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李岩;陆喜荣;陶鸣浩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 莫沙比利, 反流性食管炎
摘要:①目的 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将120例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以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60例,以法莫替丁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24小时食管pH值.③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67%,优于对照组(81.67%,P=0.037);观察组能明显降低反流次数、长时间反流次数(>5min)和pH<4的反流时间,并且优于对照组.④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的临床综合征,其治疗原则是尽快抢救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以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并发症[1].近年来,对AMI 的治疗进展较快,而且对改善 AMI 的预后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AMI 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心肌干细胞移植等,现将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戴成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联合检测端粒酶和肠癌相关抗原诊断大肠癌外周微转移的研究

    ①目的 通过联合检测血液中端粒酶活性及肠癌相关抗原(CCA)在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中的意义.②方法 釆用高灵敏度的PCR-TRAP-ELISA方法检测78例大肠癌患者、43例正常人的端粒酶活性,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肠癌相关抗原CCA.③结果 大肠癌组外周血端粒酶及血清CCA的阳性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单项检测端粒酶、CCA的敏感性分别为91.03%、62.82%,特异性分别为86.05%、88.37%,而联合检测两者的敏感高于肠癌相关抗原CCA,但CCA的检测方法比较简单、价格合理.端粒酶+CCA敏感度可达96.15%,特异性是48.84%.④结论 端粒酶活性在大肠癌中的检出率与端粒酶活性两者之间无相关性,但两者之间有互补性,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诊断.

    作者:刘建芳;李西梅;王毅民;马兰;曹贞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68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分析

    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持续且不可逆地进行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反应的产物,反映的是检测前120 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根据电泳分为HbAla、HbAlb、HbAlc3种.其中HbAlc占糖化血红蛋白总数的80%[1].在临床上HbAlc的含量已作为反映糖尿病(DM)病情控制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HbAlc的检测避免了每日的血糖值的波动,与患者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定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2].

    作者:李建华;雷雅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及致残率高的特点[1],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国内已有研究报告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显著[2].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作为脑保护剂用于脑梗死的早期治疗已得到公认.我科使用依达拉奉对发病48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栾丽芹;陈瑞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①目的 讨论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MSCT)临床诊断价值.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特征.③结果 50例急性阑尾炎中,卡他型27例,化脓型15例,坏疽型8例.多层螺旋CT表现为阑尾肿胀增粗(34/50),阑尾腔内肠石(22/50),阑尾腔内积气(13/50),阑尾周围组织密度不均匀升高(15/50),阑尾周围积液形成(9/50),周围粘连的炎性肿块(4/50),阑尾穿孔(3/50)及腹水(3/50).④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可显示急性阑尾炎形态及周围组织结构,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孙艳;田浩;李绍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妊高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也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我科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6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妮珊;韦细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综合教学模式在本科护生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效果

    现代护理教育的要求是提升护生全面素质,实现护生的知识、技能、精神、情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质、多元文化服务、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国内实用、国际适用型的护理人才[1].护理人才培养要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又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2].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和培养观念的更新,使护理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相对整体起步较晚,规模发展很快的本科护理教育,其实验教学模式及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研究以我校2007~2008级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对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的综合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为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小丽;汪凤兰;邢凤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68例分析

    ①目的 探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②方法 对66例肝血管瘤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47例无任何症状,占71.21%;单发52例,占78.79%;直径<3cm的小血管瘤,多呈强回声,无血流信号和频谱,共49例,占74.42%;弱回声,斑片状血流信号,直径>3cm的血管瘤,多呈弱回声,检出低的斑片状血流信号13例,占19.70%;混合回声音、线状血流与点状血流(动静脉血流)均可见,其中直径>7cm者,共有4例,占6.06%.④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准确性高,具有无伤、无痛、价廉、快速,并可短期反复动态观察病灶变化等优点,值得基层推广应用.但当B超在声像图上难以与恶性肿瘤鉴别时,应进行CT增强检查,以防漏诊恶性肿瘤.

    作者:李志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HBV患者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乙型肝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而多发的疾病,它具有传染性较强、病程长、不易治愈、预后较差的特点,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长期的应激源,这种应激以及社会对乙肝患者的歧视,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影响.研究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能够在临床实践中为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更多的量化的依据.我们对乙肝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1]、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ort rating scal,SSRS)[2]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OQOL-BREF)评定问卷调查,并就其调查结果展开讨论.

    作者:马友娣;马玉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手术室新带教方法的应用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承担着各种门、急诊手术及抢救任务.手术的成功与否,除取决于麻醉师、手术医师娴熟的技术外,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也极其重要.高素质的手术室护士可很好地配合医生,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而且能提高手术质量[1].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同于病房,技术性高、专业性强、无菌要求严格,要配备业务面广、应变能力强、技术操作熟练的专业护士.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人才需求由知识型向智慧型转变,教学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2].但对于刚从书本知识到临床实习的护生来说,进入手术室后常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作者:林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

    肺循环高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肺血管床受累而使肺循环阻力进行性增加,终导致右心衰竭的一类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中肺动脉血压增高而肺静脉压力正常者称为肺动脉高压(PAH)[1].PAH病理特征是肺血管收缩、肺血管壁重塑和原位血栓形成,导致右心负荷增大或功能不全、肺血流减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作者:戚克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探讨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粘液、浆-粘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听力损失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耳内闷胀感.该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或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转化而来.严重者可能发生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多种并发症[1].笔者对一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进行观察分析,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不同的时期,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王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骶管囊肿影像诊断及治疗

    ①目的 探讨骶管囊肿影像诊断及治疗方法.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骶管囊肿患者的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③结果 MRI容易显示病灶,行X线及CT检查多不易发现.骶管囊肿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临床症状与体位改变关系密切.本组32例骶管囊肿患者中9例临床症状明显者采取手术治疗,症状改善明显.④结论 MRI是骶管囊肿诊断的主要依据.对MRI确诊骶管囊肿较大且临床症状明显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孙伟;王琨;周令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与对策

    病案资料是医院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护理全过程以及病情变化、转归的文件资料,也是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据文件,更是评价和衡量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目前医院病案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加强病案管理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姗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异位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常见,是妇产科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诊断和抢救可危及生命.我科2008年1月~2010年9月对20例异位任娠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行手术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秀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性小脑梗死24例临床分析

    ①目的 分析急性小脑梗死的症状及病因,寻找适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同时了解该病的预后.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24例急性小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③结果 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眩晕、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有8例(33.3%)患者的病灶是通过CT诊断的,而核磁共振对该病的诊断率达到100%.治愈6例,好转14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内科保守治疗21例,其余3例通过外科手术治疗.④结论 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的症状与病灶大小面积不符,有的小脑体征不明显,容易漏诊误诊,核磁共振的诊断率明显优于CT;主要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病情危重者可以考虑外科治疗;有的患者预后好,有的患者预后差.

    作者:王芳英;刘文杰;许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心痛定治疗脑出血伴严重血压增高32例报告

    尽快使脑出血伴严重血压增高患者的血压降至安全范围,是制止脑出血进展、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自2007年1月~2010年9月我们应用心痛定治疗脑出血伴严重血压升高患者3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性脑出血32例均经CT确诊,年龄46~81岁,平均60.6岁;男21例,女11例;收缩压(SBP)≥180mmHg和舒张压(DBP)≥105mmHg.

    作者:冯家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43例急性弛缓性麻痹发病及预后分析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是WHO规定的消灭脊灰目标实施过程中一项指令性措施,任务完成情况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形象.陕西省某县区从1994年开始建立了监测系统,14年来工作进展顺利,各项指标完成较好.现对累计报告的43例病例的临床表现、病例终诊断、近期(发病后60~70天)、远期(发病后8月~14.4年)的随访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程学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有效也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患者多为老年人,大多存在骨质疏松,手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们共对8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单肺通气损伤因素研究与防治进展

    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的应用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指患者经支气管导管仅利用单侧肺(非术侧肺)进行通气的方法.主要目的是隔离患侧肺,防止液性分泌物流入健侧,如支气管扩张、肺大泡、肺脓肿等.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OLV已扩展到便于手术视野的暴露,主要用于心胸外科手术及脊柱手术的麻醉.但OLV不仅会造成分流量增加和低氧血症,而且其潜在的危害可能导致急性肺损伤[1~4].本文就OLV时损伤因素及防治策略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贾方;张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