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42例乳腺增生病病理分型及治疗

李来;胡勇;陈华娜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 乳腺区段切除, 病理
摘要:乳腺增生病为中青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我院自2001年1月~2012年10月共收治342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42例,女319例,男23例,年龄13~ 75岁.其中21 ~40岁者占66.8%,病程7天~12年,平均1年2个月.伴月经前乳腺胀痛者146例,占42.7%;月经紊乱或痛经者149例,占43.5%;可触及肿块者316例,占92.3%.1.2病理分型342例中乳痛症型19例,小叶增生型45例,纤维腺病型108例,纤维化型54例,囊肿病型116例.1.3治疗方法本组主要采用外科治疗为主,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根据肿块性质、大小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具体手术方案的选择为:肿块内或局部癌变复发,肿块直径在3cm以内采取包括部分正常组织在内的单纯肿块切除术;根据活检结果或单纯肿块切除中快速病检结果发现有上皮细胞高度增生或渐变者,年龄40岁以上的施行乳房大区段切除术[1].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掌背侧联合入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效果观察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较为常见,多数采用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对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只有手术开放复位和稳定的固定,方能取得满意疗效.我科自2007年6月~2011年10月采用掌、背联合入路,掌侧T形或斜T形解剖钢板固定治疗34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取得满意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38 ~ 61岁,平均48.6岁.左侧6例,右侧24例,双侧4例.单纯跌倒摔伤23例,高处坠落伤6例,其它原因致伤5例.结合X光片和CT片结果,患者均有背侧粉碎性骨片.按照AO分型:C2型13例,C3型21例.合并糖尿病7例(控制血糖低于8mmol/L后手术).

    作者:马广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HGF在妊娠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①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正常妊娠妇女及妊娠期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妊娠期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②方法 选择同期不同程度子痫前期晚孕孕妇和正常妊娠晚孕孕妇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正常晚孕组临产前行剖宫产的孕妇35例;轻度子痫前期晚孕期孕妇37例;重度子痫前期晚孕期孕妇34例.3组孕妇均为第一胎临产前行剖宫产手术结束分娩.胎盘娩出后30分钟内取胎盘母面中央绒毛组织块约1cm×1cm×1cm,避开钙化区及坏死区.留取胎盘组织.生理盐水充分清洗,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24小时以上,常规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胎盘组织中HGF的表达强度,根据细胞内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数分级.③结果 妊娠期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HGF定位与正常晚孕组相同.正常晚孕组孕妇胎盘组织中HGF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1.43%;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HGF阳性表达率为64.86%;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HGF阳性表达率为35.29%.正常晚孕组和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HGF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HGF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HGF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HGF表达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④结论 HGF在胎盘组织中主要由绒毛间质细胞分泌,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和该因子的表达呈负相关.

    作者:尤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留学生医学影像学双语教学改革初探

    留学生双语教学是近几年我国医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医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全新课题,日益成为高等院校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大量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进入我国高等院校进行学习.高等教育国际化逐步成为一个衡量高校国际知名度、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已经得到国家和各大高等院校的重视[1].河北联合大学自2009年开始招收留学生(主要来自印度及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以来,临床医学系已经承担了三届外国留学生的医学影像学课程.

    作者:张惠英;陈伟彬;宫凤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007~2011年医院临床输血情况分析

    随着输血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以及对血液生理生化等科学深入研究,血液成分制备保存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血液成分制品被应用于临床,开创了临床成分输血新时期.成分输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医院医疗水平是否先进的标志之一.我国成分输血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8年颁布实施以来,各地成分输血有了较大发展.为了解临床输血及血液成分的使用趋势,我们对本院2007 ~ 2011年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华;韩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病理学作为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有着它固有的特点和规律.病理学既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病理学研究生作为病理学的高级人才应当具备宽广的病理学理论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临床技能,即科研、教学、临床病理诊断三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且研究生毕业后的去向也与这三方面密切相关.然而,现阶段我们的病理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受研究生自身因素、学术环境、导师因素、培养模式、管理模式以及就业形势等方面不同程度上的限制或制约,研究生的培养出现了单一强调完成科研课题而忽略了自主创新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学生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1-4].因此,在病理学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一种适合病理学这一桥梁学科特点,科研、教学、临床外检三者并重及互相促进,基于创新能力的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模式,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作者:郑素琴;王文雅;杨方;宋旭东;孙影;魏中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由于管腔狭窄和心肌缺血造成的[1].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2].两者之发病机制上具有相似性,同时在诊断指标上也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虽然目前国内外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原因及其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尚不十分明确.本文通过对冠心病心肌梗死组、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临床诊断指标数据分析,明确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梗死临床诊断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作者:王秀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①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对改善老年髋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早期行走功能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②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5月~ 2012年3月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OA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前即开始执行已定制好的围手术期锻炼计划一直持续至术后2周;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宣教.在术后2周对两组患者进行25米步行测试,测出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步态参数(步长、步速、步频).③结果 在术后2周,两组患者的平均步频和平均步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结论 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可改善老龄0A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2周的行走功能.

    作者:张绍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在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重要标准,也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1].学院在新一轮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力争使新的培养方案能够适应护理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发展要求和适应护理学专业认证的需要,使康复治疗学与国际接轨,所有课程体系设置以国际认证的科目为基础,在以往的教育工作中,学校与学院制定的培养方案、方针政策都是非常合理与完善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偏差,以至于未能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这就需要通过应用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来确保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上课兴趣,确保新的培养方案能保质保量按计划完成.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也需要创新一定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对教师与学生实施积极的影响,促进他们能大程度地按设计的方案来运行和发展,从而按人才培养计划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下面介绍我们在确保培养方案按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教学管理经验,供广大同仁相互交流.

    作者:邵通;郝晶;陈长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EB病毒对人胃上皮细胞易感性及细胞周期素D1表达的影响

    ①目的 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对人胃上皮细胞GES-1易感性及细胞周期素D1表达状况的影响.②方法 用携带产EBV的B95-8细胞系制备EBV,感染人胃上皮细胞GES-1;用有限稀释法对感染细胞进行克隆,观察细胞的形态,并用PCR法检测来感染及感染细胞中EBV编码核抗原EBNA1、EBNA2、潜伏感染膜蛋白LMP1、LMP2A、裂解感染早期基因BARF1、晚期基因BLLF1及BcLF1的表达状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未感染及感染细胞中细胞周期素cydinD1的表达.③结果 感染细胞及其克隆细胞形态由原来的梭形变为多形态,检测到EBNA1、BARF1及BcLF1的表达,未检测到EBNA2、BLLF1、LMP1及LMP2A的表达.感染EBV的GES-1细胞较未感染EBV的GES-1细胞的细胞周期素cyclinD1表达增高.④结论 EBV对GES-1细胞易感,并且EBV感染使得细胞周期素cyclinD1过表达.

    作者:赵莹;张长风;张云茹;李淑英;刘文博;孙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此种疾病患病的人数多,病死率高,仅次于急性肺部感染、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位居第4位[1].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OPD的研究有了巨大的进步,2011年我国也推出了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1版)》[2]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3].如何使COPD的发病率大幅降低,预防并发症或者延缓其发生,是一个对COPD患者甚至对全社会都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对于稳定期COPD治疗,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将大大有益于COPD患者的病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作者:毛红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342例乳腺增生病病理分型及治疗

    乳腺增生病为中青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我院自2001年1月~2012年10月共收治342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42例,女319例,男23例,年龄13~ 75岁.其中21 ~40岁者占66.8%,病程7天~12年,平均1年2个月.伴月经前乳腺胀痛者146例,占42.7%;月经紊乱或痛经者149例,占43.5%;可触及肿块者316例,占92.3%.1.2病理分型342例中乳痛症型19例,小叶增生型45例,纤维腺病型108例,纤维化型54例,囊肿病型116例.1.3治疗方法本组主要采用外科治疗为主,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根据肿块性质、大小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具体手术方案的选择为:肿块内或局部癌变复发,肿块直径在3cm以内采取包括部分正常组织在内的单纯肿块切除术;根据活检结果或单纯肿块切除中快速病检结果发现有上皮细胞高度增生或渐变者,年龄40岁以上的施行乳房大区段切除术[1].

    作者:李来;胡勇;陈华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①目的 观察复方嗜酸乳轩菌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②方法 将36例UC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18例和美沙拉嗪组18例,治疗时间为6周.分析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结肠镜下表现.③结果 治疗后联合用药组UC患者临床症状和结肠镜下病变改善程度均优于美沙拉嗪组(P<0.05).④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美沙拉嗪可更有效地抑制轻中度UC的炎性反应,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作者:王鹏;殷莉莎;冯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日常生活能力与老人院老年人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老年性痴呆(Alzheime,sdisease,AD)是老龄化社会的必然问题[1].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比例呈急剧上升的趋[2].据2011年国家老龄委发布,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8499亿,占总人口的13.7%[3].我国的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快,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家庭结构的转变,加快了养老社会化的趋势,养老院是解决此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养老院是相对封闭,与社会和家人接触较少的场所,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凸显,尤其是认知功能下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对策提供依据.

    作者:杨云;陈长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某公司超细二氧化硅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某公司超细二氧化硅项目,于2006年8月立项,超细二氧化设计年产量3000吨,2007年5月建成投产.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为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受业主委托我们对该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确定该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1产品介绍该项目生产的超细二氧化硅是白炭黑的一种.白炭黑是白色粉末状X-射线无定形硅酸和硅酸盐产品的总称,主要是指沉淀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超细二氧化硅凝胶和气凝胶,也包括粉末状合成硅酸铝和硅酸钙等.白炭黑是多孔性物质,其组成可用SiO2·nH2O表示,其中nH2O是以表面羟基的形式存在.能溶于苛性碱和氢氟酸,不溶于水、溶剂和酸(氢氟酸除外).耐高温、不燃、无味、无嗅、具有很好的电绝缘性.

    作者:支绍军;刘喜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青年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易忽略的问题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病理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学习临床课的效果.近年来医学院校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青年教师一般具有学历层次高、自信心强、思维敏捷、易接受新的教学方法的特点,但他们大多毕业于非师范院校,对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知之甚少,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灌输,往往容易忽略一些看似无关紧要但对提高教学质量却有重要影响的方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听课的总结,谈谈青年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易忽略的几个方面.

    作者:刘岩;李丹丹;郑素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孕早中期产前筛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①目的 探讨孕旱、中期联合检测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妊娠血浆相关蛋白(PAPP-A)筛查DS的敏感性.②方法 收集来我院就诊的2985例孕7~21周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妊娠血浆相关蛋白(PAPP-A)的浓度值,经软件计算风险率.对筛查出的具有胎儿出生缺陷的高风险孕妇,在知情同意且自愿的原则下行羊水穿刺或B超检查进行产前诊断.③结果 本组2985例筛查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163例(5.46%),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43例(1.42%),神经管缺陷高风险66例(2.21%).④结论 孕旱中期产前筛查是预测异常胎儿和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手段之一,有利于高风险胎儿的及早诊断和治疗,从而降低缺陷儿的出生率.

    作者:宋青竹;魏玉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皮炎平联合马铃薯敷贴治疗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受到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化疗及需要长期静脉营养患者的青睐,具有使用方便,维护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但是患者带管期间仍不可避免的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当可导致非正常拔管,给患者带来躯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为探讨治疗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有效的方法,笔者对29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5月~2012年10月,我们共留置PICC导管312例,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9例,发生率9.3%.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16 ~72岁,平均48岁.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年龄、性别、疾病所用的药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按常规行PICC置管后,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用碘伏消毒,待干后,外敷3M透皮贴固定PICC,每天更换1次.观察组消毒后涂抹皮炎平,厚约1 mm待干;用新鲜马铃薯切成薄片,厚度约0.1~0.3cm,外敷肿胀部位,外层包一层保鲜膜固定,每次2小时,每日1次.

    作者:于小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养老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家庭规模的缩小,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老人住进养老机构得到护理人员的照顾[1],养老院的服务质量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养老机构能否提供优质的服务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配置了专业化的老年服务队伍,所以养老院的人力资源配置是提供养老服务的前提,本研究对唐山市养老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便给养老机构的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邢凤梅;董胜莲;张小曼;李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公布数据显示,依据2010年1 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总数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1].伴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已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老年人的精神疾患中,抑郁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2].调查显示,抑郁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诱发老年人产生自杀念头和导致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欧美国家研究人员对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广义上存在抑郁状态者约占老年人群总数的10% ~ 30%,而老年人中约有80%的自杀者与抑郁症有关[3].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老年抑郁症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更是一个重要且急需解决的医学课题.本文主要就老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做一综述,为相关部门及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红英;陈长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学本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探索

    随着在高校中双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科和领域引入了双语教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为医学专业基础课,是病理学和生理学等后续学科的基础,大部分专业的学生在第二学期开设.针对医学本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开展双语教学,不仅有利于引领学生及早接触医学专业英语,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公共英语水平,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我教研室近年来在对五年制临床等专业本科生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旨在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词汇,初步熟悉医学专业英语特点,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教材选用高英茂教授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版(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同时选用《basic histology》、《func-tional histology》等外文原版教材作为参考书.授课教师课前整理授课大纲和所应掌握的专业词汇并发给学生,课后给出各章节英文或双语复习思考题.理论教学采用中英文双语PPT课件,中英文结合讲解的方式.课件中文、英文比例,根据不同章节难易比例作相应调整.实验教学主要强化专业词汇.笔者参与了组织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如下.

    作者:赵毓芳;颜京霞;曲银娥;吕翠平;魏静波;高俊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