟本次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栓柱;程世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颇为常见的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度、注意缺陷和行为冲动性.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随着电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进一步明确其神经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现将近年来神经影像学、神经生化、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进展情况做一概述.
作者:张风华;洪昭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为了探讨扩瞳反应对Alzheimer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 方法我们对20例早期Alzheimer病患者进行了3个月的观察,作了扩瞳试验及认知功能评估,并与20例多发性梗塞性痴呆及2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比较.结果 Alzheimer病患者在滴注扩瞳药液后15~25分钟时间内的瞳孔扩大倍数显著高于血管性痴呆和正常对照组,但这种瞳孔对扩瞳液的敏感性改变与认知功能缺损之间尚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扩瞳反应可以作为Alzheimer病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陶明;高静芳;张顺泉;蔡建华;李翼群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